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开发了金纳米粒子液体状薄膜SERS基底,探讨了加入顺序、促进剂浓度、加热温度和卤素离子修饰对SERS基底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液膜SERS基底组装的关键是界面上的纳米颗粒和油相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将金纳米粒子(Au NPs)与油相(己烷)先混合再加入促进剂(四丁基硝酸铵)的顺序制得的SERS基底活性最好;促进剂浓度为10mmol/L时所得到的SERS信号最强;在不影响SERS信号的情况下,将加热温度从室温提升至80℃,可将制备时间从12 h缩短至40 min;加入20mmol/LKBr修饰有利于提升SERS信号。在以上优化条件下,建立了菲(Phe)、芘(Pyr)和蒽(Ant)三种多环芳烃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化学沉积将铂纳米颗粒固定到碳纤维微电极上,制备了一种新型铂纳米颗粒修饰微电极.将铂纳米颗粒修饰微电极与毛细管电泳联用,对抗坏血酸进行了检测.探讨了铂的电沉积时间、电位,氯铂酸的浓度,缓冲溶液pH、浓度,检测电势和分离电压等对该电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线性范围为1.0×10-6~8.0×10-6 mol/L和8.0×10-6~1.0×10-3 mol/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1和0.999 2,信噪比为3时,检出限为8.0×10-7 mol/L.利用该电极实现了果汁中抗坏血酸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3.
以仲钼酸铵和硝酸为原料,采用液相化学法制备超细MoO3.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及浓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性能优于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添加浓度为1.8mmol/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时,能够制备出分散性较好、粒径为100nm左右的球形超细MoO3粉末.  相似文献   

4.
通过改变反先驱体中氯金酸含量,用水热法实现不同数量金纳米颗粒在活性炭表面的负载。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分析仪(IR)、同步热分析仪(TG)、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所得材料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可实现不同数量金纳米颗粒在活性炭表面的均匀负载。负载金纳米颗粒在对活性炭组成影响不大的情况下能有效提升活性炭的热稳定性。随着负载量的增加,金纳米颗粒附着在活性炭的孔洞上引起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逐渐减小。将活性炭负载金纳米颗粒的复合物对苯酚进行吸附处理,通过调整负载金纳米颗粒的数量可对活性炭吸附性能进行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5.
以次亚磷酸钠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法制备银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对其进行了晶相、结构、形貌及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大粒径纳米颗粒存在层状孪晶及表面突起结构,而小粒径粒子多为热力学稳定多面体结构;纳米粒子制备的拉曼基底的扫描电镜表征显示,相邻纳米粒子间距较小(10 nm),纳米颗粒表面粗糙。拉曼测试显示,银纳米粒子基底能显著提高罗丹明6G的拉曼散射信号。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的纳米粒子表面粗糙,裸露较多的高自由能晶面,粒子间距较小对材料的高SERS活性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6,(6):91-93
建立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光学活性评估茶叶抗氧化活性的新方法,其原理是基于茶叶中的还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氯金酸,得到具有特定光学性能的金纳米溶胶.使用0~40 m L绿茶提取物与浓度为60 mmol/L氯金酸溶液在室温下反应,制得的金纳米溶胶在530 nm处的吸光度与所用提取物的体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平方值为0.993 79.利用此方法对5种茶叶提取物进行测试.初步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茶叶的抗氧化活性具有明显差异,530 nm处的吸光度介于0.076~0.357之间.在测试的样品中,普洱生茶和绿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纳米金颗粒生长和凝聚过程由于高温加热和反应速度快,难以利用常规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和监测。以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胶体金以及氯化钠(NaCl)诱导纳米金颗粒凝聚为研究体系,通过自行搭建的光纤光谱仪系统对纳米金颗粒高温合成和凝聚过程中的吸收光谱进行实时监测,并用透射电镜(TEM)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实时吸收光谱不仅可以用来表征金颗粒大小、形貌和分布,而且把纳米金颗粒微观状态的动态变化也体现了出来。该方法提供了一种研究胶体纳米材料制备及稳定性监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金标银染基因检测方法中杂交信号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金标银染基因检测方法中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DNA杂交信号的途径. 在"三明治"杂交系统中, 着重研究了氨基DNA探针和纳米金标记巯基DNA探针对杂交的影响. 随着氨基探针浓度的增加, 杂交信号增加, 探针达到一定浓度后信号不再增加, 形成一个平台, 说明连接于玻片表面的探针已达到饱和. 由于纳米金颗粒空间位阻效应的影响大于纳米颗粒表面积的影响, 标记的纳米金颗粒越大, 杂交信号越弱. 而随着金标巯基DNA探针浓度的增加, 杂交效率显著增加, 导致杂交信号提高. 优化后的杂交条件为: 氨基DNA探针浓度为125 μmol/L, 纳米金粒径为15 nm, DNA标记后的纳米金颗粒浓度为4. 07 nmol/L. 通过上述杂交条件优化, 可提高杂交银染的信号.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沉积的方式将纳米金固载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得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NG/GCE)。研究了去甲肾上腺素(NE)在NG/GCE的电化学行为,发现NG/GCE不仅对NE有良好的催化和富集作用,而且能将NE和抗坏血酸(AA)的循环伏安氧化峰很好地区分开,可在抗坏血酸共存下选择性测定NE。  相似文献   

