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选择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辉  傅梅烂 《软科学》2005,19(1):78-80
基于企业成长的生命周期理论,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各成长阶段的特征为依据,从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视角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进行了全面透视,旨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策略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的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探讨创新资本构成要素,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创新资本的四要素构成模型、创新资本对中小企业成长绩效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创新资本各要素对中小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中小企业应该识别和培育创新资本要素,并通过创新价值链整合提升创新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成长。  相似文献   

3.
赵瑞瑞  张玉明  徐凯歌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911-1920
在经济下行周期,何种政府支持能给中小企业成长带来动能是理论与事务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以中小板与创业板842家民营中小企业的为样本,采用PSM方法分析创新券这一新型政府支持对企业成长的激励效果及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券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其次,在融资约束低的企业和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创新券对成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稳健性检验依旧证实了上述结论。影响路径方面,创新券通过激励产学研知识共享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与创新效率以推动企业成长绩效的提升。拓展了政府宏观政策对民营中小企业行为的研究,提出了企业新成长动能演化的内在路径,有助于完善和指导政府决策。  相似文献   

4.
从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实践出发,深入发掘创新基金业务链各环节存在的典型问题并进行整体性分析,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视野出发对创新基金下一步发展、定位提出见解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目前,创新基金必须要进行改革和发展,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未来,创新基金在立足加大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力度的基础上要突出对中小企业成长扶持的系统性,促进中小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实现其作为国家创新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5.
从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实践出发,深入发掘创新基金业务链各环节存在的典型问题并进行整体性分析,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视野出发对创新基金下一步发展、定位提出见解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目前,创新基金必须要进行改革和发展,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未来,创新基金在立足加大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力度的基础上要突出对中小企业成长扶持的系统性,促进中小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实现其作为国家创新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创新成长机制的宏观政策体系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日美等国中小企业创新成果成长机制的形成过程,并描述与评论了其中宏观政策的作用效应;总结和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成果成长机制存在的矛盾和障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鲁诚至  刘愿 《科研管理》2017,38(2):77-83
本文从区域创新网络与异质企业集群成长互动视阈研究区域创新。区域创新的关键是突破性创新的实现及其推动的异质企业创新成长。突破性创新的实现离不开开放型区域创新网络支持的异质企业集群推动的差异化市场发现与技术创新试错。以128公路地区为例,区域创新资源是否对中小企业开放、发现和支持异质企业创新成长决定了区域兴衰。  相似文献   

8.
我国核型结构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创新问题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核型结构产业集群在我国多个产业中广泛存在。其中,中小企业创新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集群创新优势的发挥。通过把美国硅谷与我国此类产业集群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小企业所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容与层次取决于其从事组件的技术空间,而此类集群中小企业组件技术空间会伴随其成长而增大,进而将我国此类产业集群创新问题发生机理归结为广大集群中小企业所从事的组件技术空间极为狭小,又难以完成向更高阶段的过渡与成长。将我国此类集群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进行了划分,总结了阶段特征,并且对其成长过程的瓶颈环节及其障碍因素进行了剖析。从资金资助和创新知识信息源建设两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如何高效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实现成长是中小企业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即兴、拼凑等中小企业常见的行为策略应如何配合资源配置策略同样值得探讨.本文从创新成长和资源单位的视角分析,选择软件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互补型内外部资源配置策略,即外紧—内散型、外松—内聚型资源单位结构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创新成长;即兴策略增强外松型、内聚型资源单位结构对中小企业创新成长的作用,而减弱外紧型、内散型相应的作用;拼凑策略则会增强外紧型、减弱外松型资源单位结构的作用.作为最小的自主活动单元,资源单位及其和行为策略的交互效应是认识企业运营和成长的新视角,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中小企业创新成长的途径与机制,同时对资源基础观等理论提供推进.  相似文献   

10.
渐进式创新是中国中小企业的重要创新战略,然而已有文献关于中小企业渐进式创新影响因素研究还十分缺乏。以浙江137家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验证了中国中小企业渐进式创新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网络位置、网络契合和创新潜力,并且这三因素之间具有叠加性,即后一因素影响机制的发挥需要前一因素作为基础。研究结论给出了中国中小企业渐进式创新策略实施的边界条件,为中国中小企业突破创新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作用举足轻重。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信息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信息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基本概况。从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研发管理、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等方面综合评价了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现状,以期为我国信息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基本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是影响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论文介绍国外发达国家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措施经验,剖析江苏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开展情况,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促进江苏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和信息主导的时代,中小企业也当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回顾以往的研究后,本文从技术差异化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组织协作能力,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小企业内在创新能力,认为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势主要在价值链的中下部。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需要加强从资金、人才、创新组织、以及创新活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其风险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风险是制约和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正确认识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及其风险,对于提高中小企业创新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阐述了主要创新模式及其特点,通过调研数据说明了中小企业选择不同技术创新模式的原因;比较分析了不同模式及其在不同的创新阶段的风险大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珠三角民营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现状,探讨分析了企业的创新动力障碍,并从微宏观角度提出了完善珠三角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建议和操作措施,为在提高珠三角民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企业和政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珠三角民营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现状,探讨分析了企业的创新动力障碍,并从微宏观角度提出了完善珠三角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建议和操作措施,为在提高珠三角民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企业和政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朴素式创新的起源与发展入手,以比亚迪公司为例,分析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模式和特征,构建中小企业朴素式创新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剖析中小企业实施朴素式创新的内在运行机理,研究中小企业朴素式创新的流程框架,提出促进中小企业朴素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析及其防范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风险是制约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技术创新风险并加以有效防范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论文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从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技术创新预警与评价、企业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模式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军  鲍璇 《软科学》2005,19(3):85-87
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性因素及其成因,以分工及专业化组织理论为依据,构建了中小企业基于合作的一体化创新实现模式,并分析了其运行机制,希望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效实现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黑龙江与部分发达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模式进行简要比较,并着重从目标定位、系统结构、运行机制、政府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找出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吸收发达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模式方面的长处,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