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德诚  严海风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6):660-662,666
分析与诊断男子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参数,对提高我国男子铅球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定2004年"菲普莱杯"全国田径大奖系列赛(南京站)男子铅球比赛前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台JVC9800高速摄像机以50?fps的速度同步拍摄,运用德国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进行图像解析.研究结果显示:最后用力阶段铅球出手速度、出手高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铅球出手角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女子铅球技术优化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具有世界水平的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的54组测试资料为依据,选用多种回归模型,讨论了铅球成绩与出手速度、角度和高度的关系。并用岭嵴分析给出了不同水平的铅球成绩最大值及与其对应的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的最佳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滑步推铅球最佳推力角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滑步推铅球与原地推铅球是有差别的,滑步推铅球的出手速度和出手角是由预先速度、推球速度和推力角共同决定的、本文根据速度合成和斜抛物体运动规律计算表明,滑步推铅球的最佳推力角约为45°,运动员要以45°的角度猛力推球才能获得最佳投掷  相似文献   

4.
铅球投掷最佳出手角度推断的假设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铅球投掷远度完全由出手参数所决定。假定出手速度不变,推算出的铅球最佳出手角度为42°的结论是值得怀疑的。笔者采用统计学的假设检验方法对此立论加以证明,认为优秀运动员的理想出手角度为37°~39°  相似文献   

5.
铅球飞行参数即时反馈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球飞行参数即时反馈系统"利用减影技术,用两个CCD窄缝像机,对铅球飞行轨迹上的两个点的高度与时间实现了实时检测。在给定出手高度的条件下,计算机分别计算出铅球的出手角度、出手速度、最佳出手角度等飞行参数,然后提供一个角度大于或偏于最佳出手角的反馈信息。下一次投掷时,系统能够根据上一次投掷的情况给运动员提供一个建议,即出手角度应该高一点或低一点。实验研究表明,该系统能够做到实时检测、实时反馈,是一台运动员技术训练的理想辅助器材,该设备尤其适合于具有较高水平的铅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6.
英语宝典     
《中华武术》2014,(9):64-64
正铅球一般特征影响运动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铅球的出手速度,世界上许多优秀铅球运动员的出手速度都能超过14米/秒。腿、躯干和手臂肌肉的伸展用力,对铅球的加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推铅球最佳出手角度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数学角度对铅球出手前的运动过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并对一般抛射运动规律进行数学逻辑分析。结果表明铅球出手速度与出手角度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变化关系;该关系是影响和制约铅球抛射运动的约束条件。这一结果提示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间的合理配置是铅球获得最大远度的最佳出手角度。  相似文献   

8.
肖林鹏 《体育科学》2002,22(4):69-71,102
背向滑步推铅球双脚支撑技术阶段是获得铅球出手初速度的重要环节,以生物力学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双脚支撑阶段相关运动环节及铅球的速度节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右膝与左踝速度是影响铅球运行速度的最重要因素,建立了有关运动环节速度节奏与铅球速度之间的数学模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铅球速度的评价和预测。建议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应加强双脚支撑阶段,各有关运动环节速度及其运作结构改进方面的训练,并特别重视双脚支撑阶段运动员铅球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再论推铅球的出手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过去,国内外人士对投掷角度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已不存在什么争论了。然而,当我们研究运动员推铅球时关节速度而涉及到这个问题时,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在推铅球出手角度问题上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通过我们对国内5位优秀运动员进行的运动生物力学影片分析(参《初析国内6位优秀运动员滑步推铅球技术中身体几个关节速度的变化》郭洁,白小奇),发现他们的出手角度平均  相似文献   

