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齐白石画菊花的数量不少,在数量上仅次于梅花,这跟菊花是可以祝寿的题材有关。中国自古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历代诗人都有咏菊的佳诗,画家们也留下了许多画菊的名作。齐白石爱画菊。他画的菊花色彩艳丽,寓意吉祥,格调清新,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恽寿平、吴昌硕之后,齐白石成为画菊的一大家。  相似文献   

2.
正梅、兰、竹、菊"四君子",是中国文人画的常见题材,历朝历代画家们屡画不绝。齐白石也爱画梅、兰、竹、菊,在数量上,画梅花和菊花最多,竹子和兰花相对少一些。齐白石画竹,大多是"风竹",用笔横扫,竹叶似迎风飞舞,笔扫千军,疾风振林,这一点与海派大家吴昌硕颇有点像。齐白石画的"风竹"来源于吴昌硕,用笔上以书入画,有"金错刀"美誉。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11)
正"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是元代著名画家王冕的一首咏梅诗,道出了北宋王安石笔下《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那种超凡脱俗的魅力。梅花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又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开于岁末早春严寒之时,花色绚烂,以其所具有的忠贞、高洁品性而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爱,如北宋爱梅成痴的林逋,在草庐前遍植梅树,终年与梅、鹤相伴,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在我国绘画史上,历代画梅名家层出不穷,如被称为"墨梅始祖"的北宋衡州画僧释仲仁,还有南宋的扬无咎,元代的王冕,清代"扬州八怪"中的罗聘、金农、李方膺、汪士慎等。明代亦不乏画梅高手,且看——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0,(2):160-161
李敬寅,长期从事宣传文艺工作.撰写出版了十余部著作。计500余万字。业余酷爱书画,尤喜画梅,先后搜集抄录了古今数以千计的咏梅诗篇和画梅理论.研究临摹了古今画梅高手的数百幅传世之作,创作了1000余幅梅花作品和数百首咏梅诗歌,并多次举办大型咏梅书画展。在此基础上又创作了画梅歌和梅花三部曲:《梅花赋》《李敬寅书画》(梅花集)、《梅雪村放歌》。  相似文献   

5.
沙伟 《收藏界》2014,(4):94-99
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交替时期出现的一位杰出的绘画大师。他一生与梅结缘,其画坛生涯即是从学画梅开始。老家浙江安吉彰吴村村外十里处,有一条两岸遍植梅花的小溪名“梅溪”,打小吴昌硕就常以钓鱼为借口,到此赏梅,为日后画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齐白石画兰花数量最少,但水平却一点也不逊色,其特色贵在用墨,笔势纵横,构图也别致,在近代画家中独树一帜。齐白石画兰,不与人同,强调"脱画家习气,有独到处。"他画兰,确实做到了这一点。齐白石画兰,有书写性,金石味,前期用墨较浓,后期用墨求淡,然淡中带雅,有空谷幽兰之气,孤高脱俗,非常人所能及。  相似文献   

7.
吴昌硕的花卉题材作品,涉及梅、兰、菊、牡丹、荷花、水仙等多种,尤其偏爱梅花,并且他的绘画学习就是从画梅开始的。梅花具有“冰肌铁骨绝世姿,世间桃李安得知”的孤傲冷艳,清逸豪放的气度。在漆黑污浊的旧社会,吴昌硕把画悔作为一种“缘物寄情”,也成了他毕生所画最多的题材之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间将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将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其中都少不了梅花。在我国诗、书、画界以梅为题材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难怪梅花有“花魁”之美誉。梅花,也是我国电话卡的重要题材。原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发行的中国名花IC卡中就有一枚以梅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6,(3)
正花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川炉所铸梅、兰、竹、菊四君子花钱更是别具一格,其中的魁首便是"梅"钱。笔者所藏一枚"梅"钱正面为一树梅花,背面是精美的楷书诗句:"而今来问和羹事,先向百花头上开。"该钱直径50毫米,黄铜铸造,雌刻精美,古朴雅敛,品相精良,应是清代此类花钱中的上品。梅与松、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梅花种种美好的寓意,梅花在传统的吉祥纹样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古代花钱的价值,除了与它的年代和稀缺性有关,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的美感和寓意。这枚四君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06,(9):205-205
赵诚研习画梅30采年.他笔下的梅花苍劲遒健.清幽雅溃.形神兼备.观者从中悟到一种精神。他的作品原为西部的收藏者所喜爱.但从今年在无锡、佛山成功举办的个屣看.同样受到南方藏友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梅花开在严冬,以韵胜、格高,临风傲骨、不畏艰险, 冰肌玉骨、傲然挺立而成为我国的传统名花。我非常喜 欢梅花特有的傲骨、清新、深邃,也收集了不少画家画的 梅花手绘封。其中"一代梅师"陆九畴的两枚手绘梅花封 为我所最爱。 在杭州市郊区住着"一代梅师"陆九畴,他淡泊名  相似文献   

