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教师从教动机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主要的从教动机是内部动机;男教师从教的内部动机非常显著地低于女教师;文科教师从教的内部动机显著地高于理科教师;教师从教的内部动机、外部动机都与教龄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教师从教的内部动机与离职意向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教师从教的内部动机越高,其工作投入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2.
教师主要的从教动机是内部动机;男教师从教的内部动机非常显著地低于女教师;文科教师从教的内部动机显著地高于理科教师;教师从教的内部动机、外部动机都与教龄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教师从教的内部动机与离职意向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教师从教的内部动机越高,其工作投入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皖南山区农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其从教动机.数据显示,皖南山区农村教师从教动机中,内部动机起决定作用,外部动机其次;退休教师从教动机无论是内部动机还是外部动机都高于年轻教师的从教动机;农村学校生源流失、农村教育面临困境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通过提高农村教师发展空间;保障农村学校生源不流失;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等措施,缩小城乡教育差异,促进城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TALIS2018的数据,使用多层线性模型的方法,阐述学校氛围对初中科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跨层次影响机制,检验教师个体工作压力的中介作用,以及从教动机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初中科学教师工作满意度整体状况良好,不同群体间差异显著;学校氛围中的师生关系和决策共制可以直接影响初中科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纪律氛围对初中科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学校氛围中的师生关系和决策共制可以通过教师个体工作压力这一跨层次的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初中科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利他从教动机负向调节了初中科学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外部从教动机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基于此,学校可通过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学校氛围、有效减轻初中科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注重考察和培养初中科学教师的从教动机等途径来提升初中科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FIT量表对S市职业院校新进教师(N=130)的从教动机、对教师任务的感知、从教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FIT量表对测量中国职教教师在方法层面表现出较好的适切性;新进教师表现出较强的内部动机,并看重工作的稳定性这一外部动机。教师普遍认为职教教师任务能力要求高,工作强度大,但社会地位和报酬偏低;从教满意度普遍较低。积极的内部动机为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但遇到了高要求和低认可的现实挑战。强化积极的内部动机是当前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中需要直面的现实困难。后续研究可考虑量化和质化的混合研究方式,深入分析职教教师专业实践特点与从教动机之间的可能关联。  相似文献   

6.
职业倦怠感已经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也已经引起了学者的相关重视,本文对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关于新手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价值,提出新手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形成的三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从教动机的特征,分析教师个体变量、幼儿园环境变量在不同从教动机类型上的差异,本研究对1199名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从教动机可分为“追求理想型”“追求平衡型”“追求回报型”三种类别;(2)学历、教龄显著区分了幼儿教师的从教动机类型,与“追求回报型”相比,学历越低的幼儿教师更多归属于“追求理想型”和“追求平衡型”;与“追求平衡型”相比,教龄更长的幼儿教师更多归属于“追求理想型”;(3)园所氛围越好,幼儿教师更多归类于“追求理想型”和“追求平衡型”。在民族地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中,应调动多元积极情感,激发理想从教动机;聚焦不同主体需求,建立内外激励机制;创设支持性职业环境,强化教师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8.
使用全国特岗教师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潜类别分析对特岗教师从教动机类型进行探讨。结果显示,特岗教师依其从教动机可分成四种类型:"理想兴趣驱动型""兼顾现实的理想兴趣驱动型""家庭驱动型"和"生存驱动型"。这四类特岗教师群体在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和地域融入等职业适应性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理想兴趣驱动型"和"兼顾现实的理想兴趣驱动型"两类教师群体的职业适应性好于其余两类;"兼顾现实的理想兴趣驱动型"在地域融入方面好于"理想兴趣驱动型";"生存驱动型"教师群体在这几项职业适应性指标上表现最弱。这些发现在教师培养及专业发展方面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职业认同是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能否长期从教或终身从教。本研究以743名免费师范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测量法,考察了免费师范生对教育政策的满意度、从教动机、职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免费师范生的政策满意度和从教动机高于或略高于一般水平,职业认同水平较高,在内部不同维度水平上差异显著,并在总体水平及不同维度上受年级等因素影响。(2)免费师范生的政策满意度与从教动机、职业认同显著正相关,从教动机在支持性政策满意度与职业认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限制性政策满意度与职业认同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政策满意度和从教动机对职业认同的中介效应模型在性别、生源地和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围绕这些结果进行了解释和讨论,并在教育政策制定,免费师范生选拔、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倦怠感起源于很多不同的原因,而且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国内多起学生袭击教师的行为出发,研究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与学生心理的关系。通过研究探讨教师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找出解决的办法,共同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灾后教师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在人口变量学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县灾区221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灾区不同年级的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差异;灾区不同年级和任教年限的教师自我效能感存在着显著差异;灾区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灾区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进而得出结论:灾区教师工作压力和自我效能感能够预测教师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学生时代受到老师的影响而选择从教,是教师职业选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本研究以中国东部地区沿海城市一个区的全体中学教师为研究范畴,通过环环相扣的三轮研究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结果显示,学生时代老师的影响是他们选择从教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这种影响作用发挥背后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首先,能够对“我”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且指向教师职业的老师,往往都是“我”心目中的好教师,这是影响产生的前提。