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概念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居于“拱顶石”的地位,尤其是其实践哲学的起因和基础。并且,康德对于自由概念的阐释非常独特,既独立于康德哲学的体系之上,又内摄了作为“人的哲学”的康德哲学的核心。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和《实践理性批判》中集中地论述了实践哲学的自由概念,尤以后者更为纯熟圆满,故在此拟以《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为主要蓝本,试探悉康德式自由概念的发生、演绎、范围及作用。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自由观构成了其实践哲学的基础,而先验自由与实践自由的区分是其自由观的一个核心性的区分。本文对康德哲学中的实践自由与先验自由两个概念的内涵、差异、共同点和内在联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说明康德在保持其哲思的严格性本色的同时,以作为先天的自律能力的实践自由(而非本体的先验自由)为实践哲学奠定自由意志的基石,从而超越传统的独断论的意志自由论和经验主义决定论,建立了先验主义自由观,为实践哲学提供了富有合理性与意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康德政治自由的层次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德的政治自由概念内涵丰富且独具特色,准确理解康德政治自由概念是正确把握康德政治哲学的关键.从文本分析来看,康德政治自由概念包含相互联系的三个层次:即法律的外在自由,公民的个人自由和公开运用理性的自由.康德的政治自由不是道德的内在自由,而是法律的外在自由.法律的外在自由是康德政治自由的法权保障.公民的个人自由是政治自由的主要表现形式.公开运用理性的自由是公民的个人自由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论康德的道德自由与德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与自由是康德伦理学的重要概念,如若把康德的“理性”概念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那么他的“自由”概念同样也可分为理性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理论理性和理性的自由是属于思辨哲学研究的范畴,实践理性和道德的自由是属于伦理学研究的范畴。在康德看来,道德自由是人的道德活动之原因,德性是人的道德活动之结果。因此,在康德伦理学中道德自由与德性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不仅如此,这种道德自由与德性之内在的逻辑联系恰恰体现着康德理性主义伦理思想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5.
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的最伟大之处就是,用先验的方法把自由从自然领域划分出来,并厘定了自由与自然的界限与各司其职。因而,自由概念在其批判哲学中也就占据了核心地位。而作为前两大批判的桥梁,判断力正是在自由概念铺陈展开下完成了其体系的搭桥手术:在前两大批判中,康德分析先验自由与实践自由都属于理性自由,这只是自由存在的应然与必然,而在判断力中,审美主体的自由感的内在心理事实的获得才是自由存在的实然也是自然人向自由人过渡的必然,从而完成判断力批判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6.
自由理论是康德批判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康德自由理论的本义有助于正确解读康德的批判哲学,而要准确把握康德自由理论的本义,首先就要追问康德自由理论的思想渊源,因为这是理解其自由理论的基础与前提。  相似文献   

7.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阐述了他关于自由的思想。自由在康德哲学中有先验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两种含义。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基础,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条件,实践自由的根本规定是意志自律,自由是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8.
斯宾诺莎和康德作为他们各自所处时代的重要思想家,都对自由概念作了深入探讨与系统论述.斯、康二人均以主体的知、意、情的统一为基础,从哲学、伦理学、美学三个层面上揭示了自由是真、自由是善、自由是美的思想.本文着重从这一共同点出发,对斯宾诺莎和康德的自由学说作一粗浅归纳与比较,并试图从中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为我们今天探索自由的真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康德哲学的出发点就是自由问题。他的这个理论确切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自由感。而且三者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跃进关系。先验的自由为实践的自由提供了一个可能性;而实践的自由是自由本体的意义。而自由感又包含审美鉴赏的自由感和社会中的自由权,这二者虽然不是自由本体但却是自由本体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自由人联合体"概念具有确定历史坐标定位的重要意义,它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形态特征的指认,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判断。法国大革命以后,德国启蒙运动对英法启蒙形成的自由观加以反思,并在康德处达到"彻底自由"的高度,又在黑格尔思辨哲学中实现了自由逻辑形式,马克思通过实践的路径继承和超越了德国古典哲学所形成的自由观,将赫尔德的"归属"、康德的"自主"和黑格尔的"整体"科学地加以综合,最终完成了"自由人联合体"与唯物史观的同构。  相似文献   

