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玲俐 《时代教育》2010,(5):195-195,202
要使我们的语文课地道起来,改变语文教学理科化的弊端,必须在课堂上体现出"文学美".如何做到呢?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实践:遣词造句;朗读体验;讨论抒发;想象描绘;欣赏品味;实践创造.只要我们立足于"文学"这一主线,就可以让"语文"之树常青.  相似文献   

2.
逸少的《兰亭集序》以其珍贵的书法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流传百世,那一次兰亭集会,更让世人慢慢品懂王逸少人格中透露出的书法气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也逐渐让我们读懂了东晋风骨的魅力和时代的无奈之感。本文将从逸少情入手,明会稽之"乐",析忽来之"痛",解千古之"悲"。从兰亭到逸少风骨,读懂风雅背后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春江花月夜》全诗从月升写到月落,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得这"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这首诗中的意境曾被作曲家创作成乐曲,舞蹈家们创作的舞蹈更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将诗中的意境之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的学生体会文学、音乐、舞蹈结合之美,对于塑造自身的审美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阎连科是当下国内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其创作以传统现实主义为标靶,反对外在化、政治化对真实性尤其是个体生命、灵魂之"内真实"的戕害。置于文学史视野整体观之,这种被阎连科命名为"神实主义"的文学观,事实并非是对现实主义的离经叛道,相反可以深化我们对现实主义文学真实的理解,让文学告别矫饰与庸俗,更加贴近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5.
长篇文学作品,要"让"学生阅读,"让"学生鉴赏。"导读单"设计要求"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使其成为学生阅读长篇文学的向导,让学生乐读。"导读单"设计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问题,不断提升阅读效率;从文学角度出发,围绕背景设计,让学生走近文学大师;从赏析人物和景物描写入手,提高审美情趣,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导读单设计,读写结合,拓展延伸,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学生活读。导之得法,才能读得有效,长篇文学作品《呼兰河传》导读单,让学生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让阅读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6.
现在职高语文教学存在"轻文学、重读写"的弊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怎样才能让职高语文教学伴随改革之风更具有丰富的文学性与人文性,从而做到以文学的内容进行教育,以文学的手段进行教育,以文学的姿态进行教育,这是我们职高语文教学者的科研课  相似文献   

7.
晚风文学社     
浙江省乐清英华学校晚风文学社建社12年,文学社以追求纯文学、探讨文学与人生、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为主,兼提高社员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艺术欣赏水平,乃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让文学之笔自由舞蹈,让青春之梦尽情翱翔"为宗旨,在生活中提炼真正的文学,从文学中体味人生的真谛。给灵魂一双腾飞的翅膀,给思绪一方翱翔的晴空,给精神家园寻求一块自由的沃土。晚风文学社拥有刊物《晚风》、文学  相似文献   

8.
对于文学之疆的思考指向了一个核心的问题,即"什么是文学?"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的概念是一个晚近才出现的概念。因此并非预先有了层层文学之实继而产生了"文学"之名,而是"文学"概念产生的同时给了我们一个回溯和观察文学的视野。追溯文学之名的源头与对文学之疆与文学之界的思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孟晓蕾 《幼儿教育》2013,(Z1):46-47
高尔基说:"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是一切著作、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我们尝试运用多种载体向幼儿进行审美教育,而让幼儿从阅读中感受语言之美,无疑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在阅读活动"七彩下雨天"中,我尝试运用散文诗般的作品让幼儿感受语言的优美以及阅读的愉悦。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与文化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曾论述:只有文化,才是"记忆"抵抗"遗忘"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在音乐教学中关注音乐中的文化,才能让音乐在儿童心灵生根;才能让音乐在儿童心灵开出绚烂之花。但音乐课毕竟是音乐课,儿童对它充满固有的期待,轻松、愉悦、活泼、自然,不能因为"文化",我们的课堂就失去了音乐的味道,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文化与音乐教学之"度",探寻文化与音乐教学之"法",才能生成充满灵性的、儿童喜爱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2月7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瑞典文学院发表了"无与伦比"的讲演,外媒的评价是"简简单单却透彻心扉".这篇演讲稿,不仅在国际文坛上展示了中国作家的水平,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它还值得中国的教师、家长们读一读,甚至可以进入《语文》课本.讲演中除了讲述他的文学故事、文学历程之外,还体现了莫言对祖国、家乡、母亲的大爱,让我们看到了教育之美、教育之魂.  相似文献   

