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位于四川省龙门山系的汶川县映秀镇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四川旅游业,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显示,损失惨重,特别是龙门山沿线的部分旅游景区更是毁灭性创伤。笔者在亲自考察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统计了龙门山沿线在此次地震中受损最重的一些景区,客观分析了此次地震对四川旅游的影响,并提出了四川旅游复兴的具体建议,以期为受损景区的重建及四川旅游的重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位于四川省龙门山系的汶川县映秀镇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四川旅游业,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显示,损失惨重,特别是龙门山沿线的部分旅游景区更是毁灭性创伤。笔者在亲自考察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统计了龙门山沿线在此次地震中受损最重的一些景区,客观分析了此次地震对四川旅游的影响,并提出了四川旅游复兴的具体建议,以期为受损景区的重建及四川旅游的重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与龙门山旅游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龙门山是四川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区,同时也处于地质推覆式构造的断裂带,地质灾害频繁.成都市政府于2007年开始全面打造龙门山旅游,提出了"东方阿尔卑斯"的构想和国际旅游度假大区的旅游体系.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与旅游大开发几乎在同时段发生,给我们提出了地质灾害与旅游安全格局的严峻命题.本文从龙门山地质构造与旅游资源的相关性及其对历史时期地震资料的回顾,提出了建立灾后旅游安全格局的初步构想,并以此文悼念在地震中逝去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地震给四川旅游业带来极大的破坏和影响,旅游景区、旅游企业、旅游交通、基础设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通过对灾后四川旅游业受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评价汶川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2):F0003-F0003
2011年7月10—12日,“2011中国(四川)旅游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在都江堰市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成都大学及中国银联四川公司联合主办,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与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承办,成都市旅游产业促进中心、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及四川环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协办。  相似文献   

6.
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使作为四川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受到沉重打击,地震波及地区,包括了成都及四川的重要旅游景区景点、以及通往主要景区的交通线所在区域。如何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恢复四川旅游业,就成为灾后重建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认为,结合四川的实际情况,在灾后重建四川旅游业,可以采用启动市场、震后营销、重新规划、突出重点、阶段推进、文化重塑、探索新路的方针。  相似文献   

7.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龙门山断裂带上,这场大地震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1].我国学者针对汶川地震断裂带的结构特征,对汶川地震断裂带与龙门山隆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为我国地质灾害的探索和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本文从地表和地腹的构造特征着手,对汶川地震断裂带结构特征与龙门山隆升的关系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佚名 《高中生》2008,(17):8-8
受四川汶川8.0级地震灾害影响,与汶川同属龙门山脉两翼并与震源距离最近的什邡市,地震烈度为7.6级,灾情严重,尤其是山区6个乡镇,受损和垮塌房屋面积超过了80%。  相似文献   

9.
地震遗址遗迹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在四川蓬勃发展。文章首先对地震重灾区汶川县水磨古镇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制约水磨古镇旅游持续发展的因素,包括客源地高度集中后继发展乏力、景区组织管理无序影响旅游形象和游览体验、旅游产业结构不协调经济效益低和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支撑能力不足四个方面,最后提出了水磨古镇旅游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地处龙门山断裂带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特大地震。强震突袭四川,也波及重庆。重庆市梁平、垫江、荣昌、铜梁等11个区县,出现建筑受损、房屋坍塌和人员伤亡。灾难面前,人民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不顾个人安慰,不怕牺牲,经受住生与死的考验,用肩膀和脊梁,为孩子们扛起了生的希望,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肺腑的颂歌。  相似文献   

