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慕课(MOOC)为标志的在线教学模式推广与应用,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带来了新的建设思路和发展契机。郑州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设计实践"作为创新创业实践类慕课课程,不仅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引发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优化,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为其他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慕课建设与实践提供了借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的使命,然而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新的使命下,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学校发展深度融合,可构建"组织-文化-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创新创业型组织建设为引领,以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为土壤,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火种,共同培育创新创业硕果。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推动科技教育快速有效发展,提升了高校教育创新力。对河南省部分地方高校的调查发现,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制度建设不规范、课程体系不完善,地方高校与"互联网+"国家战略结合较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亟需进一步加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地方高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和"以人为本"评价指标结构模型,以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创新创业训练方向不明确""创新创业训练效果评价不科学"和"创新创业训练动力不足"等问题,以行为管理理论为依托,构建出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导向机制""创新创业教育过程校正机制""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和"创新创业教育行为动力机制"四种子机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其内在机理对高校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减缓就业压力,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挑战。以乳品工程专业为例,阐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探索组建就业与创业的"多师型"教师队伍,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通过校企合作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重点实验室建立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同时实行"大""小"双导师制,并探索建立新的培养模式下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通过毕业生的自我反馈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对创新型的音乐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针对民族器乐演奏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也有了新的改善和突破。现在国内有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形成了特有的教育模式。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高校民族器乐演奏学生的专业特色展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通过三个方面来寻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模式陈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无力雕刻"、创业课程和创业师资成为"短板"、创业平台和创业实践流于形式等问题。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高校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发展,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关键着力点。其中多元化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注重创新创业成果的多元化呈现等四个方面,可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创业教育多元模式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大力开展富有实际成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文章从"模式嵌入"、"课程对接"和"资源整合"等三个角度入手,探讨了拉动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三驾马车",提出了在学生学业评价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和产学研合作驱动等三个方面作为重要抓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是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程度的价值判断,而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发展依赖于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以CIPP模式为主线贯穿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全过程,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围绕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确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测点,明确评价方法和考察内容,剖析CIPP教育评价模式实质,重点研究CIPP教育评价模式中的4个评价要素内涵,增强评价结论的决策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思政教育理念引导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体系,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心同行”和紧密融合的重要抓手,为推动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目标导向依据。在阐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理论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环境、人才培养资源和人才培养教育产出3个维度构,建了融入思政元素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群组G1法作为评价方法对上述评价指标进行赋权,采用非线性加权方法设计了评价模型。在上述评价体系基础上,以A大学为例进行了实证评价分析。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思政教育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新形势下云南省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云南省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策略,即深化创新创业认知,树立创新创业理念;完善创新创业课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培育"双师型"教师;聘请校外兼职创新创业导师;引导教师科研成果进双创课堂、进双创实践;转变创新创业教学方法,推进教学革命;改革本科毕业论文评价模式,允许大学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相似文献   

12.
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作为高级人才培养的主战场,高校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整合现有资源,务实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是摆在每位高校管理者面前的课题。为此,对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各个模式的优缺点,对我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如何选择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初步构建出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模式模型。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成为了制约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最主要的因素.基于胜任特征理论,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师的能力结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能力建设的主要途径为:建立准入机制,保证师资能力的"高起点";建立培养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评价机制,形成教师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其缺陷显而易见:纸上谈兵较多,联系实际较少。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引入创业生态系统理论,在剖析国家、区域和企业三个层面的生态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种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是形成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局面的需要,是建立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需要,是考核和监控教育成效的需要.基于这一时代要求,高校要着力建设可示范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着力建设可推广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着力建设可指导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着力建设可执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创业教育研究呈现四个导向,即关注创业教育内容、关注创业教育与社会联系、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以及关注教育要素互动.基于这四个导向的多维架构模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可归纳为知识导向型、社会导向型、个体导向型和综合导向型四种创业教育实践类型.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创新创业即将转入新的发展阶段之际,根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及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必须重新审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进行合理定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逐步实现由功利性战略目标向非功利性战略目标的转移,切实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新产业不断兴起,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条件之一,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国外优秀的教育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我国高校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模式的构建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创业教育"既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创业教育转型的方向。"社会创业教育"因其社会性与创业性,故不同于高校一般意义上的"商业创业教育",其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商业创业教育有很大差别。高校在"社会创业教育"实践中形成三种实施模式:学校统筹模式、商学院聚焦模式和专业融合模式,基于这样的发展模式,我国高校实施"社会创业教育"必须明确其定位,在师资、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支持服务系统上进行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样需要供给侧改革,在教育主体、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运行模式及保障机制等方面亟待完善。应以精准供给为关键支点,立足供给侧视角,着重廓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模式三个层面的现实困境,提出以优化教育生态、提升资源质量、实现资源精准供给为着力点,探索创新创业教育"AFL"分层模式,推进"四微"项目实践,打造"无缝学习"平台策略,多点发力突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