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什么是语感?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或理性或感性的理解,是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人们接受和输出语言能力的客观反映,是学生认识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吕叔湘先生认为:“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人们接受和输出语言能力的客观反映,是学生认识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曾说:“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培养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水平是语文素养之一,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是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人们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是直接感受、体会、领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科学的训练逐步形成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语感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而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运用都和语感能力密切相关。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语文综合能力。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语言文字的能力.”简而言之.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和正确丰富的理解力。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许梅 《广西教育》2014,(33):52-5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见,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是要在"语言文字"下功夫。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研读文本语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语文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语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渐能驾驭文字”。  相似文献   

12.
龚卫东 《语文天地》2012,(20):16-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在揣摩词句的过程中训练语感经常进行揣摩是语感训练的最基本方式。鲁迅的《藤野先生》开头"实在标致极了"一语,  相似文献   

13.
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明确提到了语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耍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的把握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其实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悟,是对语言文字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直觉,一种顿悟,一种心理体验。加强语感训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那怎样训练这种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呢,我认为与构建阅读者的艺术审美心理时空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体现了"课标"对语感培养的重视。所谓语感,简言之,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巧妙运用的能力。从语言理解的角度来说,良好语感的突出表现一是对语言意义迅疾地领会,二是对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含蕴的多维度领悟。例如,对词语、句子或者更大语言单位的感情色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教育家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可见,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6.
吴贤兰 《教师》2011,(1):83-8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  相似文献   

17.
贺文萍 《广西教育》2013,(17):33-34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仍然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语文,先语而后文。因此,语在语文课程中  相似文献   

20.
周菊 《考试周刊》2009,(7):72-7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领悟和运用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