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丽 《科学课》2008,(8):34-35
师: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的呼吸离不开周围的空气,可人把空气吸进去又呼出来了,那为什么还要呼吸?生:人不呼吸不就会憋死呀!(笑)生: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不一样的。师:(板书:吸进、呼出、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生:因为人体需要氧气。师:为什么这样想?  相似文献   

2.
一、激趣导入师 :请同学们闭上嘴 ,把两根手指放在鼻孔儿下待上一会儿 ,你有什么感觉?生 :我感到鼻孔儿里一会儿吸气 ,一会儿出气。生 :我感到呼出的气热乎乎的。师 :刚才 ,同学们所感受到的就是人的呼吸现象(板书 :呼吸)。如果用手指堵严鼻孔儿 ,有什么感觉呢?生 :我感到吸不进气也呼不出气 ,憋得难受。师 :为什么会难受?生 :因为不能呼吸。师 :对于人的呼吸你想知道什么?生 :人为什么要呼吸?生 :人不呼吸为什么憋得难受?生 :人是怎样呼吸的?生 :呼出的气和吸进的气一样吗?〔自我评析 :通过实验感知人的呼吸现象和呼吸对人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76):137-138
人的呼吸发生在肺里还是发生在胃里?人的呼吸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吗?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它的呼吸作用吗?人会无氧呼吸吗?你会正确地呼吸吗?研读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7章,给学生理清有关呼吸的这几个问题,可以突破这一章节的教学难题,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教材中都有一个类似的教学内容,即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不同,认识到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氧气少。笔者在研究《我们在呼吸》一课过程中,搜集了一些不同版本的科学教材,并加以比较,希望能够找到教学这一内容的更好办法。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你能想到吗?亿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  相似文献   

6.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什么内容呢?(板书课题:照镜子)生:照镜子。师:你照过镜子吗?生:照过。师:对,每个人都照过。那么在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镜子里有什么呢?生:自己。师:那你把一个物体放在镜子前面呢?生:会看到那个物体。师: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物体或人物是真实的吗?生:不是。师:我们可以把在镜子里看到的物体或人物叫做“像”。(板书:像)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像镜子一样,照出物体的像呢?生:有水。师:什么样的水,老师杯子里的水吗?生:不是,是池塘里碧绿的水,可以映出人的像。师:哦,还有吗?生:特…  相似文献   

7.
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①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  相似文献   

8.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和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绝对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相似文献   

9.
《人的呼吸》一课(小学《自然》课本第四册)的第一部分,说的是人为什么要进行呼吸?人利用吸进身体里的空气干些什么?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课本上列出了一张吸进的空气与呼出的空气成分对照表,由于没有安排实验验证,学生不易掌握。为了激发学生思维,帮助理解,我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1.准备好两杯澄清的石灰水,请一个学生用嘴通过导管对石灰水吹气,另一个学生用小打气筒向另一杯石灰水打入空气,要求全班同学注意观察两杯水出现的不同情况。学生很快就能判断出: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它含的二氧化碳气比空气要多得多。 2.用嘴对一块干玻璃呵气,再用打气简向另一块  相似文献   

10.
任何生物都必须靠呼吸来维持生命。呼吸就是吸入空气以得到氧气,然后呼出不同成分的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已无氧气,而增加了二氧化碳和水分。 被吸入的氧气用以“燃烧”一些食品供身体之需。废弃之物,包括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培养同学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同学们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器材准备(每2位同学一组,地点:化学实验室)集气瓶2只、水槽、试管、酒精灯、玻管、竹梢丝(从竹扫帚上抽取)、火柴、石灰水等.探究过程教师这节是探究实验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人呼出的气体成分与空气有什么不同.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用现有的知识,你将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同学甲人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教师这位同学说得好,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从科学的角度,大家对这句话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请各组把想到的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同学…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段 片段一:亲身体验呼吸现象师:请同学们闭上嘴,把两根手指放在鼻孔下边一会儿,体验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到鼻孔里一会儿吸气,一会儿出气。 生:吸进去时感觉有点冷,呼出来的感觉有点热。生:我感到呼出的气热乎乎的。  相似文献   

13.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和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绝对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  相似文献   

14.
片断一:教师请两个学生(分别是全班最胖的学生和最瘦弱的学生)到讲台前面进行掰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瘦弱的同学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这样的比赛公平吗?生: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呢?生: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力气悬殊太大。生: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学生们又哈哈大笑。)师:怎样知道这两个同学谁重谁轻呢?生:用眼睛就能看出来。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可以把他们两人抱起来试试。师:那谁愿意来试试?几个学生自告奋勇地到讲台前抱刚才比赛的两个学生。生:还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  相似文献   

15.
崔益林  韩蓄 《读写月报》2022,(26):22-26
<正>一、提问导入师:上课!师:同学们,家里养猫的孩子举个手。师:你们家为什么养猫?生:喜欢,好玩。师:猫生活得很好吗?生:是的。(点评:这个导入,看似平淡,实则有意,因为文中的三只猫跟孩子们家里养的猫的境遇不一样。)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猫就不一样了,文中也有跟大家一样喜欢猫的人,但是猫的结局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所谓空气好,即氧气含量高,有害气体含量少。氧的来源主要是绿色植物叶子中的叶绿素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的。人时时刻刻在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房间的空气不  相似文献   

17.
板块一师:课文中的生字词都认识了吗?生:(齐)认识了。(板书:悤)师:认识吗?生:不认识。师:现在人一般人都不认识。(众笑)这是一个古体形声字,念cōng,"悤"的本义是"窗",古时候的窗有一格一格的小格子。"悤"又表示一个人的心情就像窗户上的小格子一样的多,一样的乱,又有心神不定、匆忙的意思。(板书:怱)师:念什么?生:cōng。师:聪明!这两个都是"匆"的古体字,(板书:匆)表示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8.
活动一:爆竹声声,感受春节快乐师:同学们,今天的教室跟往常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生:我有一种过春节的感觉。师: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生:教室的黑板上贴了一副红红的对联,而且这副对联的内容都与春有关。生:教室的黑板好像家里的门一样,上面还贴了两个倒着的“福”字。生:刚才我还听到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师:过春节时,你们放过鞭炮吗?生:(举手)放过!师:其实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门上贴的对联也叫——生:(齐)春联!师:对!是春联。能把你课前搜集的春联念给大家听听吗?生: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生:雄鸡三唱送腊去,喜鹊一声迎春来。师:大家…  相似文献   

19.
片断一:用好教材师:(课件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能帮他们俩把东西分一分吗?谁先来分4个苹果?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2个苹果。师:2瓶水呢?生:……师: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又分得多少呢?生: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师:(课件演示)是这样分吗?用手指指一指蛋糕的一半在哪里?师:看来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交流各自的想…  相似文献   

20.
一、在情境中引出课题,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师:(课件出示下图)这两把尺子有什么不同?生1:下面那把尺子比上面那把多了一小格一小格的图示。生2:上面那把只有厘米刻度,下面那把有厘米刻度也有毫米刻度。师:真厉害!知道那一小格一小格是毫米。师:如果有一个螺丝,我们要量出它的长度,你认为用哪把尺子量合适?为什么?生:用第二把尺子量合适。因为第二把尺子有一小格一小格的图示。师:你的意思是用第二把尺子才能把螺丝量准确,是吗?生:嗯。师:为什么不选第一把尺子呢?生1:因为第一把尺子只有厘米,不能把螺丝量准确。生2:因为第二把尺子有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