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所谓参与性广播节目,是指受众在收听广播时通过及时或延时的交流手段使节目与受众形成互动的节目。从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广播互动节目有以下几个特征:1.受众必须参与,2.节目内容随着受众的参与而改变。根据参与手段的划分,我们可以将广播受众参与性节目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广播受众参与性节目是指受众采用及时性的手段如电话、网络等与节目主持人交流。  相似文献   

2.
广播媒体随着直播节目的增多,听众参与广播形式和参与的程度越来越活跃,已经由早期的传统双向互动转为即时互动,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迅速播报给听众,网络平台、手机短信、微信和电话直通,成为听众参与广播最快捷的途径。任何媒体,没有受众的参与和支持,都会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办好听众参与性节目是广播在激烈竞争中赢得应有地位的必由之路。办好听众参与性节目,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一、广播节目的互动广播节目的互动,是节目进行时的一种状态和形式,它是指受众在收听广播中通过交流手段参与节目内容的互动形式,由此可知,广播的互动性必须有受众参与,节目内容会随受众的参与而改变,与电视媒体在互动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广播媒体与电脑网络,语言信箱等电子媒体的节目运作中,互动的牵动中可以看出“互动式”节目同以往的双向交流,多变参与节目有着显著不同。一是双方不在同一个广播现场,有的在场外,有的在场内。二是场外交流,沟通借助于一定的现代传播工具或者手段,将广播节目的服务质量推向了一个新的境地,一批又一批的受众,重新聚拢在了广播媒体周围,传播者和受众者互相牵引,使得信息传播更具有贴近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今年两会,中央电台充分运用现代广播互动手段,广开受众参与的渠道和空间,提升了节目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扩大了广播的影响,得到了上级领导、代表委员以及受众网友的广泛好评。一、两会报道互动手段丰富:吸引受众、优化广播关于“互动”,最新一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笔者认为广播互动在为受众提供更加自由、更加个性化,也更加具有时效性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也提升了广播的影响力。两会报道是重大的政治性报道,热点问题多,把关  相似文献   

5.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因可参与性强至今仍受到听众的喜爱,无论是热线节目还是点播节目,只要听众能通过热线电话进行互动,听众就会相当给力,并呈现出经久不衰的势头,在这里我简单地谈一下受众的参与心理。一、娱乐、消遣的参与心理无论是开办广播节目还是电视节目,除了满足受众接受教育和思想的启迪外,还要不断满足受众娱乐的需求,因此所有地市台都有各种贴近生活的娱乐节目,比如像点歌节目,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通过热线参与节目,点播自己喜欢的歌曲及文艺节目,让精神得以放松,另外,在节目中还能为家人、朋友送去一些祝福,通过参  相似文献   

6.
梁红岩 《记者摇篮》2006,(12):50-51
每天早晨打开电视,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在新闻播报前,首先会向受众传递当天的互动话题,请受众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与之互动。走入网络,在阅读网络所传播的信息后,受众可以立即发帖子跟进,发表自己的见解。打开广播,受众更是可以直接与主持人对话,把自己的感受、困惑,直接与主持人交流。凡此种种,就是互动。时下,媒体已从主观的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发展到媒体与受众之间互动,通过互动,使节目的参与性不断加强,受众的忠诚度越来越高。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互动,已成为传媒与受众沟通、交流的最直接的手段,互动,直接牵制着媒体在受众…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充斥人们生活的时候,如果传统的广播媒体仍然固守原有的利用发射塔发射广播信号,利用热线和手机短信进行节目互动,就有被受众忽略的风险。只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多种新媒体手段进行节目传播和互动,才能有效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8.
陈前 《新闻前哨》2011,(7):97-98
技术和理念推进广播实时反馈平台建立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广播媒体拓展受众反馈渠道提供了新的可能。"互动"就是这些反馈渠道鲜明特点,曾经在广播电视媒介上红极一时的手机短信互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媒体只要为受众提供一个参与节目的短信号码,受众就可以根据自己对节目的喜好程度立即付之行动,  相似文献   

