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三峡库区消落带崩塌滑坡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综合考虑崩塌滑坡的自然影响因子,并结合研究区的具体情况,选择了坡度、高程和岩土性质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崩塌滑坡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将获得的综合脆弱性指数等分为五级,分别为很低、较低、中等、较高和极高,每一个级别代表着不同的脆弱性水平。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消落带处于轻度到中等脆弱水平,约占整个三峡库区消落带的82%,其中有29.45%的消落带为轻度脆弱。15%的消落带处于高度脆弱至极脆弱的水平,主要分布在巴东、巫山等较陡的地段以及消落带的下部,淹水时间较长的部分。另外,还有2.26%,约9.39km2的消落带为脆弱不明显地区,主要分布在重庆的长寿以及涪陵等地。比较已有的研究,本文的评价方法合理、结果可靠,可以为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崩塌滑坡的灾害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DPSIRM健康距离法的南四湖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峰  杨俊  席建超  李雪铭  陈鹏 《资源科学》2014,36(4):831-839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剧,湖泊生态系统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实现湖泊监测管理、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基础。基于人地和谐发展视角构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因果关系模型和健康距离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典型湖泊健康评价的水质-生态-社会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南四湖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四湖生态系统的水质指标、生态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和综合健康距离分别是0.398 9、0.249 5、0.498 3和0.436 2,总体健康处于"较健康"水平,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好,但水质指标未能全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在社会治理投入上仍有较大差距;②该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评价结果较为客观,为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治理和修复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PSR模型的东阳江流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与乡镇结合的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将遥感影像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相结合,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生态安全度模型和RS与GIS技术,结合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选取18项评价指标,建立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揭示流域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东阳江流域生态安全状态优秀区域面积占8%,良好区域面积占81%,一般区域面积占11%,流域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2流域上游部分评价单元设有自然保护区(东阳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生态安全处于优秀状态;流域中游评价单元(马宅,画水等)河流流经丘陵低山地带,主要流域环境处于自然-半自然状态,整体生态安全状态良好;流域下游评价单元,河流干流流经东阳和义乌主城区地带,由于建设用地比例过大,人类干扰活动强烈,生态结构和功能遭受破坏,生态安全状态一般;3东阳江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城区人为干扰剧烈,非环境压力较大;干流水质状况较差,部分流域单元生态组织和服务功能较差;湿地退化较快,消落带受损较重。  相似文献   

4.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以流域为单元,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将为流域的规划、管理和保护以及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基本框架、指标选择、指标的评价函数、权重分配、体系建构步骤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以“自然条件限制因子-流域生态健康指示因子-人类活动影响因子”评价体系为基础,选择了水质、植被、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湿地、土地利用、人口、点源污染、面源污染、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河流自然化、人均GDP、土壤、水文和生物第一性潜在生产率等20项指标,构建每个评价指标的评价函数,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滦河山区流域和北四河平原流域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滦河山区流域和北四河平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得分为76和46,年降雨量、点源污染、面源污染、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我国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带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艳会  杨桂山  万荣荣 《资源科学》2014,36(6):1306-1315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当前宏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湖泊是地表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当今湖泊生态系统的功能在逐渐退化,对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尤为重要。而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前提。本文调研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时间尺度、所用评价方法、湖泊受人类活动干扰强度、与江河的连通性、富营养化程度等不同角度对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所用的指标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湖泊生态系统评价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PB)、生态能质(Ex)等的内涵及其影响机制。最后从指标体系的全面性、普适性、评价的着眼点、评价阈值的确定、自然通江湖泊水生态特殊性5个方面对我国湖泊生态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湖泊生态健康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辽河中下游流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妮  刘殿伟  王宗明 《资源科学》2008,30(8):1243-1251
