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百家公案》作为我国小说史上的第一部公案小说集,对其他明公案小说集具有重要影响。在题材上,该书有大量的故事直接被其他明公案小说集吸收;在文体方面,《百家公案》初步奠定了明公案小说文体的基础,并启发了传记体和书判体公案小说的成立。  相似文献   

2.
越南汉文小说《圣宗遗草》是一部优秀的传奇小说集。其中《鼠精传》摹仿了中国小说《百家公案》中的《决戮五鼠闹东京》,同时,也融入了越南的民族文化。《百家公案》最早刊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而黎圣宗则卒于公元1497年。据此可知,《圣宗遗草》乃伪作,非黎圣宗所作。  相似文献   

3.
《龙图公案》是明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部蕃衍百则的短篇公案小说集。它的祖本即万历年间刊刻的《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但标目和内容都有较大差异,编集者已不可考。名义上是记包拯断案的故事,实际上几乎都不是包拯的事,而是前朝  相似文献   

4.
《绘图迷人馆捉拿九花娘鼓词》是民国时期出现的说唱文学作品,其故事底本是清代小说《彭公案》之部分情节。鼓词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编,内容上,由公案故事变为才子佳人故事;形式上,由叙事文学变为说唱文学。鼓词与小说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上的差异较大,思想主题则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5.
《施公案》是清中叶唯一一部侠义公案小说,它在中国侠义公案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其后的《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影响甚大。《施公案》中绿林好汉走向没落的趋势,奠定了此后侠义公案小说中绿林好汉生存发展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6.
《〈水浒〉公案论》从公案角度研究《水浒》既符合小说本身内容的特点,又对宋代罗烨公案之见沉寂千载之后发扬光大,别有会心,独具特色。公案题材小说的审美特征对于小说审美价值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公案角度研究《水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包公戏与包公小说的关系(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千年的包公艺术史上,元杂剧中的包公戏是其高峰。但宋元说话和说唱的包公故事不仅在故事类型、情节模式、故事细节、人物动作、人物性格形象等等方面,而且可能在音乐与表演形式上,都影响了包公杂剧。也许由于没有文人的参与,在小说成熟的明代,并没产生优秀的包公小说,根据前代包公艺术改编成的包公故事集《百家公案》极为鄙陋,但对明代以后的包公戏有着很大的影响。清代的长篇说书《龙图耳录》是包公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但与其说它是包公小说,不如说是侠义小说。而在清以来兴盛的地方戏中,包公戏或承传前代艺术,或新创,至今仍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在《话本小说概论》中,胡土莹先生曾做过市人小说的钩沉工作,尽管其钩沉出来的小说有些并未被公认为宋元旧编,但这个工作的意义不可小视,其动机则尤可称道。由《醉翁谈录》和其它的文献资料的指引,我以为还可以钩出一些小说,它们极有可能是宋元旧编,或较多地保留了宋元旧编的风貌。 以《一捻金鬼赠太平钱》为例,小说载于《百家公案》第九十九回。《百家公案》成于何时,已颇难稽考,但现行的最早刊本明署着“万历甲午(二十二年、1594)书林与畊堂梓行”。而且,可以断定,它并非此书的初刊本,更非包拯断案故事的祖本。一是,这本子每以“京本”、“补增”为号召,则显然先有“非京本”和未经增补的本子在。二是,这本子的第五十八回“决戮五鼠闹东京”末了有一段注,说“此段公案名《五鼠闹东  相似文献   

