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营造创新学术生态环境 构筑博士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概况,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学科交叉氛围营造,导师遴选和岗前培训、助学体系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所校结合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在营造博士生创新学术生态环境,构筑博士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导师队伍建设、博士生学术素质培养、学术激励机制建设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探讨了以博士生培养制度创新构建博士生培养体系的内生激励机制的对策,简要介绍了重庆大学在内生激励机制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7年“中国博士毕业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博士生对导师的评价发现:博士生对导师感到满意的原因主要有导师学术水平高,师德师风优良,能给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和自主发展支持,博士生对导师感到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指导和管控过多;博士生对导师的整体满意度评分较实际情况偏高,尤其与博士生对导师指导的实际满意度偏离较大。为博士生自主发展搭建广泛的支持网络,使他们得到更有效的指导,既要加强导师转换、集体指导等相关制度建设,更要进一步明确导师、院系和学校在博士生培养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使用2007年中国博士质量调查数据,从导师对博士生指导投入精力、指导方式、指导内容、导师制度等方面选取一系列指标考察了目前博士生导师学术指导行为的特点、模式及其影响,并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对好的学术指导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好的博士生学术指导模式包含两大共性:学生论文选题与导师专长契合度高,导师能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同时,良好的导师指导也存在学科差异,对于人文学科,博士生更适宜“协商秩序”模式的指导,而对于工学博士生则更适合“技术理性”模式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认为博士生招生与指导制度、导师的指导责任和指导补充制度、课程修读和科学研究的结构化耦合机制都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对这些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博士生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我国学位条例要求博士生达到的学术水平是:“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在这三项要求中,重点是第二项——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第一项是具备这一能力的基础,第三项是.具备这一能力的表现.只有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生取得学位进入工作岗位后,才能成为本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因此,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博士生导师的主要职责在于指导博士生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内容,利用1322份学术型博士生样本数据,对导师指导与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博士生对导师在学术方面的指导比较认可,但在博士生职业发展建议、科研补助等个人关怀与支持方面的评价偏低。研究还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导师在培养学术创新能力、优化培养条件、注重人文关怀等方面的表现均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科研活动投入时长和科研项目参与数量也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2002年 4月 20日至 4月引日,由东北财经大学主办的全国会计学研究生导师联谊会在大连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 20余所著名高校的 40余名会计学研究生导师就会计学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及会计学科地位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代表们认为,会计学博士生培养目标是创新知识、博大精深,培养重点是学术创新。会计学博士生课程设置应与博士生培养目标相衔接,应加大研究方法和选修课的比重。对于会计学博士生教学方式,目前许多学校在探索课程培养和师徒培养的有效结合,在修课的同时,导师通过项目、研究论坛。…  相似文献   

9.
博士生创新能力是多种教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数十位资深博士生导师的调查表明:影响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大体可归结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前者主要包含博士生导师的学术人格、学术能力与造诣、学术指导,博士生自身的学业基础、智力水平、心理素质、创新性意识与思维等;后者则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淘汰机制、培养年限、资助制度、学术氛围等几个关键维度。  相似文献   

10.
博士生培养的目标和在未来科学研究中应起的作用决定了学术思想创新应该是博士生与博士学位论文的灵魂。文章首先分析了导师组与博士生之间关系,指出“高徒”往往出自名师,导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因势利导。然后,就与博士生研究阶段紧密相关的论文选题、专业文献阅读、学术交流与争鸣等方面结合作者的经验展开讨论,指出相关专业文献尤其是跨学科的大量阅读是确定研究内容、提高研究起点的前提,多学科的学术交流与争鸣是开阔学术视野、提高研究水平的重要步骤。其次,文章还分析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指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是博士生们获取创意灵感的源泉。文章最后通过分析指出,坚定的信心、崇高的理想、顽强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等情感因素是通向成功之路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科学研究训练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包括对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基本素质的培养。该文探索构建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期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形成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教学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核在于引导大学生对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科学本质进行深度体悟,形成合理的科学观。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观的养成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传统科学观简化了对科学的认识,抑制了大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想象。对于我国科学教育而言,设置独立的科学史课程、创建跨学科的人才培养平台、改革学业考试制度、加大科研创新考核比例是更新大学生科学观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重点高校以“科研”优势为基础,突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重在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地方高校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为支撑,突出学生知识水平与应用能力的提高,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高职高专院校更加侧重于“产”,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养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不同层次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拓宽视野、依托优势、突出特点、健全机制”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带来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现有课程实验普遍存在学时少、验证性实验为主、内容陈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实现个性化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探索基于电磁仿真和加工测试结合的可重构天线新实验设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实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用科研方法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研究结果将为高校贯彻精英教育理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创新实验课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方法和体会。以科研实验室为依托,将基础理论与生物镁合金设计、加工、合金熔炼、塑性热处理和表面改性等前沿研究相结合,向学生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课题组的科研项目,选拔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组成自主性创新实验小组,开展创新实验。通过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创新实验和创业实验等多层次实验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实验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着力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创新实验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从创新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立足于创新实验课程的目标和科技创新竞赛的作用,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赛教融合为驱动的创新实验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新模式以强有力的导向性牵引着各项教学活动始终以全体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是引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并服务于社会的高端人才。一个合格的理工科研究生应该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育理工科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除了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健全的培养机制外,还应该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研究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理工科研究生科学实验研究的培养环节,以实验室为平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为国家造就更优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结合我国高校现行制度和特点,对英国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及特点进行初步分析,认为英国大学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宽进严出的教育特色使得导师在学生的课程学习、论文撰写和科研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都全程介入,指导力度大,但又保证了学生的学术自由。导师直接参与学生科研工作,经常与学生交流,强调课题组师生的协作分工,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灵活的博士学位制度下严格把关博士论文质量。以上培养模式及特点为英国大学培养综合素养优良、创新能力突出的科研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课外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我校近几年来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的实践,论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和效果。认为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风、教风和校风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提倡并做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五项核心素养中,《逻辑与思维》教材的编写聚焦科学精神的培育。培育科学精神离不开科学思维。学会科学思维,就是要在掌握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在实践中应对复杂局面,创新性地解决复杂问题。教材在阐述科学思维条件的基础上揭示了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在辨析常见逻辑错误的基础上解说了逻辑思维的要义;在批判形而上学思维的基础上阐述了辩证思维的精髓;在实践需要的基础上介绍了创新思维的主要方法。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等要求,旨在引导中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思维认识世界、探索世界,以科学精神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