9.
电视以其独有的直观性、参与性,与受众确立了唇齿相依的关系。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传播过程中,受众产生的被动或主动的参与意识,在行为上表现出的对节目制作、传播过程的间接或直接的参与和共同完成。这就是电视受众参与的节目形态。一种其它传播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最具参与性的节目形态。受众既是电视节目形态生成的主体,又是电视节目接受的主体。这种双重主体身份,使我们不论从实践的意义上,还是从理论研究的立场上,对电视受众参与的节目形态都应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节目形态、一个整体,而不应单纯地、机械地受到各种节目类型划分的制约和割裂。当然,这也是本文所阐述的视角使然。电视受众参与的节目形态的生成、生长直至产生  相似文献   

10.
省级广播传媒面对的受众群体大部分是农民,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的互动,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两者互动的主、次关系,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变化,互动的频度加大,互动的过程加快,两者的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关系、形式、内容的变化1.互动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随着广播频率专业化,广播由“广”播到“窄”播,由“大众化”到“小众化”,一改广播传统的播出模式,而是注重听众的需求规划节目,树立听众导向节目观,使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的主次发生了变化。现在,农村受众…  相似文献   

11.
新闻舆论监督是广播与受众之间的最佳融合点,它参与性强、覆盖面广,能够充分发挥大众监督的优势,因此听众爱听,也爱参与,直接影响着我们受众群体的增加。但要想实实在在地让新闻舆论监督发挥作用,必须有效地把舆论监督的思想、方式、手段,贯彻落实到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传播技术的进步以及直播节目的推广,增强了广播的伴听性、参与性和包容性.以热线电话为开端,广播开始步入即时互动传播时代,而手机短信平台出现和运用,则进一步丰富了广播即时互动传播的方式,使得即时互动传播趋向简单和常态.  相似文献   

13.
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一种仪式,而仪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成员的参与性,所以参与性研究是解读春晚的一条重要路径。本文从参与方式的分类、受众参与的价值、受众参与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春晚受众参与性进行了分析,以明确参与性在春晚中的地位,并为春晚节目的编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通过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来应对其他媒体的挑战,让听众拥有更多的节目参与感和存在感,便成为广播力求突破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将对让听众有存在感——试论广播节目互动参与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报纸的专版化对抗广播频率的专业化,受众参与的电视节目增多以及电视新闻的直播,网络媒体的开发等等。使广播的“快、受众参与性强”等优势已经被弱化。在广播走入困境的同时,广播广告业同样遇到了亲朋所未有的困难。广播广告的难做,导致广播广告人员的大量流失,有的电台只能依靠“全国皆兵”的方式来维持生计;这样又导致节目质量严重下滑,  相似文献   

16.
对农广播一直是广播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毋庸讳言的是,目前对农广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对受众相关状况研究不够,节目形式不够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没有真正让农民成为节目的主体,与农民受众的互动不够,等等.  相似文献   

17.
边琪 《中国广播》2006,(6):40-42
参与性广播节目的日益增多对广播节目的内容、制作、听众的类型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心理需求是广播参与性节目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搭建互动平台深掘广播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大众传播出现了一个重要特征: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不再是单纯被动接受的角色,参与意识开始萌生。受众与媒体互相之间“有来有往”的“互动”趋势日益明显。广播节目制作中直播技术的运用,可使电台与受众做到及时互动,使节目更加具有个性化。一、“互动”是广播  相似文献   

19.
正一、谈话节目的魅力所在大部分媒体研究者认为,如果要追溯世界上第一个广播谈话节目的诞生时间,应该是1921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的WBZ广播电台播出的一档节目。20世纪80年代,谈话节目这一形态从西方进入我国,并逐渐为广大受众接受。相对于传统的节目形式而言,谈话节目不但融合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主要特点,且更强化了思想性、知识性、参与性、社会性等诸多特性。这种更凸显互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受众参与在国内广播电视的传播实践和理论研讨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至少在节目编播评议领域,视听者参与的基本轮廓正缓缓出现,各地的听众观众已经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参与性节目的魅力。我们广播电视事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受众参与传播的权利并为之积极地创造实现的条件,本是广播电视工作主题中应尽之贵。但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缺乏对受众权利的思考,极少将受众作为权利主体予以全面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