生态安全是指能够维持和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损害和威胁生态系统本身健康和完整性的生态系统状态,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达到高度和谐状态。生态安全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从辽河中下游流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了辽河中下游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1986年、2000年2个时段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虽然近几年的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建设活动,使得辽河中下游流域的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2000年流域整体生态安全指数比1986年增加0.08,但是目前流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还是不容乐观,生态较安全区面积大幅度减少,减少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2.15%,生态预警区面积大幅度增加,增加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 17.85%。影响辽河中下游流域生态安全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但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的变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近几十年,由于受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持续退化,严重威胁着三大江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了遏制生态系统的持续恶化,我国于2005年开始实施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文章针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规划目标,开展了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状况与变化趋势及其驱动机制的监测评估,以及生态工程生态成效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通过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的实施,区域生态系统总体表现出"初步遏制,局部好转"的态势,取得了显著生态成效,预期目标基本实现。然而,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必须扩大范围,长期坚持,方能实现"整体恢复,全面好转,生态健康,功能稳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强度资源利用与持续增加的食物、纤维等需求正在导致对地球表面有限自然资源消耗强度的日益增长,如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消耗相匹配的科学合理的模式是减缓乃至遏制生态系统退化面临的新挑战,需要发展生态系统服务合理消耗的评价体系与模拟方法,其中发现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人类对其消耗的结合点和适宜指标是关键。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消耗反映了人类对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利用强度,本研究以NPP消耗为主要指标建立生态服务合理消耗评价体系的概念框架与计算方法,并以生态消耗模式与强度具有明显梯度的内蒙古草地样带为案例区开展实证分析。合理生态消耗在此被定义为,人类为维持生计对生态系统供给服务的消耗既不对生态系统产生过度压力又能够满足人类维持生计的基本生活需求。本文详细阐述了生态系统生产力供给服务合理消耗评价过程中的数据选取原则与方法,生态消耗及其合理性阈值的计算步骤与依据。该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主体的属性特征设计,是开发生态系统生产力供给服务合理消耗多主体技术模拟平台的算法基础,也是为发展兼顾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服务合理消耗综合评价方法体系进行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史飞  严力蛟 《科技通报》2007,23(4):603-608
采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根据评价信息的不确定性,提出应用未确知测度模型来评价和辨析城市生态系统健康问题,并结合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特征,建立包含经济一自然一社会三个亚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浙江省9个城市为例,评价它们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得出杭州、宁波、绍兴处于健康状态,其它城市则处于临界状态,分别指出它们的优势因素和制约因子所在,为浙江省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成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球第三极的核心,地理环境十分特殊,全球生态地位极为重要。2009年2月18日,国务院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提出用近5个"五年规划"期的时间,投入资金155亿元,实施保护类、建设类和支撑保障类三大类10项工程,基本建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截至2015年,一期工程顺利实施完成。根据中科院与西藏自治区科技合作座谈会精神,在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和"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下,完成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成效评估。结果表明,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阶段目标;高寒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0.15%;生态系统服务稳中略增,增幅3%—5%。但西藏生态环境脆弱,筑牢屏障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11.
在主题框架和“PSR”模型下,本文构建了由环境与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健康、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3个二级指标,及7个三级指标、35个四级指标构成的天津市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目标渐近法、历史比较法、等权重法、环境绩效指数法、雷达图法为一体的综合评价方法测算了2007-2011年的环境绩效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2007-2011年综合环境绩效指数逐年提升,资源与能源利用绩效偏低,生态环境健康、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绩效持续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2.
基于PSR框架模型的东溪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颜利  王金坑  黄浩 《资源科学》2008,30(1):107-113
本文根据联合国OECD和UNEP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和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建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福建省诏安东溪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评价。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选取人口密度、GDP年增长率、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年降雨量、森林覆盖率、工业废水达标处理率等能够充分反映流域压力、状态和响应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参考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和相关标准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赋值;再次,提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最后。把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良好状态、较好状态、警戒状态、较差状态和极差状态。根据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确定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东溪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数(E)为0.5898。东溪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处于警戒状态。  相似文献   

13.
