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在国际教师专业化浪潮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因素的推动下,近年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话题。本文以研究者们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讨论中的焦点问题作为基本维度,对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做出概括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我是你非"、"我主你从"、"有用无用"的关系。由于研究者价值取向的差异,其所关注问题的不同和研究中所运用方法的不同,形成了抽象层次不同的课程理论,它们从多个方面丰富了教育思想的宝库,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但就其应用而言,则不可一概而论,不同形式的课程理论蕴含着不同的实践观,对课程实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以其富有前瞻性的教育视野、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地区、学校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从课程不同的活动领域出发,努力实践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对推进这门课程起到了巨大的、深远的作用。作为课程的参与者、研究者之一,通过自身的实践与反思,对当下的课程实施提出一些思考,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与发展呼唤新型的课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军 《天中学刊》2006,21(4):15-17
课程改革活动促进了人们对课程评价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但从课程评价的现状看,课程评价却被过于泛化,而泛化的结果使课程评价被淹没在其他一般性的课程评价之中,从而削弱了对课程评价的研究。因此,还原课程评价的本来面目,并在我国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评价研究领域,这对于建构课程理论与教育评价以及我国的课程改革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注为本采用模式"从关注阶段、使用水平和革新形态三个维度分析与评估课程改革参与者的参与程度,强调整体性的发展性评价、参与式评价并关心改革实施者。它对我国幼儿园课程采用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它与课程的结合越来越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话题。在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和实施过程中,既有很多有益的实验研究,也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发展历程切入,多角度、多层面剖析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课程,不管做何种理解,都具有一定的时限——时间维度、范围——空间广延的特性,即时空特性。时空特性是课程设置的时空规矩,是选择、确定课程内容的重要参照系之一。不同的时代,课程编制在时空上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性,这种在课程选择、设置、实施中的时空倾向性就是课程的时空取向。追溯课程理论和实践沿革的历程,我们可以把课程的取向在时空上做如下划分:  相似文献   

8.
课程史学家丹尼尔·坦纳和劳雷尔·坦纳批评美国课程改革行动的"非历史"特征,强调应将当下的课程问题建立在过去的经验之上。他们持发展性的课程史观,主张美国学校课程在朝向进步的发展历程中,主流思潮和与之相抗的逆流共生并存。他们尤为强调,所有的严肃历史都是一种重建,对于很多课程思想遗产,如"学习即探究"、"课程的综合"、"教师作为课程编制者"等,都应当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以更好地借鉴。  相似文献   

9.
跨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远程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开放课程运动,而开放课程的质量评价自始至终是各方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国内外开放课程的开发者和学习者关于开放课程质量评价研究的比较,得到的启示是:开发课程质量评价研究必须关注其内容的多样性、维度的整体性、主体的多元性和过程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企业培训网络课程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网络学习(e-learning)这一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培训方式,逐渐成为企业培训的热点。伴随着网络学习的热潮,如何在企业培训领域开发相应的网络课程引起了广大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探讨企业培训网络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徐秀华 《天中学刊》2007,22(1):12-14,61
课程评价的历史就是课程评价发展的历史。课程评价的发展性主要表现在课程评价内涵的发展、课程评价功能的发展和课程评价方法的发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现代课程评价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形式的课程评价模式。不同课程评价模式的思维方式甚至思想方法的变化,都内含着不同的课程评价框架结构。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课程评价模式,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发展性课程评价的自身特点,借鉴混沌理论的启示,形成了由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课程结果评价相互交融的开放的三螺旋结构,作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
课程实施影响因素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实施的过程要受到诸如课程计划、课程实施主体、实施策略、课程资源、实施结果评价、实施相关理论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八年研究”课程实验是美国教育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研制计划,在这次实验中首创的追踪研究法,教育目标系统分析以及教育评估理论等对美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课程和教学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课程测量是进行课程评价的前提与基础之一,但由于课程体系自身的复杂性及诸多特点,使得对其量化比较困难。在借鉴国外课程量化研究方法与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课程体系的自身特点,通过对课程的分层研究与分析,初步建立了我国课程量化的框架和指标体系。框架确立了以课程标准、教材、教师和校长分别作为课程目标、潜在的实施课程与实施课程三个层面的量化点,以学生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整个课程系统的效标,并确定了各个指标对应的量化途径与方法。通过对课程的量化,保证了课程评价的科学性,能为课程改革、教育决策等提供更多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课程领导问题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课程领导是课程与领导两范畴的结合,并且它与管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课程领导中领导者必须运用领导的理论、方法与策略来完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任务;课程领导必须打破指令型的管理思维模式,将课程活动视为一种课程领导者与所属成员共同探究课程问题的互动过程。课程领导是一项复杂的组织活动,它所承担的主要职能是决策、组织与引导。成功的课程领导者会认真考虑所属成员的需求与教育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完善的课程计划,促进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7.
学校和教师在具体组织和实施探究性课程过程中,都会涉及课程实施和组织的具体计划,如何制定较为合理的实施组织计划,将直接影响着小学探究性课程价值的实现。在制定实施组织计划中,学校需要考虑以下问题:课程所达成的具体目标、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安排、课题内容的确定、学生探究性学习小组的组织方式及教师的配备等等。  相似文献   

18.
和预设课程相比较.生成课程由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设计,目标在活动中形成.课程内容也更富有弹性.课程评价也更趋向于多元化。生成课程需要教师适时的对孩子进行引导,提升孩子的思维.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在目前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对教师来说,该做的是如何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刘晓玫 《数学教育学报》2006,15(1):19-21,98
校本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校本课程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模式.教师和学校在某种程度应当成为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主开发者、编制者和评价者.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有:目标一致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等.  相似文献   

20.
论课程观的转型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课程观往往隐含着不同的课程思维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对那些重要的实质性课程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传统课程观和现代课程观之间具有四方面的差异。课程观的转型,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产生重要影响。实现课程观的转型,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