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人力资本的范畴,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终身学习等因素,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具有动态性和阶段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就业能力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西方早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局限在人力资本的范畴,后来逐渐把社会资本和终身学习纳入就业能力的研究视野.国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人力资本的范畴,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终身学习等因素.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具有动态性、复合性、差异性和适应性特征.就业能力的研究促使高校就业工作观念的转变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观和培养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高校团委作为联结共青团和大学生的基层组织,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学生处等其他职能部门相比,高校团委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具有较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高校团委应充分运用自身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给方面,应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并调整其就业意愿,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要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增加就业机会,从大学生就业市场匹配方面,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研究状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研究状况,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缺失问题与对策;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问题研究;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主体研究;如何建设和培育大学生就业市场等.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有关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研究上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欠缺,对大学生自身的顺利就业、高等院校的声誉、用人单位的人才使用等都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具备基本的就业法律意识,对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和谐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就业实践出发,重点论述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当具备的几种法律意识,以期有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和谐。  相似文献   

6.
初步提出了基于和谐管理理论——“两场理论”的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进行了和谐就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动态性研究,并提出了就业教育体系优化步骤,对充分发挥高校就业教育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市场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不断地得到规范和完善。在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同时,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不诚信现象也频繁出现,阻碍着其健康发展。因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机制建设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机制建设影响要素和其面临的实际问题,着重分析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机制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三方违规现象的归纳、分析,在规范性、公平性、广泛性等诚信制度体系的构建原则要求下,明晰了以校方为就业中介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三方(毕业生、用人单位、校方)的责任和权力,规范了大学生就业市场;通过诚信监督机制,有效抑制就业市场中不道德行为的发生,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正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缺失目前已为不争的之事实,它包括大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的诚信缺失。相关就业制度缺位、就业压力增大和社会诚信机制缺失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构建诚信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必须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强化诚信法制效应,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市场是大学毕业生供需有效对接的主要平台,在大学生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导向性、调节性作用。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体系、就业培训体系还有待完善,就业市场机制还很不成熟,缺乏公平就业的制度保障。当务之急是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创新就业市场体制机制,为大学生充分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9年"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CCTL)"数据,对中国高校工科本科生主动学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工科本科生主动参与频率显著低于总体。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年级工科本科生主动学习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工科生主动学习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工科生,普通高校工科生主动学习水平显著高于一流大学高校与一流学科高校,大一、大四工科生主动学习水平高于大二、大三工科生。在影响因素方面,教师主动教学与教学满意度是制约工科生主动学习水平的主要因素,教师采用讨论与实地调研等主动教学方法越多,工科生主动学习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2.
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聋人大学生是兼有残疾人和大学生双重特征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包括聋人大学生在内的残疾人大学生数量也将会显著增加。本文对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作一综述,以便为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测量和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3.
聋人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1名正常在校大学生,166名聋哑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研究发现:⑴聋人大学生六个应对因子的均分均高于正常大学生,其中“自责”和“合理化”“解决问题”、“退避”四个应对因子的均分差异显著。⑵聋人男大学生使用六种应对方式均多于正常男大学生,其中“合理化”、“自责”、“解决问题”和“退避”应对因子均分增加达到显著水平。⑶聋人女大学生使用六种应对方式均多于正常女大学生,其中“自责”和“合理化”应对因子均分增加达到显著水平。⑷聋人男大学生的“解决问题”、“自责”、“合理化”三个应对因子高于女生,女生的“求助”、“幻想”、“退避”三个应对因子均分高于男生,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当前地方院校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文通过简要概括应用型本科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的比较,总结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实际,提出了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是揭示大学生心理类型的状况与特点.方法是以MBTI(Myers-Briggs Yype Indicator)量表对我国346名大学生进行团体纸笔测验.结果:1)我国当代大学生最突出的、比例最高、人数最多的心理类型是ISTJ(内向感觉思维判断型,占15.6%),比例最低、人数最少的心理类型为ISTP(内向感觉思维知觉型,占1.4%).2)外向型(占56%)的大学生高于内向型(占44%)的大学生;感觉型(占27.7%)的大学生高于直觉型(21.9%)的大学生;思维型(占32.2%)的大学生要远多于情感型(占17.2%)的大学生;判断型大学生的比例(占49.4%)与知觉型的大学生的比例(50.6%)非常接近.3)影响心理类型的自变量的重要程度由强到弱分别依次是专业、民族、年级、生源,性别的影响程度很小,政治身份对心理类型产生负面影响.4)虽然专业、民族、年级、生源、性别、政治身份对心理类型的影响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但还是各具特点.结论:大学生心理类型最多的是ISTI、ESTJ,最少的是ISTP.  相似文献   

16.
对广西财经学院2004、2005级学生进行了SCL一90量表测试,同时进行了情绪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了解到:30.19%的大学生存在着轻度的心理障碍,5.7%的大学生存在着中度的心理障碍;大学生中男、女生之间,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在心理障碍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等四个方面。研究分析了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得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健课”的实验结果,并建议大学体育教学中应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Q分类技术对藏、汉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的预期自我与恐惧自我的分类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其重要性权衡下的分类结果做出解释,结果发现:(1)基于对职业可能自我内容的重要性权衡的考察,藏族大学生更加重视能力、压力、创新与个人发展方面的内容;汉族大学生更重视能力、经济地位、压力与人际关系方面的内容。(2)藏族大学生职业预期自我包含"创新—发展"以及"能力—压力"两种取向,恐惧自我的分类项与预期自我相同;汉族大学生职业预期自我包含经济地位、能力、压力以及人际环境四种取向;恐惧自我只存在能力取向。(3)藏族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各分类项的发展较为平衡;而汉族大学生只有在能力项分类平衡。  相似文献   

18.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65名大学生进行分层随机取样研究,考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社会支持感的差异。结果发现: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分维度上差异显著;理科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客观支持分维度上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得出如下结论:溺爱和兄弟姐妹的缺少使独生子女主观上感觉自己更不被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9.
非正规就业--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整体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如专科生、部分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显得更加严峻。“非正规就业”也许是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对嘉应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对照研究。结果:SCL—90各症状因子贫困生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更多采用自责、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应对方式的自责因子有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与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结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需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