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闪式提取结合微乳技术后,是否适用于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提取。方法:丹参指溶性成分的指标以丹参酮IIA成分的提取率为主,然后对不同的溶剂以及提取方式进行对比,观察其对丹参酮IIA成分的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考察一些因素,是否对微乳闪式提取工艺有影响。结果:闪式提取在微乳为溶剂的条件下,只需数分钟,即可将丹参中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丹参酮IIA提取出来。在该工艺中,微乳所稀释的倍数以及提取的次数对酮IIA成分的提取率影响相当大。结论:闪式提取结合微乳技术,一旦用于对丹参中药材中的酮IIA成分的提取中,将会得到更显著的效果,并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丹酚酸(salianolic acids)是中药丹参Salia miliiorrhiza Bge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细胞、防心脑缺血损伤、抗血小板凝聚、抗肝纤维化、改善记忆、抗肿瘤等作用.丹参药材中水溶性成分提取,多以丹参素或原儿茶醛为指标,但两者在药材中的含量均较低.只有丹酚酸B为丹酚酸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以提取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探讨了丹酚酸提取工艺,以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探索适合工业化提取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能够建立起更易于提取中药材中的某些溶脂性物质的亚临界水的最优提取条件。方法:以亚临界水的提取溶液,针对丹参所存在的脂溶性物质进行提取,对用亚临界水提取中药材的条件作考查,并与传统方式作比较,即用有机溶剂的回流法对中药材进行提取来作比较。结果:亚临界水在提取丹参溶脂性物质的时候,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压力,以及颗粒体积都是影响亚临界水提取效果的重要因素,提取量与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压力的关系有明显的相关性(r=4.32,3.12,3.65,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两种提取溶剂在相同提取量的时候,亚临界水不仅提取时间大大减少,其消耗也减少了非常多,同时也避免了有机物在提取物中的残留与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芦丁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5min,固液比1:10,甲醇浓度90%。结论:优选出的工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鸡树条止咳颗粒制备工艺,优选最佳提取条件。方法:运用正交设计优选提取工艺,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优化后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提取物中鸡树条总黄酮的含量较高。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简便、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不同工艺的提取效果。对提取优化工艺进行选择。方法:比较对金银花中绿原酸进行提取的不同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提取液中的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原酸提含量进行测定,方法精确度高、重复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对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检测;通过不同提取工艺对绿原酸的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发现使用酸醇回流提取法提取的绿原酸含量最高,因此确定该工艺为最佳绿原酸提取工艺。结论:对金银花中绿原酸进行提取工艺比较、优化,可有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是以丹参药材为原料,以丹参中水溶性酚酸类成分为有效成分,采用现代工艺提取、分离、提纯的新一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中风病中经络(轻中度脑梗死)恢复期淤血阻络证。本文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加以综述,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板蓝根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三种提取方法(1水煮醇沉法2渗漉法3超滤分离法),以总氮含量及靛玉红、靛蓝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对比考察研究。结果:水煮醇沉法有效成分含量最低,70%的乙醇渗漉法对靛玉红的提取效果较好,超滤法中靛玉红、靛蓝含量及含总氮量的均很高。结论:从结果比较可知,超滤法工艺稳定性好,并且可全面的提取到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微波辅助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藜芦醇的含量,并以白藜芦醇的提取率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方法对微波辅助提取法(MAE)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进行研究。结果:经过正交实验得到从虎杖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为:微波辅助作用时间15 min以70%的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30,微波辅助功率为500W。结论:该实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和重现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咽喉消炎喷雾剂的提取制备工艺的优选以及质量控制的标准。