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观是德育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西方德育思想家们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形成体系各异的德育思想流派.本文选择其中若干著名代表人的的道德观予以评析,供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德育理论和精神文明建设参考.一、迪尔凯姆的道德观著名的法国早期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EmileDurkheim)用性会学的观点研究分析教育问题和道德问题,提出了许多至今仍为广大德育理论家和实际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和概念,成为现代西方德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迪尔凯姆在其所写的一些主要著作中都“把道德研究看成是理解社会的一把钥匙”.认为…  相似文献   

2.
人类精神文化建构中的重要内容是道德和道德教育。道德观是德育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外国教育名家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体系各异的德育思想流派。梳理部分外国教育名家德育思想的积极因素,批判地借鉴,为我所用,对推进当前我国德育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道德观是人们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所在。道德观的形成和发展受着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直接地,具体地影响着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科学的道德观是大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指路明灯。教育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道德观,需要通过正面的理论教育和活动引导,更需要德育环境的熏陶和教师的感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职业院校女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当代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的重要意义,进而从理论教育、实践教育两个方面阐述了职业院校女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突出了德育的现实性,使德育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试述迪尔凯姆的道德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尔凯姆用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分析道德教育 ,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迪尔凯姆认为 ,道德问题是导致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道德问题是一种道德事实 ,可以用科学的方式加以研究 ,人的德性包括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意志自由三个要素 ,德育的重点在于人体品德社会化 ,在这个过程中理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强调德行合一 ,并认为教师和学校在德育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迪尔凯姆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确立了其在社会学的地位。本文首先梳理了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事实进行了定位分析,接着厘定了解释社会事实的方法,而后阐发了这种理论对法律方法研究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1979~1994:功利主义德育观美学超越的历程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对功利主义道德观的超越是德育理论借助美学进行交叉研究的重要目标。本文回顾了最近十余年教育学、美学交叉的历程,认为在美育范围内研究德育功能有领域的限制;而目前“教育美学”或“德育美学”范...  相似文献   

8.
德育投入大、实效低已成为中学教育的突出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德育生态化的德育理念,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德育生态化即尊重学生的权利和需求,以生活和活动作为载体,营造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化的和谐德育氛围,让师生在共建共享的互动教育活动中实现双赢:学生逐渐建构出正确的道德观,教师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提升德育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大学德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从道德活动的工具性本质、目的性本性、载体性本质三种形态对中国特色的道德观进行了厘定,提出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党政方针、政策为指导,从道德观、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与方法、德育评价五个方面建构了中国特色大学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黄晓博 《教师》2011,(12):10-12
德育投入大、实效低已成为中学教育的突出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德育"生态化"的德育理念,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德育"生态化"即尊重学生的权利和需求,以生活和活动作为载体,营造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化"的和谐德育氛围,让师生在共建共享的互动教育活动中实现双赢:学生逐渐建构出正确的道德观,教师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提升德育能力。  相似文献   

11.
转型时期人的问题仍然是社会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德育研究的重点。面对纷繁的变化,如何教育人,培育具有良好道德的人,成为新时期德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研究表明,形成以人为本的道德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模式的普及,中职学生参与现代教育技术数字化教学的比例在逐年提高,同时,电子媒体的全方位发展也为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添加了不可预测的因素。在此背景下,应以现代技术数字信息教学手段为背景,对中职德育课程的开展方式进行理论分析,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教学环境中,对如何有针对性地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德育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等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新形势下中职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道德观的多元化趋势对传统社会结构构成明显冲击,本文作者在对西方社会“除道德化教育”问题思考的基础上。探究了多元化道德观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影响。认为,这一现象促使我们从学校德育指导思想、教师传统角色、思维方式、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检讨,并做出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创业教育可以成为提升高校德育的一个突破口,接着分析了全球道德观可以成为提升高校德育的一个突破口、生命教育可以成为提升高校德育的一个突破口、生态文明教育可以成为提升高校德育的一个突破口和感恩教育可以成为提升高校德育的一个突破口,最后研究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成为提升高校德育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开展了至少20年的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德育思想。本文首先分析了梁漱溟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进而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实施过程等方面分析论述梁漱溟的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开展了至少20年的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德育思想。本文首先分析了梁漱溟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进而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实施过程等方面分析论述梁漱溟的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多德育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国家非常重视中学的德育教育,把思想政治课摆在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现实中,一方面是学生的道德水平普遍下降,各种道德观、价值观、荣辱观在中学生头脑中都有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重成绩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没有根本的改观。因此,中学政治教学应加强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推进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爱心教育、励志教育和法制教育共6个德育基地,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德育实践活动中磨练意志、培育素质,改变过去的德育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理论多、践行少、接受少的不利局面,提高了德育实效。一、挖掘乡土文化,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文化底蕴江门开平是我国著名的侨乡,  相似文献   

19.
郑叶 《成才之路》2013,(11):70-70
思想品德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承担着为学生树立健康道德观的重任。具备健康的道德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因此,做好德育工作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相似文献   

20.
戴岳 《教育导刊》2008,(10):15-16
生态意识的出现不只限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还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视野与思维方式.带来了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转变。本文以生态学的视角考察教育领域中的德育问题,借鉴生态学的观点.探索走出学校德育困境之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