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海莹  高建荣  王淑英  史娟玲  蔡鹏 《科技通报》2005,21(3):347-350,355
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历程,详细评述了各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分析了有机电致发光的原理和器件结构,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2.
有机发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OLED),在日本又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是一种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有机材料发光的平板显示器件。与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液晶显示器(LCD)及等离子显示器(PDP)相比,OLED具有成本低、全固态、主动发光、亮度高、对比度高、视角宽、响应速度快、厚度薄、低电压直流驱动、功耗低、工作温度范围宽、可实现软屏显示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平板显示器。有专家预测,OLED显示器可能在2015年后取代LCD的主导地位,成为市场主流显示器。[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谷洪亮 《科技风》2014,(18):109-109
制作了加入ZnS:Mn的PVK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比较未加磁场与磁场作用下掺杂ZnS:Mn的PVK有机发电致光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关系曲线、亮度-电压关系曲线等特性,研究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提高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正>本技术针对溶液法制备的OLED器件整体性能有待提升的问题,提出在发光层添加辅助成膜助剂的解决方案,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提升溶液法器件性能的方法。如付诸现实将推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溶液法制备工艺的改进,提升整体效能,降低制备成本,推动溶液法制备OLED器件的商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5.
汪娜  何邦贵 《科技通报》2012,28(2):92-94
制备了结构为ITO/NPB(40 nm)/DPVBi(d)/CBP:Ir(piq)3(15 nm,6%)/Bphen(40 nm)/Mg:Ag(200 nm)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改变DPVBi蓝光层的厚度,研究了厚度对器件电致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色荧光层厚度为5 nm时,器件性能较大;继续增大蓝光层厚度,器件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6.
封面说明     
《科学中国人》2015,(8):777
在半导体中注入自旋形成兼具电荷属性和自旋特性的稀磁半导体可以制成自旋阀、自旋二极管、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磁感应器等新型的功能器件,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但是向传统的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中掺杂存在两点不足.首先,传统的稀磁半导体在引入自旋的同时也引入了载流子,这种自旋和电荷的捆绑效应严重制约了电性和磁性的调控维度.其次,基于掺杂中的不等价代  相似文献   

7.
有机电致发光(OLED)是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器件具有低压驱动、高亮度、高效率以及能实现大面积彩色显示等优点。本文介绍 了OLED器件的基本结构,综述了多层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各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采用真空热蒸镀,制备了一种多层结构的OLED器件,获得了发射峰位于525nm 稳定的绿色OLED器件,其起亮电压为2.5V,为国内报道最低;驱动电压在20V时,器件亮度为10,500cd·m-2,最大流明效率为:3.921m·W-1,色坐 标为CIEx,y=[0.331,0.625]。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OLED驱动控制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展  魏雯 《内江科技》2013,34(5):62+36
有机电致发光(OLED)显示屏作为未来显示器发展的主要方向,其驱动控制电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89C52单片机为核心器件,设计一种OLED显示系统的驱动控制电路。  相似文献   

9.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又叫做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OELD),其具有主动发光、宽视角、短反应时间、高发光效率、低工作电压、面板薄、可制作大尺寸与可弯曲的面板及制程简单等优点,被认为是继LCD之后的第三代平板显示技术。介绍了OLED器件的发光原理和彩色化方法,OLED显示技术的分类和发展现状、技术优势和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后分析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在高电流密度下效率降低是OLED产业化进程中的瓶颈问题,将超薄LiF层插入到以C545T掺杂Alq3为发光层的OLED器件中的发光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在较高电流密度下,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其外量子效率始终没有降低,直至达600mA/cm2时,最大值为4.79%。是同等条件下参考器件的外量子效率的7倍。器件的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载流子传输材料与氧化电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美霞  李祥高 《复印》1996,(2):6-12,21
本文旨在探讨评价和选择有机导体(OPC)用载流子传输材料(CTM)的理论或实验根据。CTM的化学结构和性能主要影响着表征感度的漂移迁移率μ和注入效率2个因素,而表征注入效率的氧化电位Eox值则更值观更容易测定。  相似文献   

