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同学们都熟知,在△ABC中,A、B、C为三个内角,a,b,c为三边,R为△ABC的外接圆半径,则有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正弦定理它是揭示三角形的边、角及外接圆半径之间数量关系的一个重要定理.灵活运用正弦定理解几何题,往往可以避免因添设辅助线所带来的困难,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能使证明思路清晰,解法简捷明快.  相似文献   

2.
由正弦定理出发,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定理:△ABC中,以sinA、SinB、sinC为边可以构造△A′B′C′。且△ABC∽A′B′C′,△A′B′C′外接圆直径为1。证明:设△ABC外接圆半径为R, sinA+sinB=1/2R (a+b)>1/2R·C=sinC。同理可证 sinA+sinC>sinB,sinB+sinC>sinA。因此以sinA、sinB、sinC为边可以构造△A′B′C′。由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因此△ABC∽△A′B′C′,则A=A′,B=B′,C=C′。设△A′B′C′外接圆半径为R′,对△A′B′C′施行正弦定理,则sinA/sinA′=2R′=1。由这个定理出发,有下面的二个应用。一、关于三角形中一些恒等式和不等式的互证  相似文献   

3.
5.9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材细解1.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在△ABC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R为△ABC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asinA=sibnB=sincC=2R.(2)正弦定理的证明:①向量法:先选定与其中  相似文献   

4.
在△ABC中利用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acosA) (bcosB)=2R(sinAcosA sinBcosB)=R(sin2A sin2B)=2Rsin(A B)cos(A-B)=2RsinCcos(A-B)=ccos(A-B)≤c (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同理bcosB ccosC≤a;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 ,在△ ABC中 ,A,B,C为三个内角 ,a,b,c为对应三边 ,R为△ABC的外接圆半径 ,则有正弦定理  asin A=bsin B=csin C=2 R.正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的边、角及外接圆半径之间数量关系的一个重要定理 .灵活运用正弦定理解几何题 ,往往可以避免因添设辅助线所带来的困难 ,而且在许多情况下 ,能使证明思路自然 ,解法简捷明快 .使用正弦定理 ,应注意它的变形 :(1) ab=sin Asin B,bc=sin Bsin C,ca=sin Csin A.这表明 ,通过正弦定理 ,可实现边长之比与角的正弦之比的相互转化 ,从而将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用三角知识来解决 ,或者是将…  相似文献   

6.
设△ABC的三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有正弦定理(a/sin A)=(b/sin B)=(c/sin C)=2R.余弦定理a~2=b~2+c~2-2bccos A,b~2\c~2+a~2-2cacos B,c~2=a~2+b~2-2abcos C.在学完正余弦定理后,老师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间题:由于正弦定理可变形为α=2Rsin A,b=2Rsin B,c=2RsinC三种形式,而余弦定理也有三种形式,因此,对于余弦定理是否也有类似于正  相似文献   

7.
由正弦定理 a/(sin A)=b/(sin B)=c/(sin C)=2R(R为外接圆半径)很容易得出以下几个推论: 推论1: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那么它们外接圆半径的比等于这两个等角或补角的对边比。即在△ABC和△A′B′C′中,若A=A′或A A′=180°则R/R′=a/a′。  相似文献   

8.
一、应用正弦定理判定【例1】已知在△ABC中,sin2A+sin2B=sin2C,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证明:由正弦定理sinA=2aR,sinB=2bR,sinC=2cR,代入sin2A+sin2B=sin2C中,得4aR22+4bR22=4cR22,∴a2+b2=c2,故△ABC是直角三角形.二、应用余弦定理判定【例2】在△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b,且a·cosA=b·cosB.判定△ABC的形状.解:α·cosA=b·cosB,由余弦定理得α·b2+2cb2c-a2=b·a2+2ca2c-b2,化简整理得(a2-b2)(c2-a2-b2)=0,∵a≠b,∴a2+b2=c2,故△ABC是直角三角形.三、应用根的判别式判定【例3】若a、b、c为△ABC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初中已学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其外接圆半径为R,则有 a/sinA=b/sinB=c/sinC=2R及 a~2=b~2+c~2-2bccosA. 应用正弦定理把余弦定理中的边都化为角,则有: sin~2A=sin~2B+sin~2C-2sinBsinCcosA. 可以证明当A+B+C=kπ,k为奇数时此式都成立。我们不妨把上式称为正——余弦定理。下面举例说明这个定理的应用。例1 求sin~210°+cos~240°+sin10°cos40°的值。  相似文献   

10.
题目在AABC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且sin2A sin2B=1,则△ABC为().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判断笔者在询问学生答案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C,资料的答案也是直角三角形.错解由正弦定理并sin2A sin2B=1,得(a/2R)2 (b/2R)2=1,即a2 b2=(2R)2.进而有c=2  相似文献   

11.
大家熟知的余弦定理是: △ABC中,AB=c,BC=a,CA=b则有a~2=b~2+c~2-2bccosA (1) 又由正弦定理:a=2RsinA,b=2RsinB,C=2RsinC(2R为△ABC外接圆直径)代入(1)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给出一个类似于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的余弦形式。然后举例说明它的应用。 [定理] 设△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垂心为H,则AH=2R|cosA|,BH=2R|cosB|,CH=2R|cosC|。证:设BC=a,AC=b,AB=c,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A(0,0)、B(c,0)、C(bcosA,bsinA)。∵ K_(AC)=tgA,而BH⊥AC,故K_(BH)=-ctgA。∴直线BH的方程为y=-ctgA(x-c),于是CH=|yC-yH|=|bsinA bcosA·ctgA-cctgA|  相似文献   

