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贺,在他的诗集中有《马诗》二十三首,都是古体五绝。由于它们都是咏马,可以看作是一组大型的咏物诗。唐代的咏物诗本不为少,但这样环绕着同一题材而写的大型咏物诗却是前所未见的,这也是作者的创格。前人都以为这些咏马诗都是以马喻人,  相似文献   

2.
咏物诗是专以咏叹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或申明事理的诗。咏物诗所咏之物多是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咏物诗可分为两类,一是单纯的咏物诗,一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咏物诗常常是以象征、比拟、比喻、联想、引申等手法通过所写之物来抒情言志的。小学古诗中也有几首咏物诗。如《鹅》、《草》、《梅花》、《咏柳》、《马》等。《鹅》、《草》、《咏柳》是单纯  相似文献   

3.
马,作为一种生命和形象,与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马的形象代代相传,时有鲜明突出、表现时代精神之作,从《诗经·小雅·车攻》到杜甫的胡马诗、李贺的写马诗23首,从臧克家的《老马》到艾青的《雪里钻》,到白桦的《马蹄声》,这些写马诗都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流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揭题释题1.回忆所学,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马诗》,一起来背一背。(生齐背《马诗》)师:我们在琅琅书声中感受着诗人李贺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2.齐读诗题,理解题意。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首咏物诗。齐读诗题。  相似文献   

5.
马是唐人诗中频繁出现的意象,杜甫的咏物诗中也有咏马诗一类,借马寄托自己的理想,也展现给我们一幅由盛世转衰的时代画面.他早期所写的马多才骏,他漂泊西南时写病马或者已无风发意气的马.这是他自身经历的反映,也是多种作用于人的因素的反映.诗人在借马寄托理想和情怀的同时也道出了社会的兴袁,反映了社会的弊端.总之,杜甫通过咏马寄寓了自己的情怀和信念,并且反映了对他所处时代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马是唐人诗中频繁出现的意象,杜甫的咏物诗中也有咏马诗一类,借马寄托自己的理想,也展现给我们一幅由盛世转衰的时代画面。他早期所写的马多才骏,他漂泊西南时写病马或者已无风发意气的马。这是他自身经历的反映,也是多种作用于人的因素的反映。诗人在借马寄托理想和情怀的同时也道出了社会的兴衰,反映了社会的弊端。总之,杜甫通过咏马寄寓了自己的情怀和信念,并且反映了对他所处时代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诗歌艺术的顶峰时期,咏马诗在这一时期同样达到全盛。唐代咏马诗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唐代的社会环境,诗歌这一体裁本身的发展成熟,都推动了咏马诗在唐代的繁荣。诗人或借马言志,或用马抒情,或以马来反映社会现实,积极的创作促使有唐一代咏马诗佳作迭出,对后世咏马诗的创作也颇具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贺的咏马组诗—《马诗》二十三首,言在马而意在才。本文从人才学的角度研究分析了诗人李贺以马喻才、托马言志的人才思想。一是千里之才可爱可赞;二是千里之才可悲可叹;三是千里之才可识可得。  相似文献   

9.
<正>马是人类较早驯化的一种动物,也是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马已被人驯养成为六畜之一。我国历代文人墨客不仅爱马、养马、骑马,而且咏马诗也不胜枚举。"马"也成为古诗词中意蕴丰富的一个意象。《诗经》中写马的诗句就很多。不完全统计,三百零五篇中言及马者,共计51篇,写了马在军事、狩猎、迎亲嫁娶、祭祀等各种事务中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的《诗经·鲁颂》中有一篇《》,通篇写马,颇具特色。诗中诗人  相似文献   

10.
舞马最晚于三国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到唐玄宗时期,舞马活动形成规模并掀起高潮,唐后则在中原大地消失。随着唐朝的兴衰,不同时期的文人从各自的时代背景和解读视角出发,塑造出多种多样的舞马形象。盛唐时期张说的《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安史之乱时杜甫的《斗鸡》、中晚唐时期陆龟蒙的《舞马》以及唐亡之后宋代诗人徐积的《舞马诗》,均对唐代舞马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舞马亦随这四首诗词经历了从天马到祸马、谀马再到悲马的形象流变。  相似文献   

