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包含了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之间多方面的对话。而教学的重点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因为学生是学习主体,生本对话应始终贯穿于阅读教学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三维互动过程中,学生与文本对话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有效与否。可见,"生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核心。那么,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高效的对话呢?结合具体教学实际谈了几点让"生本对话"走向高效的教学策略:切入话题,让生本对话走向真实;多形式读,让生本对话走向充分、自主;读写结合,让生本对话走广泛、高效;深化生本对话内涵,让生本对话走向更深入。  相似文献   

3.
张永德 《语文天地》2013,(16):68-69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教学首先要以学生为本,心中要有学生。我们要把课堂当作"生本化教育"的主阵地,追求"生本化"的课堂教学境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课文,更讲究的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师生只有在文本中直  相似文献   

4.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生本对话扎扎实实 教学意义上的对话,就是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和沟通。师生对话中老师只是起引领作用的角色,对话的主体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它的终极形式还包括个体自身内心与意向中的他者对话,所以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某种意义上它是隐性的对话。时下的语文课,由于各种“非语文”现象过多,而扎扎实实的“阅”却少见。语文课堂上要学生扎扎实实地和文本对话,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学生扎扎实实地和文本对话,绝不是因课堂“冷”而影响教学,学生正是通过和文本对话,才能激活自己的思维,抒发自己的感受,展示自己的个性。请看周益民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的生本对话:  相似文献   

5.
何裕奋 《教师》2014,(33):70-71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重文本内容解读,轻生本个性展示的现象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重视结果的呈现,忽视过程方法的引导;重视答案的唯一性,忽视学生思维独特性的培养。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从"文本"走向"生本"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小小"动物园"》是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单元的习作内容。教学这一习作内容,教师要吃透教材,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出问题,并用文字表达出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材料,并借助绘本,让学生学会提问的策略,掌握了习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职业中学财经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上普遍存在只为学习财务软件的操作而学习的现象,结果造成学生即使考取了社会承认的操作证书,但到了实际工作时却出现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原因何在呢?课堂教学与现实工作的脱轨,出现学生学而无效的现象。如何塑造有效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就成为当前本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学中的生本对话,即是强调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 话,获得正确和有用的历史信息,汲取历史智慧,形成正确的历 史意识,涵养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 历史知识储备普遍薄弱,其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时间非常有 限,生本对话便成为其他一切对话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在历史课堂上,什么样的策略可以促进生本对话的开展,从而 提高对话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9.
笔者有幸参加了杭州天地实验小学举办的第十一届"天地之星"名优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聆听了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对三堂语文课的评点:"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读好文本,立足生本,提高效率。""要以人为本,顺其自然‘;教什么’比‘怎  相似文献   

10.
<正>生本课堂最早由生本教育创始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提出。所谓生本课堂就是"依托生命的本能,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课堂"。其基本特点是"高效+健康+快乐"。其基本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那么,生本语文课堂的实践路径有哪些?1.确立一个支柱:语文核心价值华东师大郑桂华教授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概念——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她认为,在一篇课文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  相似文献   

11.
自从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然而。从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几种不良的倾向: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很多对话是空对空的无效对话,就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如何教?如何让"言"与"文"的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肖培东老师执教《湖心亭看雪》一课时,重视文本的文体,注重巧设问题,以学生为主本,以语言教学为主,将言与文的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要回归本真,必须由教师自己去完成一个从"遮蔽"到"去蔽"、由解构到重构的过程。《背影》的教学史很典型地反映出语文教学被遮蔽的历史及误区:文本解读的浅层面和过度解读、情感教育的"美化"、"升华"情结等。教师应以一种全新的、真实的解读为《背影》"去蔽",还它以"经典"的真面目。引导学生捕捉文本重要信息,发现文本缝隙,进而理出文本意脉,关注《背影》背后那个虽不完美但却真实完整的亲情世界,体会并接受父子间那种"有隔膜的爱",结合自我和生活重新理解、解读亲情。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引入“支架”意识,对引领学生逐层深入、全面深度解读小说很有帮助.教师需要灵活掌握支架的运用,适时搭建支架,丰满支架,助力支架,使学生融会贯通,实现“走进文本”与“走出文本”的自由切换,并适时卸载支架,真正借助支架达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标提出了"对话"的理念,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课堂中的对话并非程式化的一问一答,而是思维碰撞和体验交互的复杂过程,具有动态性、连续性和复合性。甚至面对同一文本或同一话题,其对话课堂也不尽相同,每一次对话都有其独特性。对话是培养思维、丰富感受、创造知识和更新自我的过程。对话形式主要有四种形式: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和学生与学生对话。在这四种对话形式中,如果说师本对话是整个对话教学的前提,那么生本对话则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要的就是关注课标与教材落实之需:让学生学"标"所需,学我所需,学中有乐;让教师教"标"所需,教生所需,教中有乐。师生一起走进文本、共同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伙伴和老师对话。这样的主题式教学,则能很好地让师生都在阅读中寻找到所需,在质疑中有获,在交流中学法,在拓展中体验快乐。  相似文献   

17.
林淑芳 《福建教育》2022,(14):36-37
语文教学应该重视筛选文本中的教学价值,制订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打造深度学习的生本课堂,助力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软着陆。  相似文献   

18.
笔者有幸参加了杭州天地实验小学举办的第十一届“天地之星”名优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聆听了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对三堂语文课的评点:“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读好文本,立足生本,提高效率。”“要以人为本,顺其自然;‘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相似文献   

19.
王婷 《教学随笔》2016,(3):49-49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教学离不开对话,如何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思路,通过师生、生生、生本间有效对话,既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更通过对话,让语文课堂沉浸在交流、讨论、评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深入感悟文本,领会文本。  相似文献   

20.
通常情况下,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策略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其主要形式之一。教师如果能在生本对话中有效地铺路搭桥,定会提高教学效益。 一、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情感,挖掘文本内涵。如,教学《出塞〉,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解读诗歌的前两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