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北京晚报9月13日在一版刊登消息说:“本报举办的‘迎奥运改造北京人小节系列谈’在读者中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映,自9月3日本报18版刊发《新北京需要什么样的新市民》的文章后,编辑部一周接到100多个热线,许多读者纷纷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以及信函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看法和建议,倡导改掉不良小节,树立首都新市民的文明形象。”该报这一主题的系列谈是9月3日推出的,总题目是:《新北京需要什么样的新市民》(9月3日);之后分专题讨论,至9月13日已进行了4次,每期围绕一个主题,分别是:《北京人为何总是这么急》…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华东9报第21次总编辑协作会议暨组织人事、总编室工作研讨会于2002年12月4日至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会议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报纸改版和报社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并评选出华东9报“应对‘入世’挑战”好新闻及组织人事、总编室工作好论文。大众日报、福建日报、解放日报、江西日报、文汇报、新华日报、新民晚报、浙江日报、安徽日报等9家报社有关负责同志,《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的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交流办报经验,共商报业发展大计。大家一致认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老师:适值2002年元旦,敬祝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全体老师新年快乐。2001年2月,我报名参加了军报新闻函授学习。我边学习边实践,先后采写新闻稿件50余篇,有10篇在军内外报刊发表,其中《空军报》6篇(3月15日二版《王大妈摘桃符》,9月27日二版《情牵弃婴》,11月1日一版《孟站长买书送书》,12月18日二版《精心维修》,12月20日二版《95596部队飞行一大队践行规范,坚定飞行事业心》,12月25日《某飞院二团心理教育和疏导有声有色》);7月份,我协助西安电视台拍摄了为纪念建军74周年…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2000年12月30日第七版,在题为《百年回首》组诗第二首《党旗》中,有一句为“旌旗红透,旗上有镰斧交叉图案”。其中的“斧”是指斧头。其实“斧”之说谬矣,应为“锤”(即锤头)才正确。因为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年9月21日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新华社于当年11月13日发了通稿,第二天(14日)全国各大报纸均全文刊载此“规定”。由此可见,正确的说法应为“锤”(头),而非“斧”(头)。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时下想当然…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军区某边防团于4月10日举办了一期新闻报道培训班,一线连队具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官兵40余人参加了培训。并在此培训班的基础上,建立了覆盖全团的报道网络。(乔振友)△“五四”青年节前夕,济南军区某师政治部举行“学习成才”活动表彰会,该师防化营喷火连战士“小画家”伍光霞榜上有名。他的个人作品先后4次在师、集团军组织的书画活动中获得二等奖。(郭林波、方雷)△4月12日,《前进报》四版头题刊发了某高炮旅旅长王凤祥的《努力提高基层指挥员的科技素质》的研讨文章。至此,该部9名常委自年初以来都分别发表了稿件。(…  相似文献   

6.
徐雁 《中国编辑》2006,(5):75-77
我的雁斋里藏有两册有关书房的同名专集,一部是《光明日报》原“周末生活”版编辑组编集的《我的书斋》(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以下简称京版《我的书斋》),另一部也还是叫《我的书斋》(文汇出版社,2000,以下简称沪版《我的书斋》),是由《新民晚报》“读书乐”版编辑曹正文先生编集的。到去年春夏之交,南京《开卷》杂志的执行主编董宁文先生又编集了一种《我的书房》(岳麓书社,2005)。如此,三本书并肩于我的“书之书”专橱中,大、中、小各有形制,不经意间见出一种相成之美,已是当代书文化的一道小风景了。  相似文献   

7.
值班手记     
值班手记范敬宜1997年1月27日“常格”与“别格”1月26日,本报将《会泽特大假酒中毒案审结》的消息和评论放在一版头条,这样的处理打破了常规,给读者以非常强烈的感觉。这个处理意见是总编室夜班提出、经值班编委同意的,我很赞成这种敢于突破常规的精神。制...  相似文献   

8.
“精品”是这样打造的●总编室实习学员孟祥林能到军报系统学习报纸采编流程,进一步提高新闻采写能力,也算了却自己在基层搞新闻报道工作两年的夙愿。分在总编室三版组实习,我更是庆幸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是吗?经过“两关”,凝汇作者和编辑们大量智慧的“样稿”,每天如潮水般涌向总编室,这里为我提供了一个别人看不到的稿件怎样“过关斩将”走上版面的机会,也使我目睹了深受基层官兵喜爱的三版一件件“精品”出炉的全过程。好稿子一路绿灯好稿子编辑愿意编,编起来也轻松愉快。有件事让我记忆犹新:一个月前,一名新疆部队的报…  相似文献   

9.
1995年8月11日,我到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采访了乡干部打死农民的“朱庄事件”,写了通讯《“红旗”掩盖不住的罪恶》,分别被《望》、《新华每日电讯》等报刊采用。这些稿件发表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法委书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先后作了批示;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给新华社发来感谢信。当我回忆这次采访经过时,一幕幕情景又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陕南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我到灾区采访了8天。翻山越岭,采撷到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虽然在人民日报只发了《生死关头见形象——记陕南抗洪救灾中的共产党员》(2002年7月21日头版)、《冲不垮的坚强堡垒》(2002年7月27日四版)两篇稿件,但我感到收获颇丰,不仅仅是文字的收获,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收获、灵魂上的震撼。①今年1月至5月,陕西省在农村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这一学教活动刚刚告一段落,6月初陕南就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特大洪水咆哮肆虐、撼天动地,同时也考验着广大干…  相似文献   

