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倾听既是一种教师应有的教学姿态,也是学生相互学习的理想姿态.但是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在我们讲求高效、有效教学的同时,忽略了对他人表达的关注和应对,在追求标准答案和完美理解的过程中出现了倾听的缺席、倾听的主体不对等和倾听沉默的缺失现象.忽视了那些思考的声音和沉默的声音,也因此失去了丰富的学习互动和交流体验.现象学主张倾听应具有意向性、他者性和还原性的特质.由此,才能回归教学倾听的教育学意蕴,改变对教学倾听的片面理解,拓宽对教学倾听问题的研究视野,以及为课堂教学倾听发生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学会倾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教师的话语,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活动有效地进行.作为语文教师,应当义不容辞地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倾听的能力.为此,我试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3.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倾听,如果学生没有一个很好的倾听习惯,我想教师课前的充分备课实施起来也都是低效的.本文从分析学生不良的倾听现象及原因入手,浅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与倾听能力.  相似文献   

4.
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善于倾听更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通过倾听,彼此间能加强沟通,也促进了解.新课标应运而生,一个新的富有时代性的词--倾听,赋予我们教师一个新的使命--让学生学会倾听.  相似文献   

5.
倾听是什么?倾听是细心地听取,它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生学习习惯的一个新内涵.学会倾听,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精彩,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的课堂从倾听开始.  相似文献   

6.
倾听就是细心地听取别人说话.善于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学会倾听不但能正确完整地听取所要的信息,而且会给人留下认真、踏实、尊重他人的印象.因此,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培养绝非小事.  相似文献   

7.
倾听是学生获取信息、掌握技法、开拓思维不可缺少的有效途径和一种能力.不喜欢倾听、不善于倾听、不会倾听已经成为课堂上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不会倾听就是不会学习".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倾听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所以,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由为重要.如何让学生在以探究为主的美术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笔者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互动课堂.课堂上的相互对话和倾听是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讲,在讨论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而倾听"异向交往"的话语尤其重要.学会倾听"异向交往"的话语能使教学中的对话丰富而深刻地展开,从而更好地达到课堂的互动交流. 一、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倾听条件 课堂倾听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是"异向交往"的对话.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抓住每一个环节,营造"异向交往"话语的契机,让学生倾听生命的花开,让教室润泽起来.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我,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学生在课堂上不善倾听的现象,倾听是人们日常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不良倾听习惯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对学生来说,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功,是一种基础学力.  相似文献   

10.
倾听是人与人沟通的品质和技巧。教育中的倾听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手段和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者教育任务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的倾听具有特殊的意蕴,即倾听是教师关注儿童的一切行为,并对儿童的行为和情感进行积极、恰当反馈的过程。倾听意蕴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的倾听具有教育性、理解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传达信息、表达感情、进行交流的工具.美国人霍华德加纳德提出:人的智能包括七种,语言交往能力是第一位的.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幼儿期则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一、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在新纲要中,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有这样一条要求: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 1.选择合适的故事.在工作中我发现,当我们给幼儿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时,他们会屏声止息、安静倾听.这说明选择合适的故事、儿歌是培养幼儿有意识地倾听能力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郭芳 《宁夏教育》2014,(2):28-28
倾听是幼儿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手段之一;倾听他人既是一个听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的过程。学会倾听不但能准确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更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学会倾听可以从对方的言语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及与人相处的态度和原则。越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与他人关系就越融洽。善于倾听不仅能够很好地掌握语言的表达方式,而且能很好地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一、在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不重视倾听能力的培养。许多家长和教师遇到幼儿插嘴或不专心倾听时就训斥、责备孩子。这样会导致孩子丧失对倾听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变得不爱倾听或不会倾听。有的家长以孩子为中心,觉得插话行为是孩子自信、能干的表现,往往过分顺着孩子,以至于幼儿越来越不会倾听。2.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局限。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幼儿自制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够专注地听讲或者理解听的内容。幼儿不良的倾听习惯  相似文献   

13.
倾听是一种美德。人与人之间需要倾听。善于倾听的夫妻是和睦的。有倾听才有尊重,有尊重才有理解,有理解才会创造出一个美满的家庭。倾听于下班回家的丈夫,是妻子开门时一个甜甜的微笑,是  相似文献   

14.
"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对它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层,倾听只是一个空泛而乏味的口号. 一、应该倾听什么 1.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 倾听学生的回答,能帮助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新知的认识、理解程度,以便及时对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作出调整,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标准和未来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是构建互动交流、和谐共生的新课堂的重要保证,但目前学生的倾听状况令人担忧.创设良好的课堂倾听氛围,教给学生基本的倾听方法,是构建倾听课堂的基础.记忆性倾听、理解性倾听、评价性倾听、实践性倾听等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儿童数学教学是相互倾听与积极对话的过程.当这一过程遭遇阻隔,本真意义上的倾听就缺失了,由此形成两种"失聪"现象——失语和喧哗.教学中要引领儿童专注和捕捉学生话语中的数学信息,以便让儿童积极对话,进而让数学教学走向主体的精神相遇,走向主体间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的大多数课堂教学中,“无效倾听”现象比比皆是:学生不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教师不耐心倾听学生的回应;学生不屑于倾听其他同学的解释;师生更不注意倾听文本的内容.整个课堂就在这样的一个怪圈中进行,你不听我,我不听你.师生和谐的关系被打破,那种动态的、生成的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奢望,师生间的对话交流和思维碰撞形成的教学资源流失殆尽.因此,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倾听策略,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有心理学家指出,倾听是"一门失传的艺术".说倾听是艺术,是因为倾听是倾听者的创造性劳动;说倾听已失传,是指很多人已经不善于倾听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意味着理解、尊重;意味着接纳、期待;意味着分担痛苦、分享快乐.笔者想说的是教师首先要做到学会倾听,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只有这样师生才可以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曾有如下一段报道.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对话教学中师生言说与倾听关系的演变历程,揭示传统课堂中二者可能存在的对抗形式.为了构建真正意义上"倾听着"的课堂对话活动,促进师生对话的和谐共生,在进一步厘清师生对话应具有敞开性、独立性、弥散性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教师"言说"与"倾听"的实践智慧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建立相互倾听的关系 1.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教师.教师应该认真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捷的回应,应能慎重地选用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这样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习惯.我们来看一组镜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