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碑帖的特殊性 在镌有文字图像的石碑上蒙一层纸,浸润拍打后使凹凸分明,上墨使之显出文字或图像来,称拓片;装订成册后叫拓本,统称碑帖,又叫碑拓.石碑被称为"石头的书",那么碑帖就是理所当然的书.它"反映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古典装订形式"(《古籍著录规则》GB3792.7-87),是古代图书馆的传统藏品,也是现代图书馆的特殊藏品.据统计资料,北京图书馆藏金石拓片256,522件,上海图书馆2万余件,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碑帖拓片约2300册",湖南图书馆藏"碑帖有明清拓本……等数千余件".  相似文献   

2.
碑帖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图书馆作为碑帖的主要收藏单位之一,应当对馆藏碑帖拓片进行系统整理,做好碑帖的编目和揭示工作.鉴于国内图书馆藏碑帖整理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笔者提出开展碑帖整理重要性的宣传、聘请专家到图书馆进行碑帖鉴定、对图书馆碑帖整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同行间的交流、套录数据、学会运用工具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6月24日,由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和浙江图书馆教育中心联合举办的“碑帖拓片鉴定与著录高级研修班”在杭开班。省文化厅社文处副处长戴言,浙江图书馆副馆长、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贾晓东等出席开班仪式并作讲话。此次研修班邀请了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王连起  相似文献   

4.
鄢陵县档案馆珍藏的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石刻拓片,为绢面、册页装淡墨精拓本,硬板纸,前是碑文后为跋,该拓片形成于明万历年间.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石刻历经四百多年沧桑,屡遭浩劫,至今下落不明.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拓片的存世,不仅使苏轼草书之原貌得以传承,并为后人研究苏东坡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学图书馆馆藏碑帖3 000余种,有许多不见于各家著录。其中有金代散佚诗文九篇,失收于《全辽金文》,迻录于此,以补不足,以增其美。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图书发展史上,“拓片”是一种历史悠久、经久不衰的图书类型,各图书馆大多收藏有数量不等的拓片.本文详细论述了拓片这一特殊图书形式的发展历程,以期让读者对于拓片能有一个具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对字画碑帖的搜集整理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中和 《图书馆》1996,(3):57-58
本文是湘潭市图书馆对怎样搜集、整理及时抢救国家宝贵艺术财富,如何开发利用馆藏字画碑帖,让其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所作的一些工作经验总结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真本:①指书籍的手稿或原刻。②字画的真迹。③碑帖的原拓。善本:精加校勘、错误较少的书籍。的本:①真本。②原拓本。精本:校印精善的书本。讹本:也作讠为本。指传抄、翻印有错误的本子。误本:指文字有错误的版本。伪本:冒充名画真迹或原书真本的描摹本或翻刻本。赝本:假托名人手笔的刻本、字画、碑帖。祖本:书籍或碑帖最早的刻本或拓本。原本:①第一次写成或刻成的书本。②翻译所根据的原书。初本:书籍的原始版本。草本:书籍的原稿、底本。秘本:珍藏而不易见到的书籍。珍本:极其珍贵极难获得的书籍。孤本:在世间仅有一份留传的图书。其他…  相似文献   

9.
中文石刻拓片资源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月,北京香山“第一届中文文献共建共享合作会议”上确立“中文拓片资源库”为海峡两岸五地各馆合作项目,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作为组织者,专力共建事宜。其时,史语所编目建库已有全面成就,国图金石典藏编目数十年来也有相当成果:甲骨入选《甲骨文合集》拓片逾8千种,石刻编目超过1万种,而青铜器全形拓片亦有专辑出版问世。两单位外,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等单位均有金石拓片数字化计划,形成各自发展又相互借鉴、合作的态势。纵观项目启动4年来的发展,以中国台湾地区各馆起步早,标准统一,资金充裕,合作成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不少人认为,自从西方影印技术传入我国,历代法书的复制、传播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科学时代。其科学性,也就是它最有价值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它比传统的方法(诸如真迹的双钩填廓、直接摹拓和碑帖的捶拓、翻刻等)更省便、更毕肖于原作。因此,影印本碑帖就博得了现代读者的绝对信赖,以为一册在手便能直接面对古人,临摹真迹(或“善拓”),绝少有人对其中的细节真实性有任何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书目》2012,(8):9-9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二辑、第三辑)8月17日在上海书展上首发。《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一辑)曾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等荣誉。经过5年的精心遴选和编辑加工,其第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家有一名帖,可冠为收藏家.江西省南昌市的民间收藏家詹福寿,二十多年来收集了三百余幅古代碑帖,其中仅"书圣"王羲之的碑帖精品就有六十多幅,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3.
宋廷位 《兰台世界》2011,(12):75-76
《孟蜀石经》是儒家七部刊刻上石经典中经注合刻、字数最多、最早汇集“十三经”的一部经典,在中国文化史、图书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在仍然有少量残石和拓片留存于世。  相似文献   

14.
《孟蜀石经》是儒家七部刊刻上石经典中经注合刻、字数最多、最早汇集“十三经”的一部经典,在中国文化史、图书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在仍然有少量残石和拓片留存于世.  相似文献   

15.
自19世纪末起,碑帖影印由传古留真到专业出版,至今不辍。100多年以来,经公私藏家、出版机构等印行的各种碑帖,数量可观,版本繁多。其中高下得失,从图书评论着眼,以主事各家为线索区分,择其中较有代表及影响者,如延光室、原北平故宫博物院、日本博文堂、1949年前之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有正书局、艺苑真赏社、神州国光社,以及1949年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一词在西方语言中最早出自希腊语的Bibliotheke和拉丁语的Librayium 希腊语中有biblos一词,其意是纸草纸(papyrus)或卷状物“图书”一词由此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古籍活化成为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以文化活化促进古籍活化的特藏揭示模式,并以浙江大学图书馆拓片活化应用实践为例,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古籍活化的五种实践路径及“4C”策略,以期为古籍活化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纸书馆--复书馆--电书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建议,用“纸书馆”统称其藏书成分以纸质文献为主的图书馆,用“电书馆”取代“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用“复书馆”统称处于从纸书馆向电书馆过渡阶段的其馆藏中既有纸书又有电书的图书馆,并分别进行了论证和说明。  相似文献   

19.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收藏有王献唐先生题跋的拓片册页4种,跋文包括对摩崖、古甸器、石刻、砖瓦、泉范拓片文字的识读及评价,内容丰富多彩,异常珍贵,极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吴涛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3):108-146
基于CALIS“十五”期间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实践,针对拓片文献在现代图书馆收藏与利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拓片著录规范与数字化整合技术、拓片数据库平台选用与拓片元数据的组织和标引、拓片文献信息的网络发布与维护逐一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介绍,概括性地总结出一套解决方案,以期为图书馆拓片文献的开发利用提供系统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