9.
《狄公案》是典型的中国公案小说,既有传统公案小说的特点又有诸多突破,高罗佩曾英译此书的前三十回。高罗佩后来还借用其中的主要人物和一些故事情节,进行了改编和扩充,创作了以狄公为原型的大唐狄公案系列侦探小说,展现出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更广阔的社会景观和更丰富的中国思想内容,对传播中国文化、塑造正面中国形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窦耳墩是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和《彭公案》中的一个共同人物。《彭公案》中窦耳墩的事迹是其前半生的简述。《施公案》则是叙写窦耳墩后半生的事情及人生结局。然而,从具体方面来看,《施公案》中的窦耳墩人物形象和《彭公案》中的窦耳墩人物形象仍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公案戏是指在舞台上以表现古代官府官员勘查案件、处理诉讼为主要情节的戏剧文本.公案戏是元杂剧中一种很重要的戏剧类型.著名的剧作家关汉卿就写过<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包待制智斩鲁斋郎>、<钱大尹智勘绯衣梦>、<感天动地窦娥冤>四部公案戏,此外还有孙仲章的<河南府张鼎勘头巾>、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孟汉卿的<张孔目智勘魔合罗>、郑廷玉的<包待制智勘后庭花>以及无名氏所作<包待制陈州粜米>、<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神奴儿大闹开封府>、<玎玎璫璫盆儿鬼>、<崔府君断冤家债主>、<清廉官长勘金环>,等等.  相似文献   

12.
公案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传统题材之一,公案戏在元明时期已经被视为元杂剧的一个重要门类。本文着眼于从《元曲选》《元曲选外编》所存剧本中抽取出来的作为叙事单元的公案文本,以文化研究的视角,解读其中的公案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明代公案小说的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公案小说的编纂》一文发表于《日本中国学会报》(1987年第39集),该文作者是日本山口大学人文学部阿部泰记氏。文中对明代公案小说的编纂、发展脉络作了明确论述和比较考证,也附带提出和我国历来对公案小说评价不相同的观点。从该文可以了解国外研究公案小说的一个侧面,资研究参考。文中涉及的公案小说,除《龙图公案》外,均藏于国外。因此,文中引用的诸公案小说里的文字,只能用日译的还原,尚无法与原文核对。个别字句可能与原文有出入,敬乞读者诸公谅宥。  相似文献   

14.
包公戏与包公小说的关系(下)涂秀虹四万历二十二年(1594),朱氏与耕堂梓行《新刊京本通俗演义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上中下三册,十卷百回。此书封面上下两层,上层之图绘包公审一猿一女,是本书第二回《判革停猴节妇坊牌》的情景。图左右各有一行题句:“日断...  相似文献   

15.
《碧岩录》是宋代文字禅的代表作,具有重要的宗教、哲学、文学、美学价值。《碧岩录》通过对禅宗公案和颂古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诠释,指导学习者参究公案,找出公案中的禅机,从中体悟生命的“意义”。从现代诠释学的角度看来,《碧岩录》的诠释具有超越性、实践性、创造性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2010年8月在乌鲁木齐举行了全国侠义小说研讨会。会议讨论了侠义复仇与过激行为问题;《水浒传》侠义的多向度以及在其中出现的文侠形象;清代公案小说对《水浒》侠义精神的背逆与“伪侠”的出现;清代的女侠与情侠问题;侠义小说中的“混混儿”是侠义的变形。会议还讨论了三派侠义小说的写法及影视改编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玎玎珰珰盆儿鬼》是元杂剧中一部十分独特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关目的安排,曲白语言的运用,以及其中包含的民间鬼神观念和民俗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民间倾向。  相似文献   

18.
公案小说是我国小说的“特产”。从唐代公案小说《苏无名》算起,到清末民初的《带印奇冤郭公传》,已有1200年的历史。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谓:“公案皆是朴刀捍捧及发迹变泰之事。”但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巳将公案、朴刀、捍捧各自分列。明清两代,公案小说尤为众多。后来的公案小说,大多以包公、海公、于  相似文献   

19.
禅宗公案是禅宗与中国佛教其他派系差异性的最突出体现,其采用的对话言说方式更是其独特性最佳外显。禅宗公案的对话是中国对话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论语》、《庄子》中的对话以及西方的对话相较却又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文章重点分析了禅宗公案对话与《论语》、《庄子》中的对话以及与戴维.伯姆所倡导的对话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公案故事的描写,拓展了传统公案小说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小说公案素材的选择,重在描写审案过程、现实主义的笔法和避实就虚、详略互证的写法,突破了公案小说的传统技巧和审美追求,使传统侠义公案小说摆脱了侠义性,更加贴近社会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