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要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塑造学生的灵魂。教材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思想,精辟的道理,感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这些都给以学生极大的教育和感染。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文”、“情”、“道”达到和谐的统一。   一、理解和鉴赏词句,品味文中之“道”   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这就是“道”之所在。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不是直接阐述给读者的,而是通过语言文字作具体形象的描述。因此,如何透过语言文字,把握和理解作者的…  相似文献   

2.
导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首先得感受到教材的思想美、人情美、语言美、自然美、结构美……不矫揉造作,动之以情,才可能对学生导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时,语言就会产生情感的冲击波,这是发自肺腑的心声吐露,自然能叩开学生的心扉。这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文章及其作者的感情基调。讲课时,教师用情真意切的话语引导学生剖析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将课文中的情思形象再现出来,传递给学生。教师应捕捉课文的“动情点”,善于“披文以入情”,以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创设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3.
一、发现写的秘密,学得有趣有效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阅读教学,要带领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这话既形象又精辟。所谓“来”,是指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把握文章的内容、情感、主旨;所谓“回”,是指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懂之后,再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写的。我们当下的阅读教学,一般重视带领学生“来”,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名家名篇之作,无论是文字的推敲、情感的表达,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如何诱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把学生带人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去.得以再现“形象”、激起情感、领悟义理。使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审美共鸣?我们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诱发技巧。  相似文献   

5.
《猫》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先生平实的语言文字以及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足以使之成为一届又一届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每次教学这篇课文,我都是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猫性格的古怪和淘气可爱,进而体会作者发自内心的对猫的喜爱之情。这次,我改变了教学思路,从作者对猫的情感入手,让孩子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谈谈对猫的印象以及作者对它的感情。孩子们的直觉很敏锐,很容易  相似文献   

6.
人的思想只有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对小学生来说,打开小学语文课本,课文大都通俗易懂。因此,语文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多一些对文章整体韵味的把握,多一些对语言文字感情色彩的感悟。适当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感受,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读。学生入情入境后,必然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文章的韵味,达到“情深深、意切切”的境界。一、情感导入,入情入境。教学过程是以富有感情的学生作为主体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离不开情感因素。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能够促使学…  相似文献   

7.
张爱民 《辽宁教育》2003,(11):43-44
一、学生角色与作者角色的变更 文章是作者生活与情感、知识与经验、志趣与理想等交融后的产物,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为此,文章中往往有不少语言文字、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聚焦点,蕴涵丰富,语义深刻,学生很难从视觉上、听觉上,从感官上、心灵上,给自己以“真正”的撞击。只有相机引导学生适时变换思维角色,置身课文描述的情境,抓住聚焦点进行思维的放飞,才能在相互的讨论、迁移中,与作者想在一起,深刻地感受语言的内蕴,理解语言的意义。阅读《挑山工》,一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感受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村的思想内容,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起到应有作用。一、感情朗读.感知爱国情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我们都要从读入手,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叶老说:“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要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教学中,通过对课文进行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以声传情,以情动人,使作者的情是与学生的情感达到心灵上的共振,充分领悟其强烈的爱国激情。如教学《十里长街送…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感情也就是对事物所产生的爱、憎、喜、怒、悲、欢等心理反应。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学方法方面强调了情感教育和学习兴趣教学,力求儿童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科学、善学的态度,克服简单说教、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那我们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然而然地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过程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是求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手段。纵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因此,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体验,并以之去感染学生,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句话告诉我们,情感是一篇文章的主旨,“缀文”是写文章,“观文”是读文章;观文入情,强调阅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语言的理解与情感的体味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透过文章的词句与作者的情感相契合,在指导学生品味理解时,把教材的思想因素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使语言文字的教学和思想教育相辅相成,协调同步。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词句,达到入情之目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导形悟情 我们知道,鲜明的形象性和具体性是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其情感是伴随着具体、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而不断深化的。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依据教材,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想象出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并把语言和画面结合起来,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  相似文献   

12.
一、努力通融三方情感,拨动情弦   上课时,目光炯炯,神采奕奕,感情真挚,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面容和蔼,语调亲切,适时投注期待鼓励的目光,给学生如坐春风的喜悦。同时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讲课时,用情真意切的讲述引导学生剖析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忘情地进入角色,将艺术作品的情思、形象再现出来,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更深更多的情感共鸣。   二、充分挖掘情感因素,激发情趣   1.以生动形象、情感丰富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教师应捕捉课文的"动情点",以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  相似文献   

13.
《荷花》这篇抒情写景的文章,是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在接到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时,通过研读文本,我发现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教学本课我紧扣“美”字进行,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让学生感悟荷花是鲜活的画、流动的诗,并展开丰富想象,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追求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价值观。语文教学不仅是单纯的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的丰富,学生阅读体验的产生,有赖于对文章语言文字及文章人文意蕴的品味,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所蕴涵的深意,感悟作者所揭示的深刻道理,进行认识与感情的升华,尊重生命,弘扬个性,触动心灵,理解生命的真谛与生命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贾碧霞 《现代语文》2014,(10):117-118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大部分课文都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凝聚作者心血和生命的名篇佳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通过朗读进入文本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相融的审美境界,获得或赞美崇敬、或怜悯同情、或憎恶鄙薄等不同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情操得到陶冶。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了不少文艺性作品,这类课文大多富于感情色彩,艺术形象鲜明,多是名家名篇。教这类文艺性课文,要善于发掘和揭示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探寻作家隐慝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倾向,善于把情感点化出来,呼唤出来,以打动学生的心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掘文艺性课文的情感因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开掘情感表现的凝聚点在文艺性课文中,往往有那么一处是作者情感表现的凝聚点。抓住了这个凝聚点,学生就能贯通首尾,由表及里,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与情感基调,领会文章的内涵。文艺性课文情感的凝聚点常常体现在: 1.文章情节的高潮处。文章情节的高潮,往往是情  相似文献   

17.
语感主要是指人对言语的感知、领悟和对语言文字的迅速理解能力,是构成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郭沫若先生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和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关键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提供的情境,并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注重情感体验。一、启发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像,感知语言形象文章是作者将自己对生活…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的板画不但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头脑里想象的景物由模糊、缥缈变得清晰、明朗,以帮助学生领悟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就教学《林海》这篇课文谈板画的运用。一、以画会意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能使学生准确感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义。运用版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林海》第二自然段开头一句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不一样。”怎样“大不一样”呢?大兴安岭的“岭”是那么“温柔”,而秦岭的“岭”却是那么…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将文字化为心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只有静心读书,静心思考,在脑海中将文字化为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因此本课设计中,特别强调学生边读边在脑中“画画”,边读边在脑中“放电影”。  相似文献   

20.
激发学生情感提高教学效果武凤霞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的学科。作者在文章中,总是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感情的,因而,引导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沟通,对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准确理解教材,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是极为有益的。但是,教材中的某些课文所讲的人和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