12.
由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的“长寿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矩阵显示屏”已通过专家鉴定。 据悉,长春光机与物理所在该项目中首次研制出的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将作为一种全新的主动发光显示,用于数码相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及合成电脑。又由于它可以做成超薄显示器且不需要用背景照明,因而显示图形及图像要比LCD色彩鲜艳,也可以做成超薄柔性电视,还可用于汽车仪表显示,低温下军事指挥系统显示及高清晰度各种精密仪表显示等。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8)
二维电子气(2DEG)特性决定了AlGa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性能。为了提高器件的2DEG密度、迁移率和漏电流,本文采用AlGaN和GaN之间引入一层薄的Al N间隔层的方法。使用Silvaco仿真工具模拟了不同AlN间隔层厚度对载流子浓度、迁移率和量子阱深度的影响。器件仿真结果表明:在HEMT器件中插入薄AlN间隔层可以增加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并加大了导带不连续性。另外,器件的电子迁移率在AlN厚度为0.2nm时取得最大值,而载流子浓度和漏电流随AlN层厚度增加而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4.
通过把Eu(TYA)3Phen分别分散到MEH-PPV和PVK中制成薄膜,对它们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u(TTA)3Phen-MEH-PPV体系无论是光致发光还是电致发光都仅能观察到MEH-PPV发光;而对于Eu(TTA)3Phen-PVK体系,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都只观察到稀土铕(Ⅲ)的发光,说明后者存在着从PVK到Eu(TTA)3Phen的Forster能量转移过程.另一方面,在Eu(TrA)3Phen-PVK体系的电致发光器件中增加MEH-PPV作为空穴传递层,则大大提高了铕(Ⅲ)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5.
无机材料电子迁移率较高,光谱范围与太阳光谱相匹配,而有机材料价格低廉,合成方法比较简单,容易在基底上生长,在太阳能电池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材料的载流子迁移速率、光谱范围不匹配和器件稳定性差,导致光电转换效率较低,阻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若能将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相结合,可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目前的研究进展是通过无机材料在阴极缓冲层、受体层和阳极缓冲层中的应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有了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6.
吴俊  钟国伦  孙建中 《科技通报》2007,23(3):308-313
卟啉是一类具有优良光电性能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无论是将卟啉掺杂还是引入高分子链段,都可以通过从主体材料到卟啉的能量转移获得饱和红光。本文对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成功地做出了基于聚合物给体PBDB-T和非富勒烯受体ITIC组成的高效率二元有机太阳能电池。通过活性层吸收光谱的增大和以及更好的能级搭配,促使混合活性层薄膜激子可以有效的解离并被两端的电极收集。通过理解载流子的传输特性以及复合机制,研究这些特性对于光伏器件的性能的影响,其中二元有机太阳能电池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到7.56%,进一步说明非富勒烯受体的优势及潜力。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上,他是一名大学老师,三尺讲台,激情澎湃;在实验室里,他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十几年来,他在用有限的青春汲取有机电致发光领域无限的知识,也将以他有限的生命优雅前行在科学的漫漫长路上,为的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去更多的光彩。他就是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辛勤耕耘的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1):79-80
理化技术所张晓宏研究组发明了一种高纯度、低结构和形貌分散度的、相对普适的制备一维和准一维单晶有机纳米结构的新方法。这一发明扩展了能够形成一维单晶有机纳米材料的有机分子结构种类,为深入理解纳米材料的一维生长机制和有机纳米材料形状调控提供了实验依据,为进一步研究有机纳米器件的构筑提供了重要材料基础。利用该方法,通过有机分子结构修饰,实现分子间超分子作用力的强度、方向等的调制,  相似文献   

20.
在工业半导体制造业中,伴随微电子器件尺寸不断缩小及集成程度的提高,对制作电子器件的半导体材料性质的检测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文中提出在不同调制频率下对半导体载流子输运特性进行分析并研究它与时域曲线的关系。首先,利用自由载流子吸收检测技术,根据半导体原料中的自由载流子对光吸收的性质获取吸收系数,并通过该系数得到载流子浓度比例,运用调制激励光改变载流子浓度,依据载流子吸收光的特性再次调制探测光明确载流子输运参数;其次,运用调制载流子对光的吸收作用获取的输入参数,通过仿真实验利用输入参数中的载流子寿命、扩散系数和表面复合速度等因素,在不同频率下分析载流子输运特性与时域曲线的关系。实验证明,利用该技术能够较好地分析载流子输运特性对时域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