10.
以芘为探针、二苯甲酮为猝灭剂,采用稳态荧光探针法分别测定了3类典型表面活性剂增溶芘后的荧光光谱,确定了芘的适宜浓度为1.0×10~(-4) mmol/L,二苯甲酮的适宜浓度为0.4~0.5mmol/L,以373nm与384nm的荧光强度之比(I_1/I_3)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化曲线的突变等结果为基础,建立了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聚集数(N_(agg))测试的荧光光谱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N-二-甲基-N-丙烯基十二烷基溴化胺(ADDB)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自聚集行为.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分子聚集体的大小和形貌变化.当ADDB浓度为10mM/L、温度25℃下时.分子聚集体以囊泡和少量短棒状胶束形式存在;当浓度增大到50mM/L时,分子聚集体主要以囊泡形式存在;当浓度高达100mM/L时.囊泡全部转化为长棒状胶束.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ADDB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对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聚集体的形貌影响很大,这一结果为通过控制溶液的浓度实现调控分子聚集体的结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微/纳米氧化锌是一类重要的新型无机材料。本文主要采用溶胶-凝胶法,用乙酸锌、草酸和无水乙醇制备微/纳米氧化锌,分别从反应物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草酸乙醇溶液和乙酸锌溶液浓度分别为0.6 mol/L、0.9 mol/L时,pH为1,按质量比1:1复配的比例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煅烧,测得所制备的氧化锌纯度高,晶型良好,粒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沉淀法调控合成了Cu_2O八面体和立方体等7个微米晶样品。探讨了表面活性剂PVP的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Cu_2O微米晶最终形貌的影响。当PVP用量由0.180 g增加至0.338 g时,Cu_2O八面体和立方体的形貌变化不大;而PVP用量有相近改变时,Cu_2O纳米球的形貌和分散性有很大改变,对此文中从微米颗粒和纳米颗粒的受力角度进行了分析。当反应温度从20℃增加至60℃时,Cu_2O八面体演变为球形;而反应温度从20℃增加至50℃时,Cu_2O立方体形貌未发生明显改变,只是增添了很多小颗粒附着在其表面。  相似文献   

14.
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L-半胱胺酸,然后吸附金溶胶,再将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固定在金纳米颗粒上,制成用于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一种新型电流型免疫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该传感器制作简单、响应时间短(2min)、选择性好和灵敏度高,该免疫传感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的线性范围是5μg/L~130μg/L,检出限为0.86μg/L。  相似文献   

15.
采用潜溶剂法合成了咪唑啉表面活性剂(命名为IM-14),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为目标产物;通过芘荧光探针法探究其胶束化性质,测得临界胶束浓度为9. 3μmol/L。选择氧化铝纳米颗粒(Al_2O_3NPs)作为固体模型,研究了咪唑啉表面活性剂在纳米颗粒上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确定了吸附方式是多层吸附;通过改变环境温度和引入竞争吸附确立了吸附主要通过氢键作用、π-π堆积和疏水作用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将纳米颗粒的强化传热吸收作用应用于氨水吸收制冷中,提出了在氨水溶液中添加铁酸锌纳米颗粒和复配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和CTAB的纳米流体的配制方法,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阴阳离子活性剂质量分数、复配比例及超声分散和光照对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铁酸锌-氨水纳米流体分散的最佳工艺为:SDBS质量分数为1.5%,CTAB质量分数为0.015%,超声时间为30min,光照时间72h以上.最后根据双电层原理分析了活性剂质量分数对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表明存在最佳活性剂质量分数,并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7.
以纳米金胶体颗粒为增强衬底,观测了两种不同浓度的吖啶橙水溶液荧光信号的表面增强效应,并用激发光波长与金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匹配理论,以及近场增强理论解释了所观测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法以硝酸锌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同时加入表面活性剂,来制备绣球形纳米氧化锌.用SEM对制备的绣球形纳米氧化锌进行表征,发现得到绣球形氧化锌是由片状氧化锌自组装而成.通过改变锌盐的浓度、尿素的含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研究了这些条件对所得产物形貌的影响,并探讨了绣球形氧化锌的形成机理.在温度为120℃、时间为3~5h、锌盐的浓度为1.2mol/L条件下得到片状纳米氧化锌.随着锌盐浓度的增加,这些纳米片自组装成了绣球形氧化锌.  相似文献   

19.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有机模板,加入到丙三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制备碳酸钙并在其母液中进一步合成羟基锡酸锌包覆碳酸钙.通过XRD,SEM,TG-DSC分别对产物的晶型、形貌、热解行为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CTAB浓度对碳酸钙的形貌和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钙为枝状文石型碳酸钙,羟基锡酸锌较好的包覆在枝状碳酸钙表面,当CTAB质量浓度为2.2 g/L时,枝状晶体形态最好.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环己烷、正戊醇、水组成的四元微乳体系来合成CdS纳米颗粒,通过反相微乳法、正相微乳法,改变反应物离子的相对浓度,实现了对胶体粒子形貌的调控。在常温常压下,用正相微乳液合成了CdS纳米球,该反应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产率高达97%,因此可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