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胡瑗"明体达用"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瑗顺应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的发展需要,在继承儒家教育传统基础上,创造了“苏湖教法”。胡瑗把“明体达用”作为“苏湖敦法”的核心,以此选育人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胡瑗的“苏湖教法”成为了宋代主流的教育方法,胡瑗的“明体达用”也成为了宋代主流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急剧变革的今天,我们从哲学的角度审视胡瑗“明体达用”的社会价值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瑗是中国宋代理学的先驱,其理学思想的产生符合统治者政治统治的需要,适应了宋初统治者从打江山向守江山转化的这一特殊的时代环境。同时,儒学的发展也客观地需要来一次较为深刻的革命。当然,胡瑗理学思想的产生也离不开他以教兴国等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胡瑗为了治天下,一生致力于办学、讲学活动,他的明体达用、经义治世的教学思想和苏湖教法,对宋代及其以后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胡瑗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值得我们作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胡瑗是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胡瑗是宋代义理易学的先驱,“宋初三先生”之一。他勤勉自励,严谨治学,“穷经以博古,治事以通今”,其理学思想对于推动儒学革命,促进儒学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胡瑗高度重视学校教育的作用,他主张“明体达用”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首开分斋教学之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胡瑗淡泊名利、功于诲人,求真务实、锐意创新,正人律己、为人楷模的高尚人格,也感动朝野,影响后世,被尊为“先儒胡子”。  相似文献   

5.
胡瑗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春秋》学思想在宋代《春秋》学史上影响巨大。孙觉作为其门人,同时也是北宋著名的《春秋》学学者。孙觉主要从尊王和伦理道德两个大的方面继承并发展了胡瑗的《春秋》学。探讨二者之间的学术继承,有助于把握宋代《春秋》学的师承关系和整体脉络。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关于宋代大儒胡瑗先生潜心治学和诲人不倦的非凡教育人生的叙事,以详尽的史料厘清了名满天下一代宗师的教育思想脉络及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关于宋代大儒胡瑗先生潜心治学和诲人不倦的非凡教育人生的叙事,以详尽的史料厘清了名满天下一代宗师的教育思想脉络及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宋健 《教师》2022,(9):111-113
在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讲学旧址"安定书院"创办的江苏省泰州中学,自1902年建校以来一直坚持传承和弘扬胡瑗教育思想.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发掘胡瑗"明体达用"教育思想与"分斋教学"的时代价值,探索与实践"新分斋教学",提出了"明体达用"教育思想下高中"新分斋教学"的内涵与五个特征:强调"学以成...  相似文献   

9.
胡瑗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学家和思想家,其《春秋》学思想在宋代《春秋》学史上影响巨大.孙觉为其门人,同时也是北宋著名的《春秋》学者.探讨二者之间的学术继承,有助于把握宋代《春秋》学的师承关系和整体脉络.  相似文献   

10.
胡瑗是我国宋代的教育家,他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提出了教化之本在学校、明体达用、分斋教学等教育主张,并对教学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发展。胡瑗的教育理念既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又尊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学的初兴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宋初大儒的学术、思想或从横向,或从纵向对周子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宋初各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的梳理中,可以看到,宋初的学术发展是周子理学产生的文化、学术背景,而周子理学正是宋初各家学派整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泰州是一个学术思想活跃的地区。古代泰州儒释道思想都非常丰富,名贤众多,名师辈出,尤其是泰州儒学思想影响很大。自南唐以后,泰州儒学一直在发展,并在宋、明、清三个时期形成三次儒学思想发展峰期。以胡瑗为首的理学思想、以王艮为首的泰州学派平民哲学思想、以黄葆年为首的圣功儒学思想,在海内外都有较大影响。至今国内外许多学者仍热衷于泰州儒学的研究,泰州儒学的魅力一直兴盛不衰。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学的初兴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宋初大儒的学术、思想或从横向,或从纵向对周予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宋初各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的梳理中,可以看到,宋初的学术发展是周子理学产生的文化、学术背景,而周子理学正是宋初各家学派整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在南宋王朝岌岌可危之时,吕祖谦受永康、永嘉学派的影响,提出“求实理,育实材而求实用”的经世致用教育观,不仅对当时的教育产生巨大影响,而且还影响到后世教育和学术的发展,至今仍具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两宋学术尽管存在诸多不同,但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继承性。经历两宋之际的学派整合与文化重组,王安石的新学逐渐式微,而元祐学术则得到不同程度的承续。南宋中期以前,众多文士因家学、地方传统、个人学术选择等原因,受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等文史传统影响较大,形成与道学不尽相同的重视文献考据的"汉学"学术路向。二者相互论争、彼此影响,共同构成多元的南宋学术。南宋中期以后,逐渐进入主流的道学,体现出越来越强烈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但其发展也正是在周边考据汉学的影响下,走完了自身逻辑和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变革是形成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学术的重要因素。对唐宋两代的社会变革,学界的认识纷纷,或主"唐中叶变革",或主"唐宋变革"。唐宋社会变革形成了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导致了唐宋文化之差异,也造成了两种不同文化形态下各具特色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7.
赵宋一代,共有包括理学诗派在内的11个诗派。由于北宋与南宋表现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而使致这两个时期诗派诞生与形成的原因也就各有所别。北宋立国之初,由于其典章制度、文化学术等方面均与李唐关系密切,因而"宗唐"的文学史现实,即催生了活跃于这一时期的诸诗派。而南宋诸诗派,因"靖康耻"等时局的重要变化而形成。介入两宋之间的理学诗派,则是因传统儒学一变而为"道家"的结果所致。  相似文献   

18.
朱次琦作为晚清南海鸿儒,其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在晚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其治学思想主要表现出尊宋斥汉、崇朱黜王、申实复孔、尊经重史的特点,这些特点均是围绕"经世致用"、"资治明道"这条主线而展开的,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但也有值得辨正之处。  相似文献   

19.
南宋的官学与书院都是为封建政府培养人才的地方,作为两种并存的教育组织形式,其办学思想各有所重。官学的学科齐全,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各方面人才;书院则注重道德修养与学术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学和书院之间互相影响。南宋中后期,理学成为官方学说,理学家们讲学的书院也成为官学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孙奇逢所撰的《理学宗传》,是研究宋明学术思想发展的极为重要而完备的参考资料。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张显清先生主持整理的《孙奇逢集》,集中所含的《理学宗传》当是该书付梓以来的第一个标点本。遗憾的是此书的校点错误颇多,致使许多句子难以理解。通过版本比勘及相关典籍参校,发现该校点本讹脱、误标80余处,祈望引起校点者及读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