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页岩气藏CO2吞吐过程中,水力裂缝处于循环载荷作用下时,极易发生不可逆变形(变形滞后),影响吞吐效果。本文旨在建立考虑水力裂缝变形滞后的页岩气藏CO2吞吐流固耦合模型,形成相应的高效求解方法,并开展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以揭示变形滞后对CO2吞吐的影响规律。创新点:1.建立考虑水力裂缝变形滞后、复杂裂缝系统和特殊流动机理的页岩气藏多组分流固耦合模型,并形成相应的三维高效数值模拟技术;2.揭示水力裂缝变形滞后对页岩气藏CO2吞吐的影响规律。方法:1.建立考虑水力裂缝变形滞后、复杂裂缝系统和特殊流动机理的页岩气藏多组分流固耦合模型;2.基于结构化网格构造高效稳定的多组分流固耦合模型数值求解算法;3.通过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揭示水力裂缝变形滞后对页岩气藏CO2吞吐的影响规律。结论:1.水力裂缝变形滞后会阻碍CO2注入期间裂缝渗透率的恢复,对CO2吞吐有负面影响;2.较低的初始水力裂缝导流能力和生产压力、较晚的吞吐启动时间、较高的注入压...  相似文献   

2.
致密油藏产量递减快,补充能量困难,为了提高致密油藏的开发效果,基于CMG-GEM软件模块建立了3种三维井网模型,模拟了水-气(CO2-N2)交替驱油过程中CO2-N2的比例、水-气(CO2-N2)转注时间、注入量、注入压力及混相程度对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性致密储层衰竭式开采产量递减快,能量亏损严重;水-气(CO2...  相似文献   

