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所写虽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2.
美到极致是自然。在中国词学史上,就有这样一位美丽至极,才华横溢的女性,她写自己的悲欢离合,却将喜怒哀乐留给我们。她写自己的人生感悟,却将美词佳作千古流传。她的词作自然浅显,新奇瑰丽,她的小令含蓄隽永,独树一帜,在文坛上独放异彩,堪称奇葩。本文从两首《如梦令》论述李清照的两大词关特点。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是东晋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是黑暗东晋一颗巨星。在他现存的一百二十多首诗中,最为人们传诵的是他归隐以后的田园诗。他笔下的田园诗,风格平淡自然,情真高雅,浑厚含蓄,耐人寻味,能给人以玩赏不尽的美感享受。其中以《归园田居》五首尤为著名。在第一首诗中,诗人以无限欣喜的心情写  相似文献   

4.
色彩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喜爱色彩是人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蓝天自云”、“青山绿水”、“红花碧草”、“白雪红梅”,这是因为这些景物的色彩及色彩构成的画面能给人以美感。在诗歌中,尤其是古典诗歌,非常讲究诗的色彩美。诗的色彩美是诗歌三大美(音乐美、色彩美、建筑美)之一。在古诗创作中诗人们十分注重抓住景物的色彩来状写景物,抒写情感。在描写景物之色时,充分运用色彩学原理,讲究色彩词的选用和画面色彩组合,既写自然中固有色,又充分表现一定光线下呈现出的条件色,使所写之景鲜明突出,给人以美感,又寓情于景,丽景抒浓情,从而展示出诗的色彩美。  相似文献   

5.
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中 ,诗歌占有较大的比例。下面就读、写诗歌方面 ,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心得。我认为 ,读、写诗歌 ,尤其应注重“八美”。一、含蓄美含蓄是指意不浅露 ,弦外有音 ,有朦胧美。含蓄不反对晓畅和明朗。含蓄不是猜谜 ,不是晦涩 ,更不是一潭浊水。二、语言美诗歌语言讲究凝练 ,要有创造性 ,有活力 ,文言白话不拘 ,简练晓畅 ,符合规范 ,允许词类活用 ,但要自然和可解。不能脱离准确性而堆砌华丽词藻 ,雕章琢句。三、内涵美诗歌内容要健康 ,言之有物 ,情真意赅 ,“诗言志”“诗言情”。应给人以真善美的陶冶 ;切忌消极颓废 ,低级庸俗…  相似文献   

6.
论王维山水诗的声画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创作技巧角度讨论王维山水诗的声画美问题。王维将绘画的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形成了其“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王维对大自然各种音响的描摹,采用了多样化手法,使其诗节奏韵律极富乐感,给人以音律美感受,是其诗又一鲜明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7.
杨霞 《文学教育(上)》2009,(19):117-117
宋朝人崇尚哲理,“好以议论为诗”,加上唐诗几乎把所有的艺术领域都挖掘完了,因此,宋朝的诗人只能另辟蹊径,用诗歌来说理。这些诗,有的整首诗蕴藏着哲理,有的在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的同时暗含哲理。它们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让人得到人生哲理的启发。由于诗人高超的思想艺术修养,使诗句既具有形象性,又富含哲理,诗趣和哲理一并表现得含蓄、自然而不露痕迹。  相似文献   

8.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因其体制短小,故以含蓄凝炼见长。历代诗评家都认为“绝句最贵含蓄(《诗薮》)。”因此,绝句要写得委婉别致,才能供人反复品尝,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方面,唐代绝句堪称为典范。“盛唐绝句,兴象玲珑,句意深婉,无工可见,无迹可寻(《诗薮》)。”明人胡应麟的见解抓住了唐人绝句的主要特点。唐代绝句的含蓄手法除融情于景、状物蓄意、叙咏时事、淡笔勾勒、欲说还休、虚实相生、以小见大、旁敲侧击外,还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正反对照。诗人运用多向思维,从正反两方面取材,并加以对照,让读者从事实…  相似文献   

