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庄子》形容词兼语句共有36句,分为五种句型,其最基本的句型结构模式是:S+PV1+OS+PA2。其余的各种句型可以看作是它的变体。此外,兼语句有时还和连谓结构组成多重复杂的谓语句,其结构模式有两种:S+PV1+(OS)+PA1+“而”+(Adv+)PA2/PV2PV(+O);S+PA1+O+PV2+(OS)+Adv+PV2+O。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全面分析句式“NP+VP+AP”(NP为名词或名词短语,VP为动词或动词短语,AP为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中“VP”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3.
类型一 those后接形容词(短语)作定语 those后接形容词(短语)作定语时,通常可视为一个省略的定语从句(即定语从句省略了“用作主语的关系代词+系动词be”).如:  相似文献   

4.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英语存在句的基本结构为"there+基本句型",即"THERE+BE+NP+NPL/T",其复杂结构为基本结构+扩展部分,后者且称X段,即"THERE+BE+NP+X+NPL/T",或"NPL/T+THERE+BE+NP+X",X段可为形容词短语、过去分词短语、现在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或从句,充当定语修饰主语(NP)。从基本句型句到存在句的转换含三种,四至五步可成;从存在句到基本句型句的回归检验也含三种,五步即成。  相似文献   

5.
存在句(NP1+V着+NP2)表示"某处存在某人或某物",句尾的存在主体(NP2)在句法结构上常常是一些表示无定性的数量短语、专有名词①、光杆名词、名词性短语或少数抽象名词或短语,但是不能省略或不出现。以谓语动词(VP)为中心,探讨不同的谓语动词和存在主体之间不同的结构形式、语义关系以及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6.
英汉心理动词的对比分析显示.英汉心理状态动词和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基本句式分别为:S(感受者)+V(心理状态)+O(客体),S(使役者)+V(心理使役)+0(感受者)。汉语心理动词句式还包括“把”字句、“对”字句和兼语句式S(感受者)+V(心理状态)+0(有生客体)+V。英语心理使役表达主要通过词汇手段来实现,而汉语中多用兼语式的使役结构。英汉心理动词的主语选择由心理动词的语义成分、论元结构和人类视角所决定。  相似文献   

7.
一般现在时是描述现在或经常性动作或状态的时态。 一、一般现在时的结构 主语+系动词be+介词短语,名词/形容词 主语+动词原形/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其它  相似文献   

8.
一、考查“A+谓语动词+as+形容词或副词+as+B”在这一结构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形容词或副词要用原级;(2)其为否定形式时,前面的as也可用so;(3)谓语动词为系动词时,用形容词原级;谓语动词是行为动词时,用副词原级。  相似文献   

9.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V+O1)+O2”结构中的动宾动词“V+O1”是由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动宾短语发展演变而来的,这些动宾短语经过结构上的凝固,意义上的融合、磨损,然后在较高使用频率的推动下,完成其词化过程,固化为动宾动词。  相似文献   

10.
A+V+O结构层次的分析,不应该孤立地就A+V+O的结构论A十V+O结构,而应该把它放在更高一级的语言单位——句子里来考察。对状语性质的认识,是正确分析A+V+0结构层次的关键。状语是修饰、限制述语及其连带成分宾语的,所以在通常情况下,A+V+O结构层次作A+(V+O)切分。只有在特殊条件下,即助动词作状语,单音节词在单音节动词前作状语(程度副词“很”、“十分”、“非常”作状语和单音节形容词作述语者除外),动词述语与宾语之间有逗号或冒号隔开时,A+V+O结构层次才作(A+V)+O切分。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一般认为,“所以VP”中“所”是“以”的宾语,并且有学者主张,这种结构中“所以”是介宾词组,其充当VP的方式状语。文章通过对“所以VP”的考察认为,“以”的宾语并非其前的“所”,而应是“以+(之)+VP”中的“之”。在“以+(之)+VP”前通过添加标记词“所”而使其仂语化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重复或因为人们皆明白“之”之所指,因而也就隐含了“之”。“所以(之)VP”具有名词性,“所以”也具有名词性。“所以”不是“介+宾”结构,而是一种跨层次间的句法组合。  相似文献   

12.
“NP+V+(不)得/C”是指两类构式,一类为表可能的“NP+V不得”;一类为表状态的“NP+V得C”。受事成分在“V不得”、“V得C”这两类述补结构中前置,是受动词、得、补语的凝固化、补语形容词的指动性、补语对述语动词的评价性特征等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及语法化学说的理论,分析了“动+儿”、“形+儿”、“名+儿”这几种结构,说明了其中“儿”语素的性质,提出现代汉语中存在着构形语素“儿”和构词语素“儿”,阐述了构形语素“儿”和构词“儿”语素在功能上的差别,给出了判断这两类“儿”语素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处所”短语在句中可作状语、补语和定语,占据五种句法位:主语前、谓语动词前(无主语)、主语后谓语动词前、谓语动词后以及定语中心语前。对韩国学生来说,几种句法位中以谓语动词后的句法位最难,其使用规则也影响学生对其他句法位的习得,应加强“在+处所”短语后置于谓语动词的规则教学。另外,几乎所有句法位都存在方位词的误代、误加和遗漏,“在”的遗漏及与其他相关介词的误代;主语前和主语后动词前两种句法位存在较多错序:定语中心语前“的”的遗漏较严重。这些在对韩汉语教学中都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5.
连词“以免”最初是“连词‘以’+动词‘免’”的非句法结构。“以免”最初连用在先秦,词汇化的过渡阶段在宋代,发展和成熟在明代和清代。“以免”的词汇化是句法、语义、语用和韵律等方面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讲解王力先生《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其中的个别注解经过反复推敲,终觉可使更加完美。《韩非子·五蠹》"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中,结合当时社会实际,"寡趣本务而趋末作"当为当时常见之现象。"以"是解说这句话的关键,当释为连词"因为"。  相似文献   

17.
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对“数+量+动”结构进行分析。在典型构式“数+量+名”的基础上形成的“数+量+x”构式,其构式义有三项内容,即1、“数+量”对“X”进行计量;2、构式整体上是名词性的。且这种名词性不随其内部成分的变化而变化;3、X位置上的词语在该构式的层面上表现为名词性。而在语义层面上这个位置上的词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等。因此,“数+量+动”作为非典型构式,是典型构式“数+量+名”的继承和引申,其“动词”及整个结构的名词性是“数+量+X”这一构式赋予的,是一定认知机制制导下构式压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从make一词的使用入手对85篇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英美文化系一年级学生的习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借以探讨中式英语在英文写作中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较多地使用make+名词作宾语和make+sb./sth.+形容词、动词的过去分词或名词作宾语补足语;(2)母语负迁移和过度使用目的语原则导致的误用make的情况极不显著。要避免中式英语现象,就要给学生大量的规范目的语输入。  相似文献   

19.
李斯《谏逐客书》一文中的“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以客之功”,即“以客为功”——句中之“之”犹“为”,应是一个泛义(意义广泛的)动词,这里可具体解为“成就”、“取得”、“建立”之类的意思。“功”,名词,功业义。“以客之功”意即“凭借客卿成就(取得、建立)功业”之义。目前流行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权威的训释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