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语议论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书面语篇中一种基本的文本模式。而英语议论文对外语学习者来说也是较难的一种语篇类型。来自于某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100篇英语议论文建成一个小型语料库,使用Hyland(1990)英语议论文分析框架对这100篇议论文进行语步结构模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议论文都符合所选分析框架的三个步骤,分析结果也显示本语料库中的议论文有使用新语步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简要评论McEnery和Wilson关于"课本上的ELT材料和语料库里呈现的现实生活英语有很大差别"开篇,进而分析英语语言教学(ELT)中"教学材料真实性"和"英语为母语教学者"这两个方面及其对"使用"语料库的肯定。但"学生使用语料库的各种障碍"和"语料库资源与教学材料的区别"又支持"不用"语料库进行教学的观点。作者继续分析语料库和实际教学的关联,引入"教学用语料库"和"学习者语料库",最终以分析如何在中国特定的ELT环境中使用语料库作结。  相似文献   

3.
以FoxPro程序为手段,基于语料库对比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中副词性连接语的两种密度(按句数以及形符数计算)分布。研究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议论文中使用的列举类、结果类、强调类副词性连接语密度明显高于英语本族语者,且100篇作文的连接语密度分布较为分散,各密度段分布较为平均,而英语本族语者的密度(按句数)分布却主要集中在0.1-0.4之间。另外,英语本族语者议论文中副词性连接语的密度基本随形符数或句子数的增长而增长,而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却呈下降态势。本研究结果可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尝试性的采用了国内英语学习者写作语料库CLEC和英语本族语者在线书面语语料库LOB进行对比研究,希望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英语写作中替代现象的使用情况,找到各自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同时,本文从二语习得理论的视角,试图从更深层次上找到形成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替代特点潜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The development of argumentative writing is studied here by examining the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argumentative texts. It is assumed that the ability to construct supporting relationships, that is, a conclusion statement supported by argument statements, is acquired gradually with age. The following stages of acquisition are postulated: (1) a preargumentation stage, where at first no explicit position is stated, and then an explicit position is stated but is not supported by an argument; (2) a minimal argumentation stage, where a position is explicitly taken and supported by one argument; and (3) an elaborated argumentation stage, where at least two unrelated supporting arguments are used, and then two related arguments are used. Two corpora were gathered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collective debate in the classroom, followed by individual essays written on the chosen topic. The first corpus was produced by 147 children aged 7 to 14, and a group of 34 college students. The second corpus included the protocols of 92 children aged 11 to 16 the essays were graded for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each structural level, and then classified at the highest structural level exhibited. The resulting classification largely confirmed the hypothesized order for the stages of argumentative development. The minimal argumentative structure (standpoint + one supporting argument) was mastered by nearly 90% of the 7 and 8 year-olds. The most elaborate structural level in our model (two related arguments) was attained later: less than one out of four 7–8 year olds versus three out of four beyond age 14. Techniques involving more complex argumentative relations such as refutations and counterarguments, or restriction of one argument by another, are mastered even later and seem to be strongly linked to the nature of the issues under debate. Three main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from these results: precocious argumentative skills exist in children before age 11 or 12, argumentative discourse complexity continues to increase up to age 14 and beyon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ferential domain of argumentation have an impact on this structural elabor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英汉民族各不相同的两种思维模式决定了英汉议论文的篇章结构有各自的特点。写作的目的是表达思想、实现交际。为了保证交际的顺畅进行,英语议论文理所当然应该用英语民族人的思维方式来组织结构,尽量避免汉语文章结构的负迁移。因此,在日常的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教师很有必要努力探索语篇教学的方法并大力开展语篇教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中使用第一人称主格代词具有一定的特征,不同年级学习者在使用第一人称主格代词方面又存在差异.在WECCL中随机抽取90篇某大学英语专业1~3年级学生的同题议论文中发现,学生更倾向于使用"I"和"we"来表述自己的立场或观念,而非通过描述个人的过去经历采阐述自己观点,且更倾向于选择使用"we",来实现第一人称主格代词的主要功能,但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这种倾向有明显的逐渐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者语料库研究受到了各国的重视。在此期间,中国学习者语料库研究,几个主要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研究和建设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在建设上主要有四个特点:与中国的外语教学紧密相连;群体作战、横向合作和资源共享;语料采用国家或省级组织的统一考试资源;标注、检索工具采用国际通用工具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研究主要在四个方面:基于中国学习者语料库过渡语研究;基于中国口语语料库的过渡语研究;英语语言与教学研究和基于语料库的CALL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情态动词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语法项目,也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难点。不同的英语学习者对情态动词的使用也不尽相同。语料库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语言研究的各个领域。该研究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基于语料库CLEC和LOB,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情态动词使用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情态动词使用的总频数上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前者高于后者;但在情态动词使用的选择倾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有着相似的倾向性;具体分析某个情态动词时,则是过多使用与使用不足并存,前者胜过后者。  相似文献   