其次,通过一定的契机,这些“我”心目中的好教师让“我”对教师职业产生了积极的认知,主要体现在职业感知和个人感知两个方面,这是影响产生的关键一环。最后,积极的教师职业认知触发了“我”的从教动机,坚定了“我”的从教信念,使影响得以真正发生。研究也表明,受到学生时代老师的影响而选择从教的那些教师,大多能够薪火相传,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更投入,更容易站在学生的立场反刍如何当老师,因而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又成为了自己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因此,我们尤其需要审慎对待并重视学生时代老师的影响对教师择业的积极作用,从源头上为好教师的不断涌现创造可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文献发现,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一方面集中于教师的个人因素和外界影响因素,前者包括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情感,后者主要包括人口因素、社会支持和组织行为;另一方面集中于教师职业倦怠预测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预防策略,主要包括: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工作满意度;促进教师自我效能感发展,预防职业倦怠;提高教师情感能力,培养教师心理资本;设置相关课程,培养教师克服倦怠的能力。对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启示包括紧密与学校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发合适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选择更具代表性的研究样本并考虑多种影响变量、与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有效结合起来、重视家长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农村学前教育是制约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重点,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从辽宁省的农村幼儿园中抽取510名幼儿教师作为样本,采用问卷法调查农村幼儿教师的从教动机与工作满意度、长期从教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农村幼儿教师的从教动机、工作满意度和长期从教意愿在毕业院校类型、学历层次和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幼儿教师从教动机、工作满意度、长期从教意愿各维度呈两两显著正相关;从教动机、工作满意度对幼儿教师长期从教意愿具有预测作用,且工作满意度在从教动机和长期从教意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师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一个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北京市5255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研究考察了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来源于工作特征、学生学业、社会因素、专业发展压力均对职业倦怠中所有维度表现出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工作特征、学生学业压力对教师职业倦怠中的身体衰竭具有最大的变异解释率;社会因素与专业发展压力对教师的去人性化具有最强的解释力;2)学生问题带来的压力与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呈现负向的影响关系,而且学生问题压力对教师低成就感的负向解释力最大,即教师感受到学生问题的压力越大,教师的成就感越高.  相似文献   

16.
需求关怀:消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主要产生于对专业工作不切实际的期望。一方面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太大致使精力枯竭;另一方面是由于工作机械重复、没有创新,教师工作热情枯竭而产生职业倦怠。学校管理者应关注教师的精神需求,提高其工作效能感,尊重其教学自主权,为其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激励教师产生工作动机、形成职业自觉,从而避免和消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研究》2019,(1):66-72
以573名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考察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与幼儿园组织气氛、教师教学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从教一年内的幼儿教师的情感枯竭水平显著低于其他教龄的幼儿教师,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情感枯竭水平显著低于公办幼儿园教师。(2)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分为三类:倦怠型、低成就感型、适应型,分别占22. 17%、37. 17%、40. 66%。(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组织气氛(园长行为)和组织气氛(教师行为)均直接负向预测教师的职业倦怠;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在组织气氛(教师行为)和教师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选取QZ市10所中小学学校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人格特质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人格特质的几个维度都存在相关性,由此提出职业倦怠预防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问题,职业倦怠会造成情绪衰竭、消极怠慢、低职业效能感等不良影响,从而降低高级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最终影响到社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阐述职业倦怠给学生、教师及高级职业学校带来的危害,分析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原因,并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尝试提出消除职业倦怠感的方法,强调激励措施在消除高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上的重要性,同时呼吁社会对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对江西省赣州市十七所学校1073名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赣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多表现为情绪疲惫,而职业倦怠又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压力反应;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多来自可控性低的社会、学生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核心自我评价中的四个人格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高于压力变量,教师的职业倦怠状态具有人格基础。建议学校为教师提供教学过程的自由决策权,激发教师成就动机,加强教师专业团队建设,从而有效防止教师职业倦怠,让教师能"乐在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