11.
<正>马是人类较早驯化的一种动物,也是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马已被人驯养成为六畜之一。我国历代文人墨客不仅爱马、养马、骑马,而且咏马诗也举不胜举。"马"也成为古诗词中意蕴丰富的一个意象。《诗经》中写马的诗句就很多。不完全统计,三百零五篇中言及马者,共计51篇,写了马在军事、狩猎、迎亲  相似文献   

12.
李贺咏马诗借马言志,托马抒怀,在马身上融注了诗人的情感、身世和印记,使得人、马浑然一体,具有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意义,同时具有遗貌取神、去形写质、对比烘托、构思巧妙、语言生动、通俗易懂的鲜明艺术特色,堪称古代咏马诗中的精品佳作.  相似文献   

13.
学报编辑部: 灯下读我校学报1992年第3期,感到刊物越办越好,办出特色,成绩斐然,不胜欣喜。 出于偏爱,一口气读完了史天胜同志“浅说杜甫的马诗”的文章:《身生盛衰转变时,思想见于马诗中》(以下简称“史文”),似觉其中尚有需要商榷的地方。这主要是如何理解杜甫的《病马》一诗。  相似文献   

14.
杜甫生性爱马,少壮时即善骑射,一向对马怀有真挚的感情。他先后写了六七首咏马的诗篇,各具生动形象,蕴意深刻。《房兵曹胡马》是杜甫咏马诗中的名篇。全诗如下: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这首诗作于唐玄宗  相似文献   

15.
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唐代中期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他早熟又早逝,一生只作过九品小官,27岁便郁郁而死。李贺所写《马诗》共二十三首,这组诗大都是通过咏马,赞马,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所选自《马》是组诗的第五首。对这首诗,清人姚文燮评曰:“边气未靖,奇才未伸,不禁雄心跃跃。”方举世也说:“大漠沙似雪’,此言  相似文献   

16.
咏物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最早的诗集《诗经》里就有不少借风雪花草寄兴抒情的诗篇;后来的《楚辞》中的《橘颂》即是有名的咏物诗;魏晋以后这类诗更是层出不穷,《文选》里曹植的《朔风诗》、陆机的《园葵诗》也属这类作品;《文苑英华》中的咏物诗即有几百首之多;初唐诗人中为杜甫推许为“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四杰,也都写有著名的咏物  相似文献   

17.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集中揭櫫了贵为皇族、踌躇满志的诗人在中唐社会动荡,各种矛盾激化的大背景下的复杂心态:以神骏良马来抒写自己的不世才华和远大理想;以疲马、瘦马等意象表现怀才不遇、理想落空的人生悲剧。正是在这种满怀希望、跌入绝望的心灵的折磨里,李贺通过组诗的形式展示了他独特的深情绵邈、惝恍迷离的抒情格调和质朴悠远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梁陈咏物诗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咏物诗是抒情诗的一种。其抒情特色,一般不是直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受,而是通过对客观世界中某一事物的描摹、咏赞,借助事物某种内在、外在的特性,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中国古代咏物诗在《诗经》的《召南·甘棠》中已稍露端倪。屈原的《橘颂》、荀况的《赋篇》等均借助物体形象,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对后代的咏物小赋和咏物诗有着深刻的影响。南朝时期,谢灵运的山水诗在取景角度上常从大处落墨,于尺幅之中可见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对花卉云石却并无遗漏;鲍照在山水诸景中,着力于择取一物用力刻画,其《山行见梧桐》等诗,通篇咏一…  相似文献   

19.
《橘颂》、《弹歌》与咏物诗的创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巅  肖玉林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1):43-45,54
将《橘颂》与《弹歌》作一番比较,显示屈原的《橘颂》才真正完成了咏物诗的创格。《弹歌》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咏物诗,其咏物意象是物象的再现,《橘颂》则借橘的吟咏,创立了咏物原则和咏物境界,奠定了中国咏物诗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于咏物诗,人们都很熟悉,但对咏物诗概念内涵的界定,却有不少分歧。对此,前人并没有明确的论说。关于“咏物诗”,从“咏物”角度来看,“物”的范围很广,但作为诗歌来说应有一定限制。清代两部咏物诗选集《佩文斋咏物诗选》和《咏物诗选》的编选都从广义角度理解咏物诗的内涵,这是不符合咏物诗实际的。笔者通过考察我国古代诗歌评论发现咏物诗应有狭义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咏物诗的概念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