赵宇哲  刘芳 《科研管理》2015,36(2):124-132
从"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的角度,海选与生态港口相关的评价指标,在细化分析生态港口压力因素、承压因素和状态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准则层、因素层和指标层的生态港口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目的性、可行性和可观测性原则,利用R聚类-变异系数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筛选了评价指标,并融入了专家的主观分析,完善了生态港口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1.30%的指标可反映93.91%的原始信息,证明了生态港口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煤矿生态建设是解决传统煤矿开采模式引发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从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物减排、资源利用、生态管理四个方面构建了煤矿生态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VIKOR方法的煤矿生态建设评价模型,并对冀中能源集团5个煤矿生态建设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煤矿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符,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能够合理地对煤矿生态建设效果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企业绿色增长已有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界定了企业绿色增长的内涵,从四个方面分析影响企业绿色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基于已有绿色增长评价、企业绿色发展及企业绿色增长评价相关研究结果,建立企业绿色增长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收集了2016年80家国有及上市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运用聚类分析与熵值法处理相应数据,研究表明:顾客满意度、净利润增长率、万元综合能耗同比降低百分比与主营业务利润率对企业实现绿色增长有决定性作用;应用这一研究结果对陕西省两家企业的绿色增长现状进行评价与分析,并给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侯现慧  王占岐  杨俊 《资源科学》2015,37(7):1367-1375
富硒土壤是发展富硒产业的天然载体和宝贵资源。如何根据地区特点,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是客观衡量耕地质量的必然要求。同时耕地利用分区研究可以为地方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和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依据。文章以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为基础,利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对福建省三元区耕地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并结合三元区耕地土壤硒元素含量、土壤环境质量及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等因素,进行耕地利用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元区耕地质量总体良好,土壤磷和钾元素含量是制约该区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将土壤硒元素作为富硒区耕地质量评价的考量因子之一,客观反映了富硒区耕地质量状况。同时通过利用分区研究,划分出富硒产业发展区、基础农业保护区、土壤环境治理区和生态环境管护区等四种类型区,文章根据不同类型区特点,对耕地提出了不同的利用方向和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环渤海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卢亚灵  颜磊  许学工 《资源科学》2010,32(2):303-308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概念框架,建立了环渤海地区五省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考虑到指标体系中各评价因子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所以首先在ArcGIS9.2平台上,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剔除各因子的相关性,并对该区的生态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然后对脆弱性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好的、相对不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等植被状况好、人类活动少的地区;重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农牧交错带、海陆过渡带和城市周围等生态系统不稳定、人类活动剧烈的地区;脆弱区的空间聚集程度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不同地区之间脆弱性高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的低脆弱地区,脆弱性低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重脆弱区。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理想关联分析的中国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程东祥  诸大建 《资源科学》2012,34(9):1726-1733
应对全球变化和促进低碳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议题。低碳型发展的目标,一是促进社会发展,二是降低碳排放,因此关键科学问题是提高城市低碳竞争力。作为碳排放量日益增长同时又要提高13亿人社会福利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需要对城市低碳竞争力的理论框架、评价系统与管理思路进行深入研究。而如何评价城市低碳竞争力水平,目前尚没有完善的理论与方法。因此,本研究基于导向性原则、数据可获性原则、可比性与动态性等基本原则,将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大类,即低碳环境支撑能力、低碳经济增长能力和低碳社会发展能力。在传统理想解法的基础上,引入灰色理论建立灰理想关联分析评价模型,并采用中国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城市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案例城市的低碳竞争力具有差异性。除了重庆以外,其它案例城市的低碳竞争能力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综合排名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可通过实现低碳产业化、低碳城市化和低碳现代化提高各城市的低碳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从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人口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四个方面考虑,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均方差决策法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并对2003-2012年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3-2012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大体上处于上升趋势。(2)陕西省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利用状态对社会经济子系统依赖程度较高。(3)制约陕西省未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在于陕西省水资源与人口系统的不协调发展,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