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经济人物报道,是财经类报纸常常出现的一种经济新闻类型。随着近年越来越多的杰出经济人物的涌现,经济人物报道也越来越重要,并成为最考验财经记者综合能力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毕可  孙茜 《新闻前哨》2013,(6):70-70
媒体融合时代,谣言、恶搞、新闻线索、新闻事实等信息流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真相和"虚构"互相交织。辨别新闻线索,坚持新闻真实性,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传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独接受信息的主体,他们对于媒体的认知发生了改变。如何从传播者的角度杜绝新闻失实的发生,是媒体融合时代对新闻媒体以及从业人员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在人人拥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记者作为媒体公信力的践行者和捍卫者,如何坚守职业精神,是一场考验。一、走进新闻现场,经受住"客观真实"的考验走进新闻现场,是记者的职业行为。自媒体时代,记者的采访方式更加丰富、便捷,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MSN、微信等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让记者的采访大大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以致于有些记者忘掉了"脚板底下出新闻"。甚至有的记者过度依赖电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时代来临,给新闻宣传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伴随新的挑战,特别是让媒体人面临空前未有的生存考验。本文提出新形势下传统媒体人如何创新报道,新媒体人如何提高新闻写作能力,并树立新闻理想,做个全能的新闻工作者,适应新闻报道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人物报道是受众较为关注和感兴趣的新闻体裁,办好人物报道栏目对媒体来说甚为重要。人物采访是做好人物报道的重要环节,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人物采访工作?笔者结合近年来人物采访工作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刘萍 《新闻前哨》2010,(3):36-38
数码时代,新闻摄影造假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一场对新闻摄影真实性的考验之战。应发挥教育先行的功能,在新闻摄影教育中加强真实性教育。本文从新闻摄影教育实际出发,对如何更好地进行真实性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雁 《传媒观察》2013,(11):12-14
“大数据”和“数据挖掘”使新闻呈现方式、新闻采写过程和媒体经营管理等方面产生变革。“数据新闻”考验着传统媒体的思维和能力,这也给高校新闻专业教育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培养具有一定数据挖掘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成为亟需。  相似文献   

8.
《军事记者》2004,(11):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化的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并且特别强调,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这对我们做好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还是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党的新闻工作都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使党的新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搞好新闻人物报道,关键在于人物选择:它是决定人物报道能否成功的第一个环节。从人物报道的准备过程来说,一般要做两个“筛选”:一是从对社会的解剖中筛选人物;二是从对人物的解剖中筛选材料。“新闻的人物,人物的新闻”是这两个“筛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说,要通过筛选,将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和人物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作为人物报道的报道对象和所要展示的内容。那么,又该怎么样选择人物报道的采访对象,怎样从对社会的解剖中筛选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呢?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闻作品中一个重要要素,人物要素在新闻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无论作者选用何种体裁来表现新闻事实,往往离不开人物。在新闻写作的实践中,很多作者匠心独运,将人物要素凸现在引人注目的标题上,不仅彰显出人物的新闻价值,也能使标题简练醒目,中心突出。这其中最突出的表  相似文献   

11.
当今,新闻摄影在新闻界的地位越来越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新闻摄影能够使新闻事实、新闻本质得到形象化的表现.新闻摄影由图片、文字说明及标题三部分构成.新闻摄影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由等新闻要素,由图片说明来完成交代,标题是对图片新闻主题的概括,而图片则像一扇窗口,从这里可以窥见新闻最要紧、最生动、最吸引人的本质瞬间.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04,(10):80-80
仙桃日报社何世标谈到:新闻作品要不要议论是新闻工作历来争论的焦点。有人主张新闻只要事实,不发议论;有人却认为新闻要事实,也要议论。作认为新闻允许议论,议论是新闻中的点睛之笔。新闻作品中的议论多数出现在人物通讯作品中对描写人与物发表的看法、评论和抒情等,表现作对人物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字,也是作对人物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3.
李璇 《今传媒》2011,(12):121-122
政府设立新闻发言人,不仅表明政府对媒体的重视和合作,更体现政府对于公众知情权、表达权等民主权利的尊重。权威信息的缺失是流言和小道消息诞生的根源,政府向公众发布明晰度较高的信息,从而使政府处于新闻"第一定义者"的优势地位,对舆论进行引导。网络普及下单媒介新环境给我国政府新闻执政带来了挑战。网络新闻发言人和传统媒体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也面临新考验。本文旨在用实例对当前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实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朱巍 《青年记者》2017,(6):29-30
眼下,新媒体内容制作的开放性和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已经使自媒体成为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不过,新媒体中的新闻作品侵权事件时有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媒体融合的健康有序发展. 新闻作品并非没有版权 现在有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新闻作品本身没有版权可言.其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国《著作权法》关于时政类新闻合理使用的规定;二是关于社会知情权和舆论监督权的理论基础,时政类新闻属于公众知情权范畴,不应予以版权保护.笔者对此不敢认同,理由如下: 首先,从立法目的来看,著作权法体系中的“时政新闻”应该指的是事实类新闻,主要是对新闻事件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等纯粹事实性质的描述.实践中,这类纯粹事实性描述的新闻信息占的比例并不大.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社会更关注的是事实类新闻背后的信息,诸如事件背景调查、深度访谈报道、人物报道、事件评论、专家观点等.这些新闻作品的成分比较复杂,大都是基于新闻事实性描述基础上的深入加工,不能按照著作权法体系的时政类新闻标准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码相机逐渐普及,手机拍摄功能也日益强化,图片修改软件造假的简单化,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与时效性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本文简单阐述了新闻摄影的概况,指出数字时代下,随着科技的发展,新闻摄影所具有的一定优势以及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人物新闻是媒体上常见的重要报道形式。但人物新闻的褒奖过誉现象常常被大家所忽视,以至成为新闻失实的多发地、重灾区。读到这样的人物新闻,常常让人生疑甚至生厌。据笔者观察,其表现有三类:  相似文献   

17.
【摘要】全媒体时代,随着新闻媒介竞争日益激烈,新闻编辑的角色尤为重要。信息爆炸的压力、快节奏生活的消费需求、传媒机构的发展,使得编辑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除了取得良好的资质,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外,新的形势还给新闻编辑提出了超越传统的基本工作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充分认识新闻细节对于刻画新闻人物的作用,努力掌握获取这种新闻细节的途径,认真研究这种新闻细节的表现手法,是在人物新闻中展现新闻人物个性化特征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面对微博的挑战,传统媒体要保持自己的话语权地位,必须保持新闻事件的“新鲜度”.但在新闻“保鲜”的同时,又会面临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传播伦理的考验.传统媒体要在话语权的确立和传播伦理的冲突中走出困境,就要重构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朱莉莎 《视听纵横》2005,(5):112-113
人物纪录片的解说与新闻播音有很大不同。新闻追求的是客观、准确地反映事实,播音员在给新闻稿件配音时无需融入太多的感情色彩。而人物纪录片创作的目的是展现人物风采,讲述不同类型人物的闪光点,播音员在解说时首先要准确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不仅要把编导的市场观点和种种感受以及深刻浓烈的情感色彩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