10.
力量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铅球运动员培养与成材的关键问题,是专项运动成绩迅速稳定地持续提高的保证。从技术原理来讲,铅球成绩取决于三个因素:最快的出手速度、适宜的出手角度以及符合个人特点的出手高度。只有当运动员的快速力量水平和投掷技术都得到良好发展时,才能在投掷过程中处理好以上三个因素,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1.
推铅球是一项集动作速度、力 量、爆发力和协调能力于一身的重器械力量性投掷项目。推铅球的成绩主要取决于铅球离手瞬间所获得的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由于铅球重量较重,要想获得优异的推铅球成绩,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力量、爆发力、速度和技术发展水平。也就是说推铅球不仅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三维录像解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对第11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决赛前八名运动员最好成绩投次进行关键运动技术研究,获取她们的部分关键运动学参数,同时和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的相应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背向滑步转身跳投技术按整体动作结构可分为后摆、滑步、过渡、双支撑和最后出手投掷五个阶段。2本研究再次证明了出手速度与比赛成绩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5。而出手角度和其他运动学参数与成绩呈中低度相关。3.本届全运会中冠军巩立娇6次试投平均成绩为19.60±0.46m;平均出手速度为13.47±0.24m/s,与世界级选手接近;平均出手角度为33.99±1.23°,低于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平均出手高度为2.03±0.03m,距离抵制板的水平距离平均为-0.03±0.08m。4.前3名运动员李玲、李梅菊和巩立娇最好成绩投次质心最大分别为速度为2.84m/s、2.65m/s和2.91m/s,质心最大速度与成绩相关性不大。铅球的出手速度为12.69m/s,13.31m/s和13.84m/s,出手角度为38.5°、35.5°和33.9°,铅球的出手高度为2.09m、1.98m和2.06m。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三维录像解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对第11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决赛前八名运动员最好成绩投次进行关键运动技术研究,获取她们的部分关键运动学参数,同时和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的相应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背向滑步转身跳投技术按整体动作结构可分为后摆、滑步、过渡、双支撑和最后出手投掷五个阶段。2本研究再次证明了出手速度与比赛成绩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5。而出手角度和其他运动学参数与成绩呈中低度相关。3.本届全运会中冠军巩立娇6次试投平均成绩为19.60±0.46m;平均出手速度为13.47±0.24m/s,与世界级选手接近;平均出手角度为33.99±1.23°,低于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平均出手高度为2.03±0.03m,距离抵制板的水平距离平均为-0.03±0.08m。4.前3名运动员李玲、李梅菊和巩立娇最好成绩投次质心最大分别为速度为2.84m/s、2.65m/s和2.91m/s,质心最大速度与成绩相关性不大。铅球的出手速度为12.69m/s,13.31m/s和13.84m/s,出手角度为38.5°、35.5°和33.9°,铅球的出手高度为2.09m、1.98m和2.06m。  相似文献   

14.
王涛 《中华武术》2000,(3):13-13
滑步速度对推铅球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滑步距离短使滑步速度提高受到 了限制。而有关资料表明,即使优秀运动员对 滑步速度的利用率也只有30%-40%。因此, 如何提高铅球运动员滑步速度的利用率问题, 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一、铅球在出手前的运行应符合弹道原理 (一)根据弹道原理,运动员在滑步时, 只有使铅球的运动轨迹与最后用力方向趋向一 条直线,才能使铅球出手初速度更快,从而使 铅球飞出距离更远。也就是说,要想使推铅球 成绩更好,运动员就应该尽力使铅球在滑步阶 段和最后用力阶段所获得的速度方向在一条…  相似文献   

15.
一、万能直角计算尺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铅球投掷的远度主要取决于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三个因素。在训练和比赛中,如果能用简便方法及时地获取这方面的反馈信息,教练员就能够及时对运动员的技术和能力进行较客观地分析,以便有目地的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许晶 《中华武术》2021,(1):51-52
铅球作为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之一,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协调性和肌肉发力时间、强弱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而想要取得好的铅球比赛成绩,"速度"训练必不可少。这里指的"速度"并不是跑的速度,是各个铅球动作执行环节的"速度",如出手速度。本文以此为研究焦点,提出针对青少年铅球运动员的"速度"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选定进入2013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女子铅球决赛运动员巩立姣最后用力阶段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右侧技术中,右踝关节蹬伸比较积极,右膝角幅度大整个右侧各关节伸展比较充分;左侧技术中,左膝角偏小,蹬伸幅度、左膝关节缓冲幅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一致;最后用力阶段各环节特征技术中,左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速度、右髋速度、右肩速度都低于3位优秀运动员,而铅球出手瞬间右肩速度、右肘速度较强,另外最后用力出手瞬间,出手高度和出手速度都低于我国3位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相应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投掷铅球简化为质点作抛物运动,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明确了投掷距离与铅球的初速度,出手角度以及出手高度等因素间的数学关系。并应用高等数学的微积分理论,求得出手高度及初速度一定的情况下,相应的最佳出手角度及最大投掷距离,为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选定进入201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女子铅球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员有右肘关节提前用力的不合理现象,右下肢蹬伸不够充分;铅球出手瞬间,左髋伸展不充分,左踝角和左膝角的蹬伸幅度不够充分;最后用力距离短,铅球出手高度、速度与优秀运动员相比,有较大差距。通过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与分析,找出差异,促进我国女子铅球运动不断提高,早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2009年第十八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前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过渡阶段的技术特征。结果表明:在过渡阶段6名研究对象的铅球速度呈上升趋势,一直延续到铅球出手;6名研究对象在过渡阶段身体重心速度与铅球速度不具备显著性相关关系,左膝速度与左髋速度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右膝速度与右髋速度不具备显著性相关关系;且研究认为过渡阶段身体重心的运动速度与铅球的运动速度的重合点,是运动员对铅球施力时机的判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