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无所不在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人能摆脱其影响,青少年尤其如此。一方面,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时代,传媒正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早在3年前,中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就达到了94.8%;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今年预计超过1.6亿,其中青少年占据很大比例,约有13%的青少年网民,每周上网时间超过38小时。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价值观念尚在形成之中,更容易被大众传媒所表达、倡导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道德理念所引导和教化,  相似文献   

2.
传媒教育亟需纳入教育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燕平 《江西教育》2001,(6):24-24,23
传媒文化已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源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视 、广播、报刊、互联网等传媒,高速度、大容量地传播社会的新动态、新知识、新信息,引 导和提供生活和娱乐的新的内容方式,同时对社会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发生潜在影响。生活 在信息社会的青少年,同样在经常不断地与传媒发生接触,由他们好奇求新、求知欲强但自 我把握能力较弱的年龄特点所决定,他们更容易被传媒文化所影响和左右。据教育科研部门对几个城市的青少年学生调查,学生除上课外最常参加的活动排前三位…  相似文献   

3.
刘玉芳 《中学文科》2009,(15):123-125
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影响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青少年正值成长时期,其自身具有不成熟性,电视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对他们构成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地关注电视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而忽视电视传媒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琴 《教育探索》2006,(4):99-100
公益广告是以传媒方式进行青少年道德教化的新生途径。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文化环境,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认识、伦理规范的选择和道德品质的发展;作为一种教化途径,与学校、家庭的道德教育一起,呵护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公益广告应当遵循青少年社会化成长的规律,净化他们的道德精神家园.改善他们道德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周小容  德雄 《理科爱好者》2003,(24):90-90,95
在过去的教育中,许多家长、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的关心着重在学习、身体和品德方面,而忽略他们的内心世界.许多青少年不同程度存在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甚至酿成人生悲剧.沈鹏弑母案就是一个可怕的例子.近几年国内的调查表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在10%以上,而且随年龄增长,心理问题发生呈增长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实的呼唤.现就我所接触的职高生谈谈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毅 《考试周刊》2010,(8):211-211
青少年作为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最富有创造热情和超越意识的群体,也是目前中国上网一族的主体。由于自身独特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特征,他们更容易接受网络文化所传递的价值取向,因此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必将给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乃至综合素质等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影响。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教师能够通过网络对其他媒体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合,从而实现思想教育与大众传媒的结合与互补。进一步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辐射力。同时,网络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也打破了传统思想教育模式.使其备受青少年的欢迎与信赖,网络逐渐成为开展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示范田”。  相似文献   

7.
沈伟 《湖南教育》2002,(15):14-15
一、调查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在长沙市的小学五年级、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学生中进行,调查区域限长沙市城区城市化程度较高地域。二、青少年课余基本情况1.青少年日常生活状况及分析当前信息传播方式纷繁复杂,各种传播媒体和媒介充斥我们的生活,各类信息通过社会实体及媒体在社会上广泛传递。本次调查列举了主要传媒在青少年中的影响重要性,并按顺序排列。表1:传媒影响重要性排序(数据说明:18.3%指被调查者中有18.3%的人认为电视广播最重要,下同。)表2:娱乐途径重要性排序表1、表2提供的信息表明,由于电视广播属…  相似文献   

