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辞达说”是苏轼后期所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文论。“辞达”的说法源自孔子,但苏轼却做出了独特的发挥。他认为“辞”之“达”决非易事。一难难在时“物理”、“物之妙”和“已意”认识不易;二难难在已认识到,表达更为不易,非有高超的语言技巧不可。苏轼这一观点是针对王安石科举改革给文坛造成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它有力地纠正了当时“千人一腔”的粗陋文风,有效地保证了宋代散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惠州原有的景观伴随着苏轼的到来愈加扬名。并且,在谪居的几年中,苏轼在惠州“首创”了一批人文景观,这些都成为后人经常游览的著名景点,“惠州景观”遂变为极具个人色彩的“东坡景观”。多重原因造成了此种转变:一是苏轼对惠州景观灵动的描述;二是世人对其“旷达”人格的追慕;三是后世对苏轼“不顾穷达,行仁利物”之济世精神的仰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相似文献   

3.
付琼 《语文知识》2007,(1):16-18,41
与秦汉文相比,唐宋文对徐渭散文的影响是非主导性的。这一影响不是表现在隐性的精神气质方面,而是表现在显性的结构技法方面;韩愈的影响主要施于前期,使其倾向于“有布置”,而苏轼的影响主要施于后期,使其倾向于“无布置”。  相似文献   

4.
苏轼在其人物史论中写了大量的翻案文章,立意新颖深刻,高远幽邃。治国之策,行事之则;爱民之心,嫉恶之恨;他人之思,自我之省,都别出新见,发人之所未见,启人之所未思。宋人范温说:“老坡作文,工于命意,必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潜溪诗眼》)  相似文献   

5.
苏轼散文立意“新”而“深”,他把“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作为“衡文”的标准,由此创造出了许多意境高远的散文作品。  相似文献   

6.
<正>在传统文化意识中,人们对苏轼或《赤壁赋》的典型评价是“达观”“豁达洒脱”等。《赤壁赋》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的阶段——当此之时,《赤壁赋》的主旨,苏轼的内心真的会是“达观”或“豁达洒脱”吗?《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说:“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林语堂懂得苏轼的“彻悟”,即苏轼的“深度痛苦”,  相似文献   

7.
苏轼幼子苏过,字叔党,号斜川居士,是苏轼晚年南贬瘴荒之地只身侍行的唯一亲人,史料极称其侍父的孝行,使老境遭贬的苏轼在心灵上和生活上得到很大慰藉。不唯如此,苏过又是苏轼三子中文学艺术成就最大的一位,且因其文采最与东坡相类,历来有“小坡”之号。这小坡的称号,最早盖得到其父苏轼的认可。苏轼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作《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其一云:“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赵次公注曰:“小坡,言过也。过,时谓小东坡”。可见当苏轼在世时,时人就称苏过为小坡,苏轼本人也对此表示赞同。那么,时人称苏过为小东坡的根据是什么?苏轼赞同这种叫法的根据又是什么呢?从上引的诗句中,已经部分地获得答案,即以擅长作枯木怪石著称于时的苏轼,认为其幼子苏过最得其画笔命意所在,善于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古典文学评论中,苏轼作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山鼻祖和领军人物被广泛认可。然而,是否就可以以“豪放”涵盖苏词风格呢?在对其所谓“豪放”词代表作品的重新解读中和对其大部分其他作品风格的评析后,苏轼词作的风格应为:寄悲慨于雄放飘逸之外,寓旷远于清丽婉曲之中。  相似文献   

9.
<正>“归”字在文学作品中有着寻找精神家园和灵魂归宿的意味。“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苏轼,最终通过回归内心,将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消弭于泰然之中,真正地与苦难人生握手言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他摆脱了外在功名利禄、得失成败的束缚,回归人格的独立,重构诗意的人生。本文选取了苏轼在黄州期间先后写下的三首《定风波》,来品析苏轼词中“归”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正>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下简称“《醉》文”)的命意到底是什么,从它面世之日起,就有不同的看法。元代文学批评家陈秀明说:“东坡尝云:‘欧阳作此记,其词玩易(着重号系笔者所加.下同),盖戏云耳.’”①金代文学批评家王若虚的观点也与苏轼的看法类似:“宋人多讥病《醉翁亭记》,此盖以文滑稽。”②他们都是认为  相似文献   

11.
语言僵化现象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在分析和总结有关僵化现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语言符号与意义的关系这个崭新的视角探索了僵化现象的成因和防止其产生的措施,以及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报"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当罪人也",当此义讲时,"报"与"执"和"挚"有语义上的联系.从"报"的字体构成及古文字字形分析可得出"报"的本义应为"以手压抑跪伏之人,使其服罪".由此引申出祭祀,断狱、判罪之义."报"与"复"同源,又有报答、报复、报告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对原作意义的解读与再现。原作是意义的基础和出发点,但原作的意义并非确定不变。译者通过对原作的解读,继而用另一种语言陈述出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意义变异,建立新的话语和想象空间。也正是意义的流动性给译者带来了广阔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学设计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对此不但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理解,还可以从绩效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角度来认识。通过对教学设计的应用层面、应用模式等基本要素的简要分析,阐述了教学设计应用的两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意义问题是20世纪语言学、哲学和逻辑学共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相应地,意义问题研究具有语言学、哲学和逻辑学动因语言学家研究意义,目的是为了保证人类交际活动的成功;哲学家研究意义,目的是以此架构语言通往客观世界的桥梁;逻辑学家研究意义,目的是为了寻求逻辑理论背后的基础假定,以保证推理形式的有效性.这表明,意义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吕长生 《中学教育》2010,(10):24-28
"经验"作为杜威教育思想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一个概念,是在对原有经验的批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体现了新的内涵,即经验概念在内容来源和性质上的统一性。以此为基础,杜威分析了经验有教育意义的标准以及经验的改造的层次性。从杜威对经验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重要的启示,即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的统一,重视教师在儿童获取经验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7.
法律拟制是立法语篇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意把不同者等同视之.通过概念整合,可以把来自不同认知空间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生成一个兼具各个空间信息特点的新的认知概念.概念整合类型主要包括简单网络、双域网络和多域复合网络,在立法过程中,立法者主要运用这三种形式对法律拟制条文进行意义建构,以实现预期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活动古已有之。阅读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准确把握阅读与语文阅读的内涵,倡导积极的阅读理念,对于有效实施语文阅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解析阅读与语文阅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文阅读的新理念,即在生命阅读理念引领下,快乐阅读、成长阅读、审美阅读。  相似文献   

19.
运用认知心理学的范畴化、原型及图式等理论,探讨并补充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三角关系;并根据学者对词汇的意义的已有分类,进一步挖掘诸如概念等意义界定的深层次原委及影响;扩大对语言词汇诸多意义的理解深度和纬度.  相似文献   

20.
土家始祖名"务相"意义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始祖名叫“巴务相”,“务相”跟元明时期用汉字记录的“墨送”一类的土家人名意义相同。“务”的意思是“天”,“相”的意思是“官长”、“首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