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丽 《教育现代化》2006,(7):101-101
定势是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一种有准备的、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状态。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定势普遍存在,作文评定也不例外。有些语文教师在评定作文时,总是根据已有的印象和认识来确定其优劣,而不是依照实际作出判断。这种带有明显倾向性的心理,不利于准确地、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而它是消极的,必须予以克服。  相似文献   

2.
许多语文老师在评定作文时,总是根据已有的印象和认识来确定其优劣,而不是依照实际作出判断。这种带有明显倾向性的心理,不利于准确地、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真实作文水平,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这种心理倾向性的形成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提起思维定势,人们在认识上往往带有某种片面性,认为它同发散思维对立,同培养能力对立,似乎它已成了一个贬义词.不少人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视其积极的一面.因此,重新认识、正确评价定势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1 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定势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定势现象人人都是存在的,人们往往会按一种固定了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表现出人们思维的一种准备状态.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的一面常常表现为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妨碍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和形成,不利于智力的发展.产生思维定势的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思维定势与中学数学教学王道法思维定势,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对于解决新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思维定势作为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新学知识、技能的影响,有其两重性:当学生业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有利于促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时,形成所谓正迁移,为其积极的一面;当学...  相似文献   

6.
思维定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倾向性思维方式 ,它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有其积极的一面 ,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时 ,思维定势同样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应努力克服其消极影响 ,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说,在教学中,要拓宽学生的思维,避免学生思维定势。所谓思维定势,是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使人在解决问题时带有一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容易影响人对问题情境以某种习惯的方式进行反应。而思维定势对解决问题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在一堂课里,教师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有计划  相似文献   

8.
克服定势思维 提高思维灵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惯于固定思维方式学习或思考的人,很难迈出探索的步子,要培养智能型的学生,必须冲破思维的定势影响,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心理学指出,人的思维方式的固定化、刻板化,主要受认识图式的影响,这里的认识图式实际上就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表现了人的思维的趋向性,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数学教学中,要合理地利用思维定势,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常规的解题思想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要把思维灵活性的训练作为教学的本份。本文略举几例示之,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思维定势是学生长期形成的一种倾向性的思维方式,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能使学生在学习与旧知识类似的新知识时得已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消极的一面,往往形成思维障碍,表现为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使学生因循守旧,习惯于照葫芦画瓢,长期以往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将逐渐泯灭。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思维变通的例子,如“司马光砸缸”,大人按照常理从水中救人总是考虑如何使“人脱离水”,而司马光则是创新地使“水脱离人”,使孩子得以  相似文献   

10.
我们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学生审题错误不少是由于心理障碍造成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心理倾向中分析其审题障碍并及时进行疏导、矫治,帮助学生克服审题困难,开通思维的闸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让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排除思维定势的干扰思维定势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就需要用类似的旧知识形成巩固新知识的定势;而当学生已掌握该知识时,如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集合。但在实践中,这种全方位的德育常常变调,许多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顾学生个体的发展和需要,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行灌输社会意志,从而大大淡化了德育的教育功能。长期以来,人们对德育功能的认识定势于政治倾向性方面。更有甚者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用读报纸、讲形势代替德育课,对德育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滞留于表层现象和形式,  相似文献   

12.
思维定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倾向性思维,它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时,思维定势同样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使学习效率倍增;克服其消极影响,避免滥用旧有经验框架去套各种新的学习材料,使概念错位、问题曲解、思维陷入僵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思维定势在心理学上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表现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倾向性。当一种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对解决另一种问题有促进和帮助的时候,则可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正迁移;这便是思维定势在学习中的正面作用。而当一种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阻碍或干扰了对另一种问题解决的时候,则妨碍了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便是思维定势在学习中的负面作用。那么,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14.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思维定势也叫学习定势。思维定势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有其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辩证地认识思维定势,努力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断防止和克服它的消极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而且有利于思维水平乃至整个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一、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常常表现为收集信息或处理信息的环节上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进行思考,促…  相似文献   

15.
思维定势在心理学上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它表现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倾向性。当解决一种问题的知识经验对解决另一种问题有促进和帮助作用时,可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正迁移,这便是思维定势在学习中的正面作用。而当一种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阻碍或干扰了对另一种问题的解决时,会妨碍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便是思维定势在学习中的负面作用。那么,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果呢?一、审…  相似文献   

16.
思维定势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由于受某种心理习惯的影响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倾向性、专注性和趋向性 ,它使人按照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了的思路去思维。思维定势有良好定势和不良定势之分 ,前者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具有开拓捷径、提高时效的作用 ,而后者则易将要解决的问题引入歧途 ,阻碍创新。不良定势在生物学解题训练中常常会导致学生的误解。因此 ,在教学中 ,应注意让学生克服不良定势 ,提高思维品质。1 克服经验定势 ,提高思维的准确性经验是相对稳定的东西 ,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或在平时 (课外或课内 )学习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17.
思维定势“是指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即按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表现出思维的趋向性”。定势存在于各种心理活动中。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反映出思维的专注性、前后的一致性。“其消极的一面在于妨碍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不利于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使  相似文献   

18.
<正> 解题思维定势具体地说是指已习得的知识而造成对当前学习活动的倾向性,它使学生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题。情境不变,定势能使学生提高解题速度;一旦情境发生变化,思维定势不仅会阻碍学生采用新方法解题,还会大大影响解题的准确性,不利于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后者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9.
“定势”指的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定势思维是指人们用比较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有必要弄清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即定势思维的二重性的问题。在教学中运用其积极的一面,能够帮助学生根据认知事物的共同特点,用比较固定的方式认知事物或作出行为反应,使教学中的“双基”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研究证明尽管每个问题都有它自身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法,但解决者有一种套用先前解决方法的倾向。如果这种倾向被多次强化就形成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定势是思维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倾向性,它是由于重复某种习惯的态度、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产生的。学生所受刺激物的强度越大,印象越深刻,记忆的效果就越好,思维定势就越强,并对解决同类问题时有更积极的作用。思维定势越强,思维就越不灵活,越不利于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因而思维定势对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时有干扰、阻碍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