3.
“甜点区/段”的评价和预测是致密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和难点。致密储层甜点分类评价和开发方式的优选至关重要。为探索致密油藏有效开发方式,以南堡凹陷典型致密油富集区G断块Es33Ⅴ油组油藏为研究对象,以砂体结构和经济评价为约束,建立储层甜点分类评价标准,将储层纵向上划分为5套甜点段,平面上划分为Ⅰ、Ⅱ、Ⅲ类甜点区,其中Ⅰ、Ⅱ类为重点甜点区。通过理论研究、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采用长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衰竭开发,适时转为二氧化碳吞吐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后期通过二氧化碳重力驱提高采收率,兼顾碳驱油碳埋存“双碳”目标。力争实现南堡凹陷致密油藏的规模有效动用,同时也为致密油藏甜点分类评价和高效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水驱油剩余油分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油藏水驱油微观机理及不同井区的水驱油影响因素,将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和核磁共振技术相结合,对不同井区岩样不同阶段水驱油后剩余油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分别对文昌区A、B井及涠洲区C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驱油前,小孔隙基本不含油,油主要分布于中等孔隙和大孔隙内;水驱油后,A井和C井驱油效率中等孔隙高于大孔隙,岩样表现为亲水性,中高渗储层非均质性强,使得大孔隙驱油效率低;B井大孔隙驱油效率远高于中小孔隙,注入水主要波及大孔隙,难以波及中小孔隙。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增加驱替速度可以增加采收率。长期水驱可以增加油藏采收率,亦可通过调剖、堵水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水驱油开发潜力。因此对于中高渗储层来说,通过对不同孔隙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注水开发方式,提高油田的动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奖励》2012,(4):57-59
塔河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注水替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完成人员:窦之林、王世洁、梁尚斌等 该项目针对油藏缝洞发育、储集体导流能力强、毛管力弱的特征,创造性地提出了单井吞吐注水替油的开采方式,总结出了一套注水替油实施井的优选原则和评价注水替油开采效果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模拟实验是指在科学研究中,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实验,需要通过模拟的方法建立研究对象的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揭示其本质和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化对薄互层层间干扰规律的认识,明晰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用恒速法对人造三维胶结物理模型进行水驱油试验,研究了层间严重非均质条件下各类储层的水驱条件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合注的情况下,高渗模型在进水量、速度、动用程度都明显大于低渗模型,渗透率级差较小的两个高渗模型相互干扰,且受重力影响注入水沿底部推进明显,关闭高渗模型可有效改善低渗模型的水驱效果,因此应尽量控制渗透率级差,合理组合层系和控制压差以提高采油效果。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实用性强,更符合油田实际,所得规律认识对于相似油田的实际矿场生产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计算机模拟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实验为例子,说明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可以作为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注水开发油藏最终采收率通常虽然只有原始地质储量的30%~40%,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注水开发仍然将是油田开采的主要生产方式,因此提高注水开发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水在不同驱替位置的油相驱替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发现油相分布不同驱替效率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模拟实验是指通过设计与原型(自然现象或过程)相似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来间接地研究原型规律的实验方法。通过建构模型对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或过程进行动态的模拟,符合“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也是一种活动过程”的新课程理念。本文介绍了关于自然选择的课外模拟实验,涉及到活动准备、方法步骤、分析讨论等方面内容。通过该模拟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如何共同对物种起作用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模拟实验是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增加的一种新实验类型,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通过模拟的方法制成研究对象的模型,用模型来代替被研究对象,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实验研究.由于生物学中很多研究对象在中学直接用来进行实验非常困难或者不可能,因而模拟实验成为中学生物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多学科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手段建立起来的分子模拟方法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分子模拟方法是在分子、亚分子、原子甚至电子结构层次上了解基本生命现象和揭示生命的本质规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并能够从理论上有力地补充和说明实验结果。在医学院校研究生分子实验室建设中引入分子模拟实验平台已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3.
该文设计了CO2-水注入驱替致密油的仿真实验,引入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了水驱、CO2驱和CO2-WAG驱替纳米孔道内致密油的微观动力学过程,研究了驱替过程中的气、水、油的流动行为、所受阻力及各组分之间的微观相互作用,分析了三种驱替方法的驱替效率、驱替速率和临界驱动压强。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本实验深刻理解了油气田开发的不同驱替方式的微观过程以及不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驱替过程的影响,掌握了研究油气田开发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创新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规律提供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辅助教学,教师因而少做或者不做演示实验.这些轻视演示实验和滥用多媒体模拟实验的做法,对物理教学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林荣 《考试周刊》2015,(20):137-138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多媒体模拟实验则是在真实物理实验基础上的虚拟再现。虽然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学克服了器材实验教学的许多弊端,给物理实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能仅依靠多媒体模拟实验,而不亲自做实验。否则,就会给学生不真实的错觉。多媒体模拟技术应该用于弥补物理器材实验过程中的不足,而不应该盲目模拟。所以,只有实现物理器材实验与多媒体模拟实验的优势互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生产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将真实物理模拟实验与虚拟数值模拟实验相整合,设计了实验工艺流程和装置,对全尾砂压缩固结充填技术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固结强度测试、平面物理模拟、三维数值模拟等方法,对不同载荷条件下充填体的力学特性,以及上向分层充填采矿过程中充填体、矿体、围岩的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崩落采矿法挤压爆破作业中的爆破质量,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法和数值模拟实验法对中深孔挤压爆破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实验。基于矿岩爆破破碎机理和相似理论,优化了实验方案,设计了实验工艺流程和实验装置。进行了可爆性实验、物理相似材料模拟爆破实验和三维数值模拟爆破实验,对不同装药结构和爆速条件下岩体的破坏效果、应力场变化和爆破能量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爆速炸药在应力作用、裂隙形成和破坏效果方面均优于低爆速炸药,孔底起爆和孔内布设全长导爆索有利于改善爆破质量。实验成果可以为中深孔挤压爆破质量控制技术的实验研究和实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谈财经专业模拟实验室建设的原则盖国凤王义山模拟实验是一种间接实验,先设计出反映对象属性的模型,然后用实验手段作用于模型,通过模型实验了解对象的性质及其变动规律。在财经专业的教学中模拟实验可以广泛应用各种模拟方式,但应用较多的还是功能模拟,即以控制论为...  相似文献   

19.
姬塬油田长8油藏平均渗透率相对较低,储层弱水敏、弱速敏,注水后水润湿性增加,近井地带结垢导致注水压力升高,欠注问题严重。针对姬塬油田长8油藏储层特征,研发低伤害、无二次沉淀酸液体系和防垢型表面活性剂段塞体系,引入特种疏水降压增注液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形成一套适用于长8油藏的润湿反转降压增注段塞体系,并对其配伍性能、吸附性能、接触角变化等进行室内评价。经分析可知体系稳定,且疏水材料吸附性良好,有利于隔水防膨,注水驱替启动压力和水流阻力降低,从而延长措施有效期。现场应用表明该注入体系满足配注要求,且措施实施后研究区单井注水压力明显降低,累积增注32893m^3,增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其战略地位日趋重要.渗吸驱油是典型非常规致密油藏的重要开发方式之一,而目前实验教学中缺少相关综合实验设计.该文设计了接触角测定、计算机分子模拟和渗吸驱油综合实验,对表面活性剂和盐混合体系的润湿反转效果和提高采收率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发现混合体系能显著降低亲油石英片表面的接触角,同时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