12.
文学课程的建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而文学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对文学课程专业学习之理想境界的理念建构。其基本内涵应包括:让文学课程在内容上回到文学、文化经典原典本身;强调和突出课程实施中对经典原典的接受和欣赏,让文学研究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3.
《滨州学院学报》2021,(3):86-90
西方文学理论界对"文学"的界定众说纷纭,以至于这一概念被使用时出现了含混模糊。事实上,从有"文学"之实但无"文学"之名,到有"文学"之名且包含有多重内涵,"文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18世纪以前,"文学"泛指知识;18世纪,狭义的"文学"开始从广义的"文学"中分化出来;19世纪,"文学"的现代意义正式出现;20世纪以来,诸多理论的兴起使"文学"难以形成固定的定义,"文学"随着理论的发展而变化。从这一发展小史可以看出,"文学"的范畴在变革过程中大致呈现出由宽泛到狭窄再到宽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相信曾宝仪的那张 CD 你是早就听过了,其实说起这张唱片来,阿宝还有一番自己的见解:其实,我跟制作人黄舒骏做过很多的沟通与尝试,也曾想过做出很不一样的音乐专辑,想唱像杨乃文那样的歌,但后来一想,音乐的路还很长,不急于一时,我们觉得还是先做一张贴近阿宝个性的专辑更好。我觉得我很幸运可以生在这个年代、这片土地,因为现在的资讯真是太发达了。那么阿宝自己最喜欢的音乐是哪一些呢?还是让她亲口告诉你  相似文献   

15.
邵曼 《中国教师》2014,(9):3-5,9
<正>百年前,鲁迅、胡适等先贤曾高擎"文学革命"与"文学救国"的大旗号召人们用"新文学"提振民族志气,重构中国文学版图,从而开启了20余年的"新文学"黄金时代。今日之中国,过度的商业化打开了人欲的潘多拉魔盒,各式各样的商业写作侵蚀着文学之树的基干,文学使命不昌,文学价值式微,有人呼喊着"文学已死"。为了在这个文学枯寂的年代,利用互联网之发达,重新让社会的心灵与精神回归纯文学,2014年4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联合腾讯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中的重复,是作家建构文学世界、表达意义的基本方式。借助重复,李佩甫建构了他开满了"恶"之花的"豫中平原"文学世界;通过不同类型的重复及其变异,李佩甫在他的小说中表达出复杂多样、变幻莫测甚至互相矛盾的多重主题意义。对李佩甫小说中的重复的解读,可以让我们更科学、更深刻地认识文学中的重复现象,更有效、更具创造性地运用重复来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文学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同人“山阴道上”,然而其万千之美,往往不是让我们“目不暇接”,甚至“被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相似文献   

18.
论"知音"--从《文心雕龙·知音》看刘勰文学鉴赏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知音>首开我国文学鉴赏理论研究之先河.刘勰从审美主客体、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上,指出了"知音难"的原因,提出了读者在文学鉴赏中作为接受主体的必备条件,对我们今天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学述"道"、表"意",但必须经过"象"的中介。作为文学特质的"象"与图像之"像"之间同中有异。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文学中的"像"元素与日俱增。文学的无形之"象"被大量改编成了有形之"像"。从无形之象到有形之像、再到符号之像,精神的因素逐渐减弱,主体重建的问题又一次摆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20.
<正>《中小学文学课程导论》我通读了数遍,有些章节反复读了七八遍,做了许多圈画,愈读愈觉内心震动,不忍释卷,深觉其视角之宏阔、用功之精深。诚如陶本一先生在序中所说,(像这样)"从课程论视角对语文科文学教学进行系统研究的,目前还不多见"。此书的问世对于改进目前"变异"的文学教学具有很大的价值。一、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将文学阅读与文章阅读混为一谈,导致两者模糊不清的"类文学"阅读教学,值得我们正视和反思《导论》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类文学"阅读教学,给沉疴多年的语文教学以当头棒喝。什么是"类文学"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