13.
文[1]给出:若△DEF 是锐角△ABC 的垂足三角形,且记 BC=a,CA=b,AB=c,△ABC 的面积、外接圆半径分别为△和 R,△DEF 旁切圆半径依次为 r_D,r_E,r_F,则有(r_D)/(cot A)=(r_E)/(cot B)=(r_F)/(cot C)=△/R.(*)定理设△DEF 为锐角△ABC 的垂足三角形,记号同  相似文献   

14.
<正>暑假期间,我预习了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发现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请同学们先看下面的正弦定理:在任意△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R,则有:a/sinA=b/sinB=c/sinC=2R,同学们是否为它那美妙绝伦的结构而赞叹不已呢?我在练习中发现,一些试题给出的条件,比如:a/cosA=  相似文献   

15.
定理 设△ ABC的内心为 I,R,R1 ,R2 ,R3 分别是△ABC,△IBC,△ICA,△IAB的外接圆半径 ,则有R1 +R2 +R3 ≤ 3R,(1)R1 · R2 · R3 ≤ R3 . (2 )当且仅当△ ABC为正三角形时 ,(1)、(2 )取图 1等号 .证明 如图1,设 BC=a,CA=b,AB =c,因 I是△ABC的内心 ,则有sin∠ BIC=sin(180°- B+C2 ) =cos A2 .(3)由正弦定理及 (3)式可得R1 =a2 sin∠ BIC=2 Rsin A2 cos A2=2 Rsin A2 .同理可得R2 =2 Rsin B2 ,R3 =2 Rsin C2 .结合熟知的三角不等式sin A2 +sin B2 +sin C2 ≤ 32 及sin A2 sin B2 sin C2 ≤ 18,可得R1 +R2 +R…  相似文献   

16.
在△ABC中,正弦定理可以写成:a/sinA=b/sinB=c/sinC=2R(R为外接圆半径),这个关系不仅揭示了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而且也表明了圆中的弦和所张圆周角之间的关系,因此利用正弦定理,我们既可以解三角形,又可以将三角形中边的关系及角的关系相互转化来证明几何问题。为了实现快速转化,请大家一定要熟练掌握正弦定理的如下变换形式:  相似文献   

17.
文 [1 ]给出了如下平面几何公式 :r =r1+r2 -2r1r2h .其中 ,P为△ABC的BC边上一点 ,h为BC边上的高 ,r ,r1,r2 分别为△ABC、△ABP和△ACP内切圆半径 .我们得到定理 设P为△ABC的边BC上一点 ,h为BC上的高 ,R ,R1,R2 分别为△ABC、△ABP、△ACP的外接圆半径 ,CA =b ,AB =c ,则R =(b +c) (bR1+cR2 )4h(R1+R2 ) . ( )证明 :由正弦定理 ,AP =2R1sinB =2R2 sinC ,设BC =a而sinB =b2R,sinC =c2R,因此R1+R2 =AP2 ( 1sinB+1sinC) =R(b +c)bc ·AP=R(b+c) sinAah ·AP=R(b+c)· AP2Rh=b +c2h (R1sinB +R2 sinC)=b +…  相似文献   

18.
定理 设△DEF为锐角△ABC的垂足三角形 ,BC =a ,CA =b ,AB =c,△AEF、△BDF、△CDE的外接圆分别为⊙O1(R1)、⊙O2 (R2 )、⊙O3(R3) ,则有aR1 bR2 cR3≥ 63 .证明 :由于B、C、E、F共圆 ,∠AEF =∠B ,∠AFE =∠C ,从而△AEF∽△ABC(如图 ) . ∴ EFBC=AEAB=cosA , ∴EF =acosA .同理 DF =bcosB ,DE =ccosC .由正弦定理得EF =2R1sinA .∴acosA =2R1sinA ,从而aR1=2tanA .同理 bR2=2tanB ,cR3=2tanC .由于△ABC为锐角三角形 ,tanA >0 ,tanB >0 ,tanC >0 ,∴ tanA tanB tanC33≥tanAtanBtanC=tanA ta…  相似文献   

19.
在△ABC和△A′B′C′中,有如下的不等式1/aa′+1/bb′+1/cc′≥1/RR′   (1)其中a、b、c、R,a′、b′、c′、R′分别为△ABC和△A′B′C′的三边和外接圆半径,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b=c且a′=b′=c′。本文将其推广到双圆四边形(即既有外接圆又有内切圆的四边形),并给出几个猜想。定理 设双圆四边形ABCD、A′B′C′D′的边分别为a、b、c、d,a′、b′、c′、d′。它们的外接圆半径为分别为R、R′,则1/aa′+1/bb′+1/cc′+1/dd′≥2/RR′   (2)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b=c=d且a′=b′=c′=d′证明:首先我们有a2+b2+c2+d2≤8R2  …  相似文献   

20.
定理设ΔABC的内角A,B,C所对的旁切圆与三边所在直线相切的切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依次为ΔA,ΔB,△C,且记BC=a,CA=b,AB=c,p=1/2(a+b+c),ΔABC的面积、外接圆、内切圆半径分别为△,R,r,则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