9.
论文从诗形、诗味、诗趣三个角度对小诗进行了审美观照。在诗形上,小诗短小精悍、玲珑可爱,不仅给读者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还极易激起人们的阅读欲;就诗味而言,小诗含蓄隽永,韵味无限,集中地体现了诗歌的本质特征;从诗趣上看。小诗兼具理趣之美与灵趣之美,从而使小诗既具理性的深沉与厚重,又使之具有空灵之美,诗意升腾飞扬。  相似文献   

10.
魏晋赠答诗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存在于魏晋诗坛,创作之富,不亚于其他类型的诗。它有自己的写作模式和特征。其抒情诗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颂美诗写得雍容典雅,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毕东海是河北省颇有实力的青年诗人 ,近年来在儿童诗的创作方面崭露头角 ,在爱情诗创作方面 ,也有不少收获。其爱情诗的意象美、语言美和情感美尤具艺术特色 ,可以肯定他是一位有个性有潜力的青年诗人  相似文献   

12.
1939年4月20日艾青在<广西日报>上发表诗论<诗的散文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诗的散文美"这一美学主张,并将其贯穿于他的整个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本文主要从语言的自然朴素、句式的灵活多变、艺术表现手法等几方面来探讨艾青诗歌的散文美.  相似文献   

13.
约翰·济慈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是19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以优美动人著称,充满了对人生美丽和短暂的深痛感悟。在济慈的作品中最为不朽的当属他的颂歌,《希腊古瓮颂》是其中的一首。陔诗布局精美,形象美,韵律美,语言美,表明了诗人对永恒美的向往和追求,阐明了“真”、“美”学说。  相似文献   

14.
王迅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1):23-25,43
徐志摩的诗是一个富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等多重审美特征。全文仅仅就徐志摩诗歌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刻联系、诗美表现以及诗人创作的心理特征谈谈徐志摩诗歌的诗美特征之一———空灵美。  相似文献   

15.
苏轼仕宦40余年,仕途坎坷。终其一生,酷爱自然美,并创作了大量讴歌大自然的诗文,寄托着他丰富、生动、深刻的情感。从比德、禅悦、怡情三方面来分析,苏轼的情感追求无不给现代人以昭示。  相似文献   

16.
蔡其矫用生命写诗,在诗中演绎生命的美丽,其悲壮美、柔婉美、理性美的不同风采,都发源于诗人纯真的人格,统一在审美升华上。其三美的成因,既有时代影响,又有题材因素,还有诗人自己的心灵感应和人格表现,特别是真善与大爱的包容和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新月派主张诗歌创作的音乐美、建筑美、图画美,这种审美观念影响了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从而形成其诗歌音乐美、节制观。情绪化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8.
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诗人和文艺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在其诗歌创作中显示出强烈的唯美主义倾向。著名短诗《致海伦》无论在结构、意象上,还是在音韵、主题上都很好地体现了坡的唯美思想。这首诗结构美,表面结构工整对仗,内部结构环环相扣,紧凑凝练,首尾呼应,和谐统一;意象美,意象“归航”中的各种要素无一不美;音韵美,坡为了使诗歌音韵动听,和谐悦耳,与诗中主题相匹配,在选词造句上是极尽雕琢之工;主题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而且表露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抗议,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用“飘逸”来定位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既不到位又不够味。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是崇高美 ,他崇高地感性显现了他的崇高理念 ,从而构筑了一座崇高美的巍巍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20.
艾青早期的诗歌,富有一种蕴涵在苦难人生中的人性之美.歌手把在苦难的土地上吟出的第一支歌,献给了他的保姆大堰河.大堰河的“生“,是饱尝凌侮的奴隶生活和奴隶的凄苦,浸透着爱的人生苦难和虚幻梦想;大堰河的“死“,是对罪恶社会的无声控诉,是超越现实功利的一段人性的光辉.诗人通过时代的黑暗和灵魂的光明的强烈对比,赋予人间至情以深刻的社会意义.散文化的诗句,滉漾出情感的旋律;一系列细节描写所渲染出来的画面,既具象又朦胧,富有浓郁的象征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