11.
庄子和康德分别以"逍遥游"和"意志自律"为实质建立起各自的自由观。庄子通过"体道"的过程最终实现人生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道"是实现人生自由的最终途径;而康德则通过道德主体的实践达到自由的必然性,"自在之物"独立于自然因果律之外,是自由的显现。庄子的自由观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精神体验,相比之下,康德的自由观则建立在概念、判断、逻辑推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康德将自由最终确立为自由意志,认为真正自由的人是不受感性干扰的“理性人”,于是,康德自由观体现为一种唯意志论和禁欲主义的不自由。马克思在扬弃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和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找到了解开自由之谜的钥匙———劳动,从而使自由具有了现实性,开辟了人类通往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大学自由学术和学术自由的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亚里士多德认为作为理论原理的哲学知识就是自由学术;康德则认为应该在大学中给本身就是目的的"哲学部"以充分的学术自由。其实践意义在于形成西方大学重视理论知识的理性文化,奠定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以此意义反思中国的大学教育,我们的大学存在文化短板与制度缺陷,既不重视理论知识的价值,也没有良好的学术自由制度保障,需要进行文化变革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伯林划分的两种自由概念是没有根据的.其学说内部也是歧义层出,消极自由并不优于积极自由,更谈不上是真正的自由,割裂两者无助于认识真正自由.这都是站在经验主义立场上看待自由问题,所以排斥理性和自由的关系.而不追求自由背后的超验价值,自由也是没有价值内涵的,也只是停留在最低级的形式中.康德的自律即自由使自由有了道德价值,凸显人类的尊严,虽然不太关心现实后果,但是大大拓宽对自由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5.
<正>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恩格斯指出:“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日本甲杰出的哲学家、研究康德哲学的卓越学者安倍能成说康德“在近代哲学史上恰似一个处于贮水弛地位的人,可以这样说,康德以前的哲学概皆流向康德,而康德以后的哲学又是从康德这里流出的。”康德对自由的探究是其道德哲学乃至其整个哲学的基石。因此,全面了解和评价康德的自由观,对于理解康德的伦理和哲学体系,对于伦理学的研究和道德实践、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哲学史教材将近代哲学概括为认识论哲学,然而,在认识论架构中如何理解近代理性主义者的形而上学追求?近代理性主义者面临的一个深刻的难题是:在接受机械论世界观的同时如何确保人的意志自由.为解决这一难题,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的努力方向是去除空间的绝对客观性,使广延世界降为仅具有次等客观性的呈现于人的认识之前的现象世界,于是人就有可能超越现象世界的因果必然之链而达到真正的自由.最终,康德明确地表达了这一难题,而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的努力方向也以一种完美的形式完成于康德哲学中.  相似文献   

17.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阐述了他关于自由的思想.自由在康德哲学中有先验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两种含义.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基础.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条件,实践自由的根本规定是意志自律,自由是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18.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自由概念是就两种意义而言的,第一种是积极意义上的,即自由就是自决,它指出自由是什么;第二种是消极意义上的,即意志这种起因作用是独立于自然界中的因果律,它指出自由不是什么。但这里的自由概念没有证明人性真是自由的,而是为道德的最高原则——自律而假设的。然而,由于道德律是一个不可否认的理性方面的事实,因此自由一定属于人的意志,而不纯粹是一个假定。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与其批判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区分自然与自由的基础上,康德认为道德和道德教育属于自由的领域,自律是道德教育的惟一法则,而"人是目的"则是道德教育的最高指向,与此相应,在道德教育中应采用苏格拉底式的方法。康德道德教育思想中所蕴含的尊重人的理念对人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康德历史哲学中的自然和自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康德的历史哲学,"大自然的目的"乃是上帝的目的。个别人的行为尽管出于目的意识,但不合大自然(上帝)的意图和目的。只有人类整体的行为才合乎上帝的目的亦即大自然的目的———尽管整体没有意识。单个的人其实不知道整个宇宙的目的。只有整体才能实现自由,才能进入自由王国。个别的人谈不到自由。按马克思,未来社会的目标乃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同康德关于自由在未来才可以实现的看法一致。本文认为,康德的"大自然"即"天意"完全不是客观自然界。本文根据康德的哲学,把自然和历史,必然和自由看作两个分离的领域。自然界没有历史和自由。历史中也没有必然和规律。历史同自然脱离,形成逐渐向上却充满艰辛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