11.
王青 《新闻记者》2005,(8):74-75
在各类评奖中,稿件题材的重大性、涉及领域的宽泛性、内容涵盖的全面性几乎成为硬性标准.冠以“全国的”、“全省的”、“第一的”、“首个的”往往占有明显优势。然而,有一则题材并不算重大(写的是“吃吃喝喝”的事情)、涉及范围并不算宽广(仅一个乡境内)、内容并不具有全面性(只是某个方面的情况)的消息.却受到了评委们的青睐,获得了安徽新闻最高奖。我2004年12月22日采写、24日刊发在《滁州日报》上的消息《能仁乡村村三年“零招待”》2004年度安徽新闻奖一等奖。回想这篇稿件采写、编发过程,颇有几分感慨。  相似文献   

12.
《海难,为什么发生在这里?———福州市“2号台风重灾村”调查记》于今年8月26日在人民日报见报,独家披露了“2号台风”造成海难的人为原因,反映了群众的心声,受到广大善良、公正读者的好评。稿件也获得人民日报好新闻一等奖。《新闻战线》编辑约我写点感受。现通过介绍这篇报道的采访经历,结合我到福建驻站一年多的体会,谈点想法。亡羊补牢犹未晚6月23日晚9点多钟,“2号台风”正面袭击福州。当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附近楼群房顶上、阳台上的东西不断被吹打坠地,在人们的尖叫声中,我办公室的一扇铝合金窗户也被吹到…  相似文献   

13.
新闻阅评     
人民日报《“三个代表”在基层》报道有特色一个多月来,人民日报对“‘三个代表’在基层”百人采访团的报道,着眼于“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有力地发挥了舆论宣传的主渠道作用。一是发稿量较大,质量较高,突出“本报”特色。5月20日——6月24日,共在头版和二、四版刊登稿件54篇,其中“本报记者”采写的稿件39篇。这些稿件均采自各地基层农村、城市社区、著名企业、高等院校和医院等。多数稿件题材重大,典型性和时代感强,主题开掘较深,有思想力度,说服力和感召力都比较强,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新时期党建典…  相似文献   

14.
我是解放军报第四期函授学员,自1992年参加函授学习以来,认真阅读每期的《军事记者》(原《新闻与成才》)杂志,以杂志为老师,以杂志为教材,结合工作搞报道,坚持10年不间断,先后在《中国国防报》、《山西日报》等中央报刊刊登稿件和新闻图片168篇(幅),连续8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今年还荣立了三等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军事记者》这位无声老师的辅导,没有那一位位未曾谋面的编辑记者的谆谆教诲,没有身边领导和战友们的热心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去年12月21日,我有机会参加在北京人…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报业市场的竞争,今年各家报纸纷纷进行新闻改革。原先那些纯工作性的一村一店的报道不搞了,记者自己采写的稿件相应增多了,这对写惯了这类稿子的通讯员是个很大的冲击。 基层宣传干部和通讯员如何适应这个改革呢?我个人体会是要敢与记者争夺版面。截止4月底,我在《湖北日报》发了好几篇自己满意、领导也满意的较有份量的稿子。如 4月 10日 A2版刊发的《武当山游客量为什么增长慢》,2月14日A1版刊发的《武当山庙产不再是“唐僧肉”》,以及与记者合作稿子《武当山精心筹办“旅游套餐”》(3月21日B1版),《武…  相似文献   

16.
1976年年底,默多克收购了《纽约邮报》。经过半年多的调整,1977年6月,默多克声称,他要一寻找一种特殊的药方’来扩大发行量,“纽约邮报刚刚开始这一探索”。药方很快就出来了。 1.)1977年7月13日上午9点,纽约全市意外断电,持续达24小时之久。《纽约时报》等老牌报纸早有准备,转移到外地印刷继续出报。大多数报纸不得不停刊一天,包括纽约邮报。16日,纽约邮报复刊。出的就是─—“停电专号”。用纽约人从未见过的特大字号作标题赫然写道:“恐怖的24小时!”一张图片说明是:“一座荒废的都市”。纽约邮…  相似文献   

17.
优势、超越与“成就性精品”──《农民要减轻自身负担》等两则获奖电视新闻述评秦洪彦编者按:山西电视台新闻部摄制的《农民要减轻自身负担》(1993年12月30日播出)和《“老井”不再是那个<老井>》(1993年12月24日播出)两个电视新闻节目,分别获得...  相似文献   

18.
上次写了《这些稿件为什么会挤掉?》,感到意犹未尽,现在再谈谈有些稿件为什么别人挤不掉?且不说去年入选的全国好新闻和各地报纸刊出的好稿子,即以文汇报为例,近来也登过许多深受读者好评的新闻、记者见闻等。这些稿子一到夜班编辑组便被视为“嘉宾”,优先放行,保证地位,精心制题,突出处理,以至常常把别的稿件挤下来。诸如《令人遗  相似文献   

19.
新书架     
《人民日报好新闻集锦》(1998、1999)出版 由人民日报总编室编辑的《人民日报好新闻集锦》(1998、1999)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这两本书分别收集了人民日报1998、1999两年评选出来的精品奖、好新闻一等奖作品,同时附有第九届、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人民日报获奖目录,1998、1999年精品提名奖目录,1998、1999年好新闻二等奖、三等奖目录,1998、1999年“两会”报道获奖篇目等。书中收录的作品均按照体裁分类,便于读者阅读。 至此,《人民日报好新闻集锦》一书已连续出版六本(1994、1995、1996、1997、1998、1999)。本书可邮购,邮购地址…  相似文献   

20.
刘莹 《新闻窗》2012,(1):15-16
总编室钟玉萍老师打来电话。说我采写并于8月22日一版头条见报的通讯《充满希望的田野——来自威宁自治县迤那镇的百姓奋进曲》获中宣部9月19日《新闻阅评》表扬,《新闻阅评》称这篇报道是眼下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一篇好稿。集团编委会要求我在10月17日的业务会上作典型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