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涛 《青海科技》2012,(4):71-73
青海省地大物博,是全国的五大牧区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自然环境处于原始或半原始状态。这里辽阔的天然牧场,具有面积大、类型多、草质好的特点,适宜放牧各类牲畜,具有发展生态牧业的先天优越条件。青海省的天然草场面积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在全国仅次于内蒙古、西藏和新疆,居于第四位。牧区面积占到了全省总土地面积的94.76%,可利用的草场5亿余  相似文献   

2.
呼伦贝尔牧区草场植被资源及其利用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博 《资源科学》1980,2(4):30-36
呼伦贝尔草原面积辽阔,水草丰美,是我国最好的天然草场之一,也是呼伦贝尔盟的主要牧区。在行政范围上,这里包括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习惯上称之为牧业四旗)、以及满洲里和海拉尔市。本区总面积1.25亿亩,其中天然草场面积1.06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4.6%,这是本区发展畜牧业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1.我国的饲草饲料资源 1.1我国的草原资源 草原畜牧业是以草原为基地.利用草原牧草资源饲养家畜来获得蓄产品,因此草原资源的好坏对畜牧业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国有各类天然草地面积4亿hm2,全国总的原面积,占国土面积肥的40%,其中可利用面积为3、3亿hm2。按草地自然、经济、植被分布情况来划分,可分为三类:牧区草山草地面积为3亿hm2,占我国草地面积的75%;北方草山草地面积2.500万hm2.占我国草地面积的6.29%;南方草山草地面积7400万hm2,占  相似文献   

4.
程鸿 《资源科学》1990,12(6):1-5
包括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在内的西部11个省(区),土地总面积680余万km~2,占全国71%,1988年人口总数31467万,占全国28.7%,虽然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主要自然资源却很丰富。就总量而言,多数资源都大大超过了其人口在全国的比重。例如西部能源资源(折合标准煤计算)占全国59.1%,水资源总量占全国69.4%,森林蓄积量占全国59.6%,可利用天然草地占全国90.5%。在60种矿产资源的探明储量中,西部  相似文献   

5.
王钟建 《资源科学》1991,13(2):51-57
新疆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其畜牧业经济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良的天然草场和发达的灌溉农业,使新疆具有发展草原放牧畜牧业、农区舍饲半舍饲畜牧业以及牧区与农区联营畜牧业的良好条件。解放以后,新疆畜牧业发展迅速,牲畜头数从1949年的1038万头(只)增加到1986年的3120万头(只)。其中牛羊总数达2740余万头(只),仅次于内蒙古,居全国第二位,同时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畜产品(表1)。  相似文献   

6.
牧区经济,是指牧区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包括牧区中的农业、畜牧业、工业、商业、金融、交通、运输、服务业等经济部门的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部边疆,总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而且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目前,我国牧区经济处于比较落后和不发达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牧区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多种形式的家庭联产责任制。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土地面积有683.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71.2%;人口3.13亿人,占全国28.52%,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6%。开发西部,活跃西部地区市场是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需要;是加速对外开放,连接国内外市场、扩大流通的需要;也是地区间协调发展和保持全国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是我国各民族间团结协同、相互支持、共同繁荣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一、青海省养羊业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省国土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草原面积3600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9.36%以上.草地畜牧业是青海牧区经济的主体,2001年全省草食牲畜年末存栏数为2131万头(只).  相似文献   