8.
所有的灾难都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地震。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关系都会受到灾难的影响,儿童青少年对灾难有特殊的反应更容易受到灾难的伤害。保证儿童青少年身体和环境的安全,预防潜在危险,鼓励儿童青少年以他们习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经历、想法及情感体验,给予恰当的情感支持和信息,及早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使认知、情绪、行为统一适应当前的生活。灾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重建是他们开启新生活的保障,灾难发生时我们关注灾区的民众,给他们提供了各种帮助也包括心理援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的心理重建保障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传媒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了解外部世界、学习各种知识、娱乐消遣等诸多方面积极推动着青少年健康成长,但传媒的商业用途也在诱发青少年的成长偏差行为。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大学生基本情况、传媒多样化传播的基本现状入手,对大学生的传媒素养现状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大众传媒空前发达,对人类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影响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深刻。青少年学生作为一个对时代变革最敏感的社会群体,现代大众传媒对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形成的影响尤为普遍深入。在大众传媒时代,青少年学生几乎成长在一个被信息传媒所包围的环境中,迅速发展的现代传媒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嬗变产生着"双刃"效应,给加强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传媒犹如一柄“双刃剑”。它在引领青少年生披荆斩棘驰向未来的同时,又在诱导他们走向鲜花遮掩的陷阱。面对陷阱,班主任不能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只能激流勇进,迎接挑战,把社会传媒内台的教育力量整合到育人的轨道中来,使青少年学生在社会传媒充斥的环境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并担当起民族振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传媒社会背景下的学校休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休闲教育的对象是生活在传媒社会中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休闲观和休闲行为受到了传媒的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学校的休闲教育,一方面,要积极发挥传媒的正面中介作用,充分利用积极的社会休闲观来化解传媒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真实的休闲生活世界,重建学校休闲教育目标并探寻更为有效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栾国霞 《文教资料》2007,(11):124-126
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核心,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同时,青少年的同一性发展都带有不同时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当代中国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多元文化和文明制度,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青少年最容易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社会变化的影响导致青少年同一性发展过程面临新的问题,也更容易导致同一性危机,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舒予 《中国教师》2010,(17):33-35
随着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日益渗透,传媒作为重要的社会场域对青少年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教育功能。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都必须与时俱进,在媒介素养成为公民在21世纪必备的素质之一后,教育者要思考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提高他们认识传媒、利用传媒的能力,并且将传媒的教育功能尽可能地最大化、正面化。但媒介素养教育对于很多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来说还是新鲜事物,本期特约请多年从事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研究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舒予教授撰文阐释视觉素养、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赴加拿大留学深造,目前总数已超过5万人。从总体上来看,留学生的安全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随着留学人员的增多和一些其它因素,出现的问题也较以前有所增加。据统计分析,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独立生活能力低下,不适应异国文化环境,出现生存危机。相比其它国家来加的留学生,中国留学生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一代,其中有些人不愿意吃苦耐劳,不会做饭、洗衣,不会合理开支等等,这都使得他们的留学生活异常艰难,甚而造成生存危机。此外,由于身处异国他乡,不…  相似文献   

16.
当今的青少年教育,正面临着现实和未来的双重挑战:他们多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物质生活给予他们良好的学习条件,使他们思想敏锐,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探索新知识,知识面较宽;同时,他们也因此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我克制能力,责人严律己宽,独立愿望强烈,不喜欢别人干扰和支配自己,缺乏责任感.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多样化变迁,受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等竞争压力的冲击,以及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困扰比以往更加突出,他们面临着更多的心理问题,更容易形成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7.
某教育传媒机构曾对一所校园网络普及程度较高的中学内的约150名学生发放了一份题为《网络在生活中的比重》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36%的同学认为网络在他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有高达61%的同学认为网络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还有3%的同学则认为网络几乎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这是一项不容轻视的事实,那就是越来越多的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最重要时期的青少年学生被网络所吸引,而他们在网上的活动内容我们却无从知晓。由于互联网的自由度,我们不能肯定他们会被什么样的网络所吸引,但从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观点来看,这是…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复杂而多样的社会环境对广泛接触各种传媒的青少年来说,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由此导致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9.
传媒素养是当代信息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养.如何合理利用媒介,驾驭媒介,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质,这一点对青少年尤为重要.我们采用调查法,对陕西省青少年的传媒素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从1236份有效问卷中发现,青少年接触的媒介类别呈现多样化趋势,网络已经成为最受他们欢迎的媒介,他们的媒介活动也日益多元化,但从整体上看,青少年存在媒介能力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开展传媒素养教育、制定传媒素养教育政策、开设传媒素养教育课程是提高青少年传媒素养必不可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社会传媒犹如一柄“双刃剑”,它在引领青少年学生披荆斩棘驰向未来的同时,又在诱导他们走向鲜花遮掩的陷阱。面对陷阱,班主任不能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只能激流勇进,迎接挑战,把社会传媒内含的教育力量整合到育人的轨道中来,使青少年学生在社会传媒充斥的环境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并担当起民族振兴的重任。一、充分发挥社会传媒的育人优势首先,班主任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传媒在教育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看到信息时代给班主任工作带来的机遇,不要一谈到社会传媒就大有谈虎色变之势,而应在看到消极因素的同时更多地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