方法:使用正交的试验法进行优选并选出最佳的工艺,以确定制剂的性状和鉴别以及相对的密度和PH值和哈巴俄苷含量的测定项目。结果:对咽喉消炎喷雾剂制订的制备工艺和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标准符合了国家的制剂质量的控制。结论:咽喉消炎喷雾剂是一种在纯中药中提取出来的中成药复合制剂,该制剂的处方合理,其制备工艺科学且质量控制的方法简便,对病患的治疗效果良好,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的一种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能够更完全更高效地提出益母草的有效成分,并确保用益母草所制的药剂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方法:以总生物碱与水苏碱的含量为指标,在益母草中用不同的水溶剂进行生物碱的提取,分别对其提取效果进行比较与了解。并用正交试验法对优选出来的益母草提取工艺进行进一步的试验,找出优选工艺中的最优提取法。结果:加水量的多少以及煎煮的次数为益母草有效成份提取的重要因素,其中加水量的多少则为提取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故应选择其最优的水平为A1,煎煮次数的因素在两者中则较为次要。结论:水提取工艺是益母草提取工艺中的优选工艺,并且在煎煮时的煎煮次数控制为两次,两次用水量分别为12倍、9倍,并将每一次的煎煮时间控制在1.5个小时,这是优选工艺中的最优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声波提取黑加仑籽油的工艺。方法:本文以收油率为指标,通过超声波提取黑加仑籽油的正交实验,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对黑加仑籽油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超声波提取最佳工艺:溶剂为正己烷,物料与溶剂比1:7,提取时间30分钟,得率为15.9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我们预开发一种中药清热解毒口服液,通过试验对主要原料金莲花的提取工艺进行了考察,寻找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试验设计对水提、离心、醇沉、水沉等提取工艺进行考察,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水提后醇沉再水沉产品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提取工艺。方法:以影响提取工艺加水量为考察因素,以提取物中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进行工艺筛选。结果:通过考察不同加水量提取物总生物碱的含量,选择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的水提取二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麻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建立麻黄配方颗粒的质量研究标准。方法:H34)正交设计来优化提取工艺,用薄层色谱法对样品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麻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加热煎煮3次,每次90min,麻黄碱的转移率高达90%;薄层色谱中可见到特征性的斑点;进样量在0.0079—0.1368ug范围内麻黄碱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达100.32%(RSD=2.18%,n=6)。结论:提取工艺合理,含量测定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能够控制麻黄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一次测定注射用丹参制剂中丹参有效成分丹参素的含量。方法:以乙腈、0.5%的甲酸水溶液作为梯度洗脱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结果:回收率为95.62%~104.22%,RSD为1.42%~3.52%。结论:此法可作为注射用丹参制剂的质量控制的标准,该法简便可行、准确可靠,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线叶菊中东莨菪内酯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东莨菪内酯为指标,考察溶剂的浓度、溶剂用量和提取时间3种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量的90%乙醇,提取2次,每次2 h。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提取率高,可为中药线叶菊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工艺改进,提取合成母液中的副产物方法:采取萃取和酸碱中和的方法结果:溶媒回收率提高3%,副产物得以回收结论:此方法解决了成本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金秋科苑》2008,(10):51-51
目前国内味精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一步等电+提取”;另一种是“连续等电”。虽然“一步等电+提取”工艺中的离交尾液浓缩后去做复合肥,但离交洗柱水中的氨氮含量约为800—1000mg/1,COD在10000-15000mg/1,用来浓缩蒸汽消耗量大、成本高。进行生化处理,一般的好氧系统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有几家味精厂把“一步等电+提取”工艺改成了“连续等电”工艺。由于“连续等电”工艺没有离交工段,连续等电后的等电上清液可以去浓缩做复合肥,但由于等电上清液中含部分谷氨酸,减少了等电收率,从而加大了产品的原料吨耗,相对地增加了成本。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研究复方莪术油乳膏的制备方法进行研究。莪术油的提取方法为: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过30目筛,加10倍量水,蒸馏提取8小时。复方莪术油乳膏的处方为莪术油、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维A酸、硬脂酸、三乙醇胺、羟苯乙酯。结论:本制剂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