9.
西藏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是西藏经济的优势支柱产业,但是西藏的草地畜牧业主要依赖天然草原放牧,具有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草畜矛盾突出,季节不平衡问题严重,而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的特点。现阶段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游牧或半游牧的生产方式,冷季严重缺草时,基本没有能力给牲畜补饲,遇到灾害天气时牲畜就会大批死亡,给牧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而人工种草不仅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还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农民增收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文章重点从人工种草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对发展西藏人工种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西部位于松嫩平原的西南部,是松辽平原农业区向西部草原牧区过度地带的农牧交错地带,总土面积4.7×104km2,占吉林省总面积的25.36%,辖白城和松原10个县(市、区)。全区有较丰富的水、土、生物和石油资源,为我省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和能源基地,在吉林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青海高原牧区藏羊养殖中母羊繁殖性能低下和羔羊生长发育缓慢等瓶颈问题,以转变放牧藏羊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为突破口,通过藏羊不同生理阶段精准补饲技术、藏母羊繁殖期规范养殖技术、羔羊早期断奶、羔羊舍饲养殖等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用技术手段破解藏羊生产周期缓慢的根本制约,加快羊群周转,缩短了天然草场放牧时间和减少天然草场载畜量,减轻对天然草场的过牧压力,解决了草地畜牧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固有矛盾,为牧区贯彻落实生态保护第一理念,提供了可靠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措美县牧业发展较快,但随着超载放牧、乱开滥恳、随意采挖、车辆行驶等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高原草地退化、沙化、荒漠化现象日趋严重,草地自然生产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草地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牧民群众生产水平的提高,草畜矛盾已成为阻碍措美县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草地资源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青海湖流域内的巨大水体、高山和草地是阻挡西部荒漠东侵的重要生态屏障,对维系区域生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总面积5.09×104km2,畜牧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草地占土地总面积的75%以上。通过资料整理、实地考察和GIS手段,主要依据1984年厦门会议分类系统,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草地资源类型可分为74个小类,纳入山地疏林草地、山地灌丛草地、温性草原草地、高寒草甸草地和荒漠草地5个大类。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水位下降、土地沙化和草地退化问题变得十分突出,高寒型、荒漠化生态特点愈加突出,生物多样性锐减,已引起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系统探讨了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草地资源特征和生态现状,提出了增加草被覆盖、治理草地荒漠化、优化畜牧业生产、强化鼠虫害防治和控制旅游经济规模等保护草地资源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泽柏  李昌平 《软科学》1990,(3):24-29
<正> 草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畜牧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牧区经济的物质基础。我国草地面积达60亿亩,占国土面积的40%,居世界第二位,为我国农用耕地的4倍,目前载牧各类牲畜1亿头以上。由于经营管理粗放,生产力水平很低,每亩草地的年均产值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在畜牧业生产中过度利用草地的生产功能,忽视其生态功能,造成草地大面积退化,草–畜关系失衡,传统草原畜牧业难以为继,亟须探索适宜于牧区特点的生态保护与草牧业发展新模式,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草牧业发展。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内蒙古站")自建站以来,立足于我国温带草原,长期开展草原生态系统水、土、气、生等要素监测,草原生态学基础研究,以及退化草地恢复、人工草地建设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通过示范推广为内蒙古草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基于长期监测、养分添加和放牧控制试验,揭示了内蒙古草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机制,主要发现:(1)不同物种和功能群之间的补偿效应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重要机制;(2)物种和群落水平的化学计量内稳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基础,由化学计量内稳性高的物种占优势的群落,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稳定性;(3)混合利用方式(放牧和打草轮换)有利于多样性、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基于以上基础研究和长期试验示范,内蒙古草原站研发了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的草种配置及高效人工草地建植技术体系。该体系提高了多年生人工草地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延长了人工草地的利用年限,提高了牧草品质。为了进一步探索适宜于牧区特点的生态保护与草业发展新模式,内蒙古站提出了草地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合理配置技术体系。该体系通过建设高效人工草地和基本草牧场,解决饲草的生产问题,同时通过退化草地恢复和天然草地合理利用,提升草地的生态功能。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使我国的草地生态学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使得内蒙古站成为草原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和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随着牧区各项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政府对畜产品购销政策的放开,牧区畜牧业有了很大发展,正在由自给半自给的牧业向商品性牧业转化。但由于一系列社会历史因素和政策方面的问题,牧区畜牧业商品经济仍然很不发达。  相似文献   

17.
实施科技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我国草原牧区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硬骨头"。面向新时代居民食物消费的多元化和高品质需求,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生态草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也为我国广大草原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草原牧区通过生态草牧业产业扶贫,全国已有不少脱贫致富的成功案例。中国科学院生态草牧业扶贫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牵头,联合院内外多家单位在贵州省水城县开展"黑山羊草畜一体化"示范项目,并为云南省永善县肉牛养殖提供科技支撑,项目成果为草山草坡地区发展生态草牧业产业扶贫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我国面积广阔的草地资源不仅是广大牧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因此,发展生态草牧业,不仅是牧区实施产业扶贫的重要出路,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过去,由于地域辽阔,牧业经济发展落后,青海地区的牧民们一直沿袭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青海省牧区实行了草原家庭承包和牧畜作价归户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牧业经营体制。在此过程中,以"房屋定居、草场围栏、牲畜棚圈、人工种草"为主的"四配套"建设也在牧区各地推广开展,定居放牧成为"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而在实行草原承包改革之前,全省牧区牧民家庭中实现定居放牧的比例不到总户数的10%,尤其是在气候冷、海拔高的玉树、果洛  相似文献   

19.
《青海科技》2014,(1):56-56
<正>一项旨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模式正在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省得到试验和推广。通过一年来的试点表明,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取得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孕育了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拥有近5亿亩的天然草场,是我国五大草地畜牧业发展基地之一。过去,"合家一顶帐房,坐拥千只牛羊"是青海畜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但是长期的过度放牧  相似文献   

20.
赣中红壤丘陵区草食畜牧业发展潜力及其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赣中红壤丘陵区的畜牧业虽有一定发展 ,但在畜禽资源配置与利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 ,使得区内畜牧业 ,尤其是草食畜牧业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该文在分析千烟洲试区的试验数据与农户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指出以猪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 ,肉牛、山羊、鹅等草食畜产品比重低及饲养管理粗放是制约该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从土地生产率、市场与政策限制以及启动资金等方面探讨了传统草食畜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和评价表明 ,南方草食畜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且种草养畜的经济效益明显高出传统畜牧业。因此 ,该区今后畜牧业发展方向应利用天然草地、果园空地和冬闲田建立人工草地 ,种草养畜 ,逐步形成以肉牛为主 ,山羊和鹅为辅的草食畜种占一定比例的合理畜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