12.
季英伦 《收藏》2014,(1):178-179
梅花,又名五福花,象征快乐、幸福、和平、长寿,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被赋予深厚的道德内涵。梅与兰、竹、菊尊称"四君子",与松、竹合称"岁寒三友",有花魁、花中气节最高坚之称。梅花还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人格的写照,有国魂之美誉。梅花凌风傲雪、先春而发的高尚品性,是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伟大精神的象征,也是历代画家经常采用和人们喜闻乐见的绘画题材。在我国,梅花入画自唐代有千年历史,到宋代有《梅谱》《梅花喜神谱》等描绘、研究梅花的专著岀现,以后各个历史时期都岀现了诸多杰岀  相似文献   

13.
牟建平 《收藏》2020,(5):84-101
荔枝是齐白石一生常画的题材,齐白石曾云:"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白菜为菜之王。"可知齐白石对荔枝评价之高。他不仅画荔枝,还爱吃荔枝,并有一段"纤手教侬剥荔枝"的风雅故事存世。齐白石画荔枝寓意吉祥,有"吉利万千"的祝福在里面,也因此受到世人喜爱。他画的荔枝,鲜艳欲滴,色彩夺目,也成为他的招牌画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荷花是齐白石比较喜爱的题材,他一生画了不少荷花,粗略计算,有数十幅。齐白石爱荷花是有原因的。在1917年的一本《荷花》册页的一开中(图1),他特别题到:"出污泥而不染,余与张五皆足与此花流匹也。齐大并记。"可知,齐白石对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非常欣赏,并将之自比自况,荷花孤傲不染的花品与齐白石的心性非常契合,这也是齐白石屡屡画荷花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7,(4)
正梅瓶为什么会被称之为"梅瓶"呢?这是一个在学界仍有争议的有趣问题。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梅瓶的得名是因为口小适于插梅花。子仁认为,实际上,梅瓶并不只适合插梅花,一些明代图像显示,梅瓶是可以插莲花等花卉的。但是,梅瓶的得名肯定与插梅花有关。在子仁看来,文人赏梅追崇梅花的瘦和稀疏姿态。梅瓶  相似文献   

16.
人们称赞王成喜先生为"梅花王",他的梅花,与众不同,那般繁荣、茂盛、蓊郁、缤纷。梅花,给人以喜气、吉祥、希望与健康,人们喜欢梅花。王成喜的梅花,已不只是自然中梅花的单纯写照,而是艺术化了的梅花。把艺术生活化,把生活艺术化,是人类生存所追求的极致品位。梅花惹人喜爱,因为它有傲气、傲骨、精髓、精神。  相似文献   

17.
竹情竹意     
尹世昌 《集邮博览》2013,(12):26-27
挺拔秀丽,坚毅顽强,纯洁朴素,四季常青的竹子,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与梅、兰、菊被美誉“四君子”。大凡有学问、有文化的仁人雅士对竹都是情有独钟,以致吟诗作画,从古至今留下多少千古绝唱,传承竹文化更不乏其人。而我这个平常人喜爱竹子则因老妻原因。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7,(4)
梅瓶为什么会被称之为"梅瓶"呢?这是一个在学界仍有争议的有趣问题。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梅瓶的得名是因为口小适于插梅花。子仁认为,实际上,梅瓶并不只适合插梅花,一些明代图像显示,梅瓶是可以插莲花等花卉的。但是,梅瓶的得名肯定与插梅花有关。在子仁看来,文人赏梅追崇梅花的瘦和稀疏姿态。梅瓶姿态丰腴,恰恰可与瘦梅形成强烈对比,耐人寻味。梅瓶由此,从审美意象转变成一种器物名称。所以说,梅瓶得名是不断附加文化概念,慢慢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与梅结缘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咏梅的诗词,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我们看到了诗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读出了他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20,(10)
正齐白石以擅画草虫花鸟、水族虾蟹闻名于世,所画雏鸡也非常出众。徐悲鸿非常看重齐白石画的雏鸡,曾写信求画"三两笔之虾蟹小鸡,请多作几幅"。齐白石画雏鸡之所以成功,是花费了一番苦心的。他曾在一幅《雏鸡图》上题句:"画过八千绢,方不似鸡子,不似而似,乃真是。"当然"八千绢"有夸张的成分。齐白石画雏鸡不仅笔墨高超绝伦,稚气天真可爱,更有"多子"的吉祥祝福寓意在里面,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