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乘着联想的翅膀,启动联想教学的载体,在复习历史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2.
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记忆必须以联想为基础,联想又是打开回忆大门的金钥匙。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教学中充分利用利用这种联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乘着联想的翅膀,启动联想教学的载体,可以大大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联想是指“由所感触或思考的事件、现象以及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它与之相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它可以由当前的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忆。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所以历史教学中采用联想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体记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5.
历史复习与联想教学LISHIFUXIYULIANXIANGJIAOXUE⊙唐骑龙⊙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乘着联想...  相似文献   

6.
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互相关联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会产生影响,都不能孤立存在。因此.如果合理地运用联想。就可以把历史事件串联起来.使历史复习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  相似文献   

7.
巴甫洛夫认为:“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式。”什么是联想?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知识点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  相似文献   

8.
巴甫洛夫认为:“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式。”什么是联想?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知识点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  相似文献   

9.
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历史当中,事件与事件、现象与现象、人物与事件、人物与人物之间必然存在联系;事件或人物本身在发展变化,既有联系又有发展,必然存在线索。历史线索就是历史的联系与发展的过程,是历史有机体中的脉络。  相似文献   

10.
历史概念是指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主要特征有三:一是具体性。历史概念是对处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现象的抽象和概括,因而在阐述历史概念时必须顾及具体史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本质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历史比较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和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经常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历史比较法是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的一种最好的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地,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相似文献   

12.
马悦 《考试周刊》2013,(13):128-129
历史比较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和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经常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历史比较法是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的一种最好的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地。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联想?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历史复习是在学生脑海里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刺激物”(即历史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当今历史是对历史知识整体性、系统性的考查,是对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历史复习中进行联想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增强复习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胡常斌 《云南教育》2001,(16):19-20
历史比较法是确定历史现象异同关系,进而发现其本质、探索其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运用历史比较法是人的史学思辨能力、史实记忆能力、史料驾驭能力和历史联想能力的实践和提高的过程。教学中运用历史比较法具有以下优点。1.它能把许许多多历史现象之间的不同属性或不同的历史现象之间的相同属性,通过对比分析显示出来,从而实现对历史概念的判断分析和界定。2.历史比较法不仅能区分历史现象之间的异同关系,而且能揭示异同关系,而且能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些异同关系和内在联系,人们只需记住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77):115-116
联想式教学法是适应学生特点和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学科知识丰富多彩的特点的一种深受中职师生欢迎的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以联想点拨为抓手,充分调动学生发挥联想力,联想有关信息知识,通过纵向及横向的联系,强化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对增强中职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是借助各种手段使历史现象再现,然后从历史现象中抽象出历史概念,再从历史事件或概念的联系中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再现教学作为历史课的专有教学方式,应是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7.
郭芸 《教师》2010,(1):119-119,114
中考历史试卷题型与闭卷考试题型有了改变,即由选择题、改错题、析图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五种题型组成。题型以基础知识为主于,突出能力的考察。注重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和历史年代等历史概念及历史发展线索的考查,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分值占了大部分,  相似文献   

18.
人们都知道,世界上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因此,历史知识也不例外,它们也是相互联系的.联想指的是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思考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慨念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9.
历史比较法是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的一种最好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比较法的分析与教学研究,发现运用历史比较法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分析古今中外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是提高学生对史料阅读理解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建云 《新高考》2006,(3):26-27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是从因果角度揭示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的选择题。此类试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主要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义进行了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影响”、“最重要的结果”等。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技巧和丰西策略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