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分步法”在学校和企业完成“冶金工厂设计基础”课程的授课学习,让工程师进课堂,书本联系现场,使学生对工厂设计(包括计算、绘图)内容有崭新的认识与深刻的体会;“有的放矢”,把现场当课堂,让学生去现场“查阅”授课内容对应的厂区实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帮”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平衡计算和设计,绘制心目中的图纸作为自己的“作品”;采用现场“分散学习、集中讨论”方式巩固理论知识.在实习单位“借力考评”,邀请工程师和学生、教师一起参与考核.整个学习过程理论结合实践,使“冶金工厂设计基础”课程与生产实习有机结合,提升“卓越工程师”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控制工程基础”是众多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实践性。文章旨在以学生将理论融于实践,增强动手思考能力为目的,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课程特点,将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与控制工程理论有力融合,提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和措施,能够使“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在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人才发展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分离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知识点多、实践环节少等问题,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时刻从工程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尝试将Aspen plus语言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并创新性提出了一种”专业实验-生产实习-科学研究-课程设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加强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  相似文献   

4.
“卓越计划”根本任务是解决高校对学生工程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企业学习”是成功的关键,但不可或缺的是高校校内工程综合实践课程需要重点加强建设,架设通向“企业学习”的桥梁。以现代制造企业使用的Windchill平台,将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项目引入“卓越计划”工程综合实习课程教学,形成新的教学方法体系,夯实校内工程综合实践基础,承担“准企业”学习任务,助推“卓越计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工程实践课程中,强调基于专业背景的工程实践,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工程实践课程变革,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创新创业”的工程实践训练.专创融合视域下,搭建由基础工程训练平台、综合工程训练平台、多学科交叉融合训练平台和特色与实践创新训练平台四部分构成的能力递进式工程实践平台.建构与该专业培养体系贯通融合的“四个层次”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全过程融入双创教育,培养学生真正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以及劳动素养、团队协作、工程创新思维、项目管理、创新创业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更好地推动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和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6.
实习过程中,通过“建立亲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双方‘出师资’——以‘分散实习为主,集中学习为辅’——参与班组例会——‘理论联系实践’讨论——体验社会”的实习模式,让学生在稳定的实习基地,在校企双方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现场的工艺、设备及其安全操作知识,参加班组例会,定期、不定期地进行书本理论知识联系现场实践学习.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技术、接触社会、体验社会、交流人生.不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理论联系实际中去,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还要求学生学会与人打交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体验社会的成就感,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7.
工科类学校有许多课程是与工程实践相关的,然而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亲临工程现场学习,因此学生往往对于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并熟练运用。本文通过介绍《工程地下水》这门课程教学与实践,将《工程地下水》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包括现场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在理论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一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借助足球队"1234"阵形,阐述钢结构的教学改革实践,即围绕1个中心——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抓住2条主线——两种极限平衡状态主线和构件连接计算主线,构建3个立体化——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学过程立体化和课程考核立体化,处理好4个协同——有效协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课程和本课程的关系.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主线、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过程组织、课程考核以及与其他课程协同等方面介绍足球队阵型的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实践表明,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相似文献   

9.
以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为例,针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如何能最大限度地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立足专业实习,积累实践经验”的教改思路,并论述:“课堂理论应与现场参观相结合,较长时间现场实习、定时返校理论学习,结合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积累工程经验,通过案例教学积累工作经验。”等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过程中存在实践不足、工程体验少等问题,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课程为主体、能力培养为导向,根据"新工科"要求,以冶金工程专业为例,探索突出工程能力为导向优化"冶金工程类"的课程体系、抓住"理论+实践"两个基本点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网上课程教学体系、增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视野等举措,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冶金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生产实习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综合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习是工科院校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现场教学中,接触面广,教学内容丰富而直观,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是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重要方式,同时又是培养学生能力、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校是以轻工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工厂实习分为基础实习与专业实习二种,前者包括金工实习与机械加工生产  相似文献   

12.
工程实践课程是高校以培养工科学生的大工程观和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开设的核心课程。文章以“钢铁生产虚拟仿真实践”课程为对象进行教学改革研究,针对“转炉炼钢”核心教学内容开展了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入、提问、分析、阐述、延伸和讨论等教学环节设计,结合虚拟仿真教学手段,将教学案例作为主线贯穿于课程教学,专业知识与应用场景紧密结合。探索形成的“六步法”案例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专业知识、工艺原理及工程理念的理解,而且能够传扬工匠精神,坚定专业自信,显著提升实践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智能制造的迅速发展使传统工科专业教育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从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和冶金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出发,阐述了“冶金流程工程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详细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工程理论与冶金流程工程学相融合的教改思路,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初步尝试,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计算机编程系列课程开展的“理论—实验”融合授课改革和“教学—考核”课堂融合改革为实践基础,基于过程性考核评价实践数据,以课程成果目标分解为理论基础,推导了课程考核递进式激励方法,实现“知识和能力并重”的课程教学目标和“考核能力和知识并重”的课程考核目标,达到激励学生获得更好成绩、增强教师在课堂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黏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从督促学生学习向激励学生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15.
认识实习是按照教学计划实施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材料学专业认识实习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影响专业学生认识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探讨如何提高认识实习实践教学质量,并结合“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使学生感性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工程应用能力,以达到实习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我校属财经类性质院校,有六个专业.在企业管理本、专科、市场营销(专科)三个专业,本专科两个层次上开设了《工程制图》、《机制工艺与设备》、《电工与工业电子学》三门技术基础课。为配合课堂教学,过去一直是在设备简陋的校内实习工场进行“封闭式”金工实习.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质量,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的“产学合作教育”教学模式的启发下,我们对技术基础课课程实习进行改革,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变校内实习为以工厂为依托的产学合作教育实习;二是从单一的金工实习变为以金工为主线的技术基础课综合性实习。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于管理类专业技术基础课课程实习的“产学合作:工程实践 企管入门”的方式.四年的实践证明,这样搞实习促进学生掌握和初步运用生产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增强了工程意识;同时使低年级学生在没有接触到企管专业课之前通过现实的感受获得超前进入企管岗位“角色”的初步意识,对专业课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对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从而确定了“工程任务课程化”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还能为学生解决生产和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心要的数学理论工具和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CDIO的教学理念,以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为例,把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筹规划,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合在一体化的教育过程和课程实施中,在教学方式、教学安排和教学过程做了相应改革,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及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探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CDIO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金工实习已逐步向具有现代工业体系的综合实践方向转化,为充分发挥工程训练课程思政在培养学生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结合中心实践教学改革大纲的修订,通过建设“多功能”的师资队伍,与课程思政的有效层级融合,进一步提升教学方法,师生考核模式的建立,探索了现代工程训练中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实施策略。实践表明,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开展,在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大工程意识的同时,有效改进了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发挥了工程训练课程的思政育人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0):178-181
工程训练中心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对工程训练指标点的要求(理解测控仪器或系统的制造工艺,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确定以企业的真实产品——注射泵为教学载体。以产品为教学目的,将金工实习和电工实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努力构建实景式工程训练环境。实训中深度融合了信息技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工程训练的工程性、应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使学生受到了全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