11.
《吴船录》所见四川旅游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峨眉山、青神中岩五大景区为重点,可以考察范成大《吴船录》及其《西征小集》、《东征小集》所见四川旅游资源,以期对这些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增添这些旅游景区的文化意蕴和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2.
川西山地在地域界定上主要是指四川西部龙门山一线和邛崃山脉中南等山区地带,该区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位,过渡地带的特殊地理区位和地质构造环境,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地质、地貌、气候和生物景观,聚集了包括九寨沟等众多世界级景区在内的大量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这一地区发展经济、改变落后面貌的最有效途径,但随之衍生的许多问题也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作者在对四川省九顶山风景区①及周边地区进行考察时发现:川西地区尚有大量类似九顶山风景区等极具开发价值的潜在旅游资源,这类景区的成功开发对整个川西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互补作用。但在现有开发规模和已有旅游产品形象遮蔽影响下,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形成有竞争能力的新旅游产品以提高该区域整体竞争能力、深化川西山地旅游开发,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已成为西部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川西山地旅游资源的空间竞争分析1.川西山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川西山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该地区地形地貌多元化,气候植被及生物多样性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生态旅游资源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垄断性;兼有李白故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使得川西山地旅游资...  相似文献   

13.
北川灾后羌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品的竞争最终体现在文化上的竞争。谁抓住了文化这张牌,谁就掌握了旅游竞争的主动权。“5.12”汶川大地震。虽然北川成为此次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县城被夷为平地,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景区、景点遭受重创,但是地震也造就出了新的文化旅游资源,而全世界都将目光聚焦北川、聚焦羌族,客观上也为北川羌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故事背景】 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地处龙门山断裂带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特大地震。强震突袭四川,也波及重庆。重庆市梁平、垫江、荣昌、铜梁等11区县,出现建筑受损、房屋坍塌和人员伤亡。灾难面前,人民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不顾个人安慰,不怕牺牲,经受住生与死的考验,用肩膀和脊梁,为孩子们扛起了生的希望,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肺腑的颂歌。  相似文献   

15.
以天柱山景区为案例地,以其旅游需求为对象,在该景区2000-2012年游客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旅游需求空间分布集中性指数和地理集中性指数,得出以下结论:天柱山景区客源数量逐年增加,但其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不均衡,表现在客源主要集中在安徽及周边省份。对此进行深入分析,预测天柱山景区未来旅游需求集中性指数将会降低,客源市场逐渐扩大,旅游人数不断上涨。  相似文献   

16.
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景区开发的成败往往影响到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好坏。在景区开发方式多样化的今天,山西介休绵山创新旅游景区开发管理模式,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合分析了汶川县三江乡生态旅游资源、现代人文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指出其旅游资源与龙门山成都段有着成因上的密切联系,同属龙门山构造带的中南段,易受遮蔽效应困扰。认为三江乡的辫子坟及与此关联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是该地具有垄断性的核心文化旅游资源,而优良的生态环境亦是其旅游吸引力之所在,建议借助5·12大地震之后恢复重建的机遇,重塑旅游形象,促进三江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旅游产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旅游景区也开始进行智慧化建设.从2015年全国首家"互联网+龙门"智慧景区上线运营开始,智慧景区的发展也由数字化建设向大服务转型,服务质量提升成为拓展旅游市场的重要手段.基于此,在分析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智慧景区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基础上,以本溪水洞为研究对象,以游客满意度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梳理本溪水洞智慧景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提升智慧景区服务质量的对策,助推辽宁智慧景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以世界文化遗产地青城山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描述性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初步完成后四川世界遗产地国内旅游者旅游动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灾后重建初步完成后,四川世界遗产地国内旅游者旅游动机主要以游览观光动机、逃离保健型动机、情感交流动机三种传统旅游动机为主。本研究明晰了灾后重建初步完成后四川世界遗产地国内旅游者旅游动机状态,为世界遗产地旅游恢复发展提供科学的市场信息。  相似文献   

20.
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是展示地区旅游国际化的重要元素,会直接影响到游客满意度,也关系到成都旅游城市的形象。本文主要以成都青城山为例,分析了目前青城山旅游景区公示语韩译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出一系列误译的类型,针对这些误译现象,提出了提高青城山韩语公示语翻译水平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