10.
口语语料库的出现为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辅助手段,但通用口语语料库由于自身可及性和数据冗余等原因难以和口语教学实践相结合。本文从语境的角度探讨个人专题口语语料库的优势,指出这种小型教学语料库比通用口语语料库更容易融入日常口语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语篇分析方法,以《大学英语》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议论文为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议论文的篇章结构,了解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以及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旨在帮助学生写好英语议论文。  相似文献   

12.
Taking a stance and supporting it are intrinsic acts in expository/argumentative essays. One question of interest to English teachers is how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and expression of support arguments in students' essays. This paper offers an answer by examining students' stance‐support strategies in informal argument, and identifying the associated lexico‐grammatical features that they use and do not use to realise those strategies. The paper will show how research findings on students' argument practices and use of language resources in an informal context can inform the process of deciding what thinking skills and language forms to teach in composition classes.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关注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使用连词和连接副词的情况,研究基于“中国学生英语1:7笔语语料库”(SWECCL)和研究者自己建立的一个小型英语母语者参照语料库。参考Halliday&Hasanf1976)对连接副词的分类和Crystal(1996)对连词的描述,研究者把研究对象确定为and—moreover(并列关系),but—however(转折关系),和so—therefore(因果关系)三组连接词。比较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之间以及和母语者之间使用连接词的语境的差异。通过分析数据,研究者发现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连词和连接副词的一些特点和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LOB英国书面语语料库的检索,探讨了beyond作为介词的主要三个语义范畴及其搭配范式,初步归纳了beyond的语义图式。接着,作者调查了LOB和CLEC语料库中beyond的使用情况,比较分析了本族语者和中国学习者在beyond运用中的差异,并讨论了产生差别的可能原因,以及语料库和语义图式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当前,通过收集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创作的作文来建立学习者语料库并在语料库的基础上开展各种语言研究和教学应用已成为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热点。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近十个学习者语料库,包括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和外国学习者汉语语料库。然而,关于中国学习者汉语语料库的建设却关注较少。本研究将凭借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在小学长期开展语文教改试验的良好基础建立一个大型中国小学生作文语料库。截至2007年8月,本语料库已建设成为一个涉及小学五个年级、历时五年、字数在1100万以上的大型作文语料库,在小学语文教学、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研究等三个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本族语语料库和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seem的检索,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对seem的运用情况,比较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seem的运用中的区别。并提出产生使用差别的可能的原因及建议,以望对系动词seem的教学和习得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书面汉语中的标点符号与英语中的标点符号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常会遇到源语标点符号在译文中如何处理的棘手难题。源语中的标点符号表达的是特定语境下的语气与句法意义,如果随便将源语中的标点符号直接套用到译语中,这可能导致译语读来拗口、生硬,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歧义。可以说,译文中的标点符号是一种翻译腔标记。本研究考察了汉语可比语料库(LCMC与ZCTC)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发现在翻译过程当中,英语中部分标点符号的用法直接渗透到汉语中来,造成了汉语标点符号用法趋于英式化。研究重点比较了汉语中特有的顿号在两语料库中的分布,发现汉语母语语料库中顿号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在汉语译语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分析表明这是受“源语透过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40年英语语料库及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语料库是语言研究与教学的重要基础,是编写词典、语法书和教材的重要源泉。语料库语言学一般被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分支学科。40年来,英语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国内外出现了众多各种类型的英语语料库,对英语语言教学、研究和理论探索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回顾了英语语料库及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特别是英语语料库的设计与创建,并对英语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专业学生话语标记使用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自行搜集的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语料和SECCL及BNC中英语本族语人士的口语语料进行对比,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不管是在考试还是日常对话中已经在有意识地使用话语标记。但是中国学生在话语标记的使用方面同本族语人士相比还是有所不同,使用频率总体偏高,个别话语标记使用不当。  相似文献   

20.
汉英议论文的段落划分模式都有三种,即一个自然段一个主题句,两个或多个自然段来论证一个主题句,以及自然段“主题句隐含”,但前者还有一个段落内含两个或多个主题意义的情况,后者则段落主题意义必须单一。从理据上分析,汉英议论文各自的段落划分受思维单元、认知、情感、社会因素和传统思维方式的不同作用。汉英议论文段落划分模式大同小异,并呈现出相互影响互为容纳的表征,有共向演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