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培训课程开发模式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郜岭  高勇 《职业技术教育》2002,23(19):31-34
课程开发是现代培训的热点之一,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就此进行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霍尔模式、纳德勒模式和我国的集群模块式课程开发模式,对现代培训的课程开发影响较大。本文对这三个较为典型的课程开发模式进行描述、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旨在为西北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明晰西北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基本路径,即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现状及特点,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CTEA”课程开发模式.介绍了CTEA课程模式开发背景,并以“网站建设与管理实务”课程为例,从课程定位、内容选取、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详细介绍“CTEA”课程开发模式的实施情况,表明“CTEA”课程开发模式经过不断改进,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其他课程开发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线性到非线性--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入手,反思课程开发背后的研究范式,探讨科学的研究范式转变之后课程开发模式的创新,即从线性课程开发到非线课程开发。本文还将这种创新运用到高职课程开发之中,提出后现代课程观下的非线性高职课程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有三种主要模式:需求主导模式、条件主导模式、目标主导模式。三种模式各有特点,在课程开发实践中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开发模式。在课程开发实践过程中,教师虽然知道三种开发模式,但具体怎么操作却不是很清楚。对中小学教师来说,要有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结合具体案例,同时阐释条件主导模式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程序。  相似文献   

6.
萧山区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结合萧山区的实际情况,将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论指导于整个课题研究中,因循培育、推广、总结的思路进行,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寻求校本课程开发多样化的渠道与途径。通过二年的实践研究,逐步形成了由乡土化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生成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特色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学科拓展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四类构成的萧山区校本课程开发多元化模式,不仅促使了萧山区校本课程开发区域特色的形成,对于其他区域的同类研究有借鉴与启示之用。  相似文献   

7.
地方课程开发机制主要涉及地方课程规划主体的认定,以及谁来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地方课程的问题。依此对国外地方课程开发机制进行梳理,主要有共创、整合、补充、桥梁四种模式。国外地方课程开发机制四类模式表现出的特点给我们在地方课程开发的诸多方面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8.
网络课程的网络协作开发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作开发网络课程,可以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开发效率和网络课程的质量。本文提出了一个网络课程的网络协作开发模式,该模式主要有5个基本环节,是一个非线性的、以评价和修改为核心的模式,它为通过网络协作开发网络课程提供了操作指南和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远程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根据四年来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的实际经验并借鉴国内外课程开发的优秀经验和设计理念,建立了一种将远程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融入到课程开发的具体"策略"中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远程教育课程开发模式.作者希望依据此模式使不太熟悉远程教育理论的课程开发的技术人员和缺乏开发经验的教育者在进行课程开发时,能开发出具有较高质量的远程教育课程,从而为高质量的远程教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多样的实践模式:创新模式、整合模式、调适模式、选择模式。课程创新是校本化程度最高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课程整合是以超越不同学科知识体系而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的,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整体育人的功能;课程调适是对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审定的教材在学校实施层面中由教师所进行的校本化处理,使之对教师和学生更具适切性;课程选择是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挑选、确定学校实施的课程的过程。四种实践模式各具特点又相互补充交叉,反映了课程开发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课程开发中的课程模式与课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乃平 《中国培训》2004,(7):45-45,47
一、课程开发与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分析、课程方案设计、课程方案实施、课程方案评价等步骤。课程模式是依据某种课程观念,为课程方案设计者开发或改造某个专业并编制课程文件,提供具体思路和操作方法的标准样式。具体而言,课程模式既是体现课程观念,把课程观念转化为课程方案的中介;又是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四个周而复始的课程开发步骤的具体思路;还是课程方案设计者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职业学校教育应通过课程模式引导课程方案实现四个链接:一是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链接;二是与职业岗位现实需…  相似文献   

12.
程永润 《文教资料》2008,(33):118-119
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实践中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不同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其中,主要的模式有三种:需求主导模式、条件主导模式、目标主导模式.普通高中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宜采用条件主导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以下开发程序:环境分析→需求调查→目标拟定→方案编制→课程组织→实施反馈→评价修订.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四化一体”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应遵循课程开发原理,借鉴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着重通过课程、教学、教材、师资四个方面的建设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课程能力化、教学职场化、教材实践化和师资职业化四化一体的高职教育课程模式,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开发起到一定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研究国外课程开发模式,旨在为西北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建构探寻理论源泉,西北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建构应遵循从目标确立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过程及程序.  相似文献   

15.
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阶段,从而对职教课程开发模式进行理性分析,探寻我国职教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和路径,有着重要的意义。审视我国职教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移植普教、洋为中用和本土创生三个阶段。从这一发展演变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每一种课程开发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点、特点和适用背景;每一次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和更替都与社会变革、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发生着紧密的联系,源于解决由于社会变革而引起的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国特色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是我国未来职教课程开发模式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目标模式、动态模式、过程模式、环境模式等四种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其中的环境模式是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更为适用和通常的模式.为此,文章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与讨论的典型案例.文尾列举了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便加深和进一步丰富对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已进行几年,以职业分析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经人才需求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标准制定、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课程改革过程也已得到大家公认,但在这几年的课程改革研究中,有些学校、部门因多方因素忽略(简化)工作任务分析环节,从课程结构分析、课程标准制定等环节进行专业课程开发,我们把这种课程开发模式称为中间开花模式,本文主要研究这种模式的产生、缺陷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比较成熟的课程开发模式包括基于职业培训、基于能力本位、基于校企合作和基于促进就业的课程开发模式.自"八五"以来,我国也开始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目前形成了基于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基于综合能力的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基于实践导向的课程开发和基于工作任务的模块式课程开发等理论.总体来看,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等,是未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课程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构建新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全面、系统地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最基本环节。高等职业院校的素质课程开发需要根据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特点选择适当的课程开发模式,才能实现素质课程开发乃至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课程开发与模式的设计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认识课程的概念出发,概要分析学科课程模式、双元制课程模式、CBE/T课程模式、MES课程模式、宽基础活模块和多元整合等课程模式,着重分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明确提出在高职课程开发设计中,应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各课程模式的优势与不足,灵活运用某一种课程模式来指导课程的编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