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倾听不仅是教师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学生学习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倾听智慧,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以及对自身的倾听行为做出理性反思和优化。倾听智慧在实践中表现为信任、理解、等待、回应……然而,教师在倾听教育实践中,"误听"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教育教学中倾听智慧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师生对话与交往走向自由境界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2.
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政涛 《教育科学》2001,17(4):46-50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常常不能或以倾听学生的声音,造成失聪现象,它的表现及其根源多种多样。倾听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体现在本体论、道德、交往或疗治等方面。为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倾听的价值,教师应懂得倾听什么和如何倾听。  相似文献   

3.
张俭民 《教书育人》2006,(11):22-23
孔子作为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一生在教育活动上倾注了很多心血,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中国文化经典《论语》便是孔子与其弟子对话的实录。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们发现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交往理念。孔子主要是通过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真诚的对话,使师生形成对社会现象、教育规律等方面的理解,在彼此启迪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道德的教化和知识的传播,实现其“完人”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孔子的对话教育本质上反映了他的师生交往理念,这种交往理念的核心就是“对话”。虽然孔子的教育思想存在历史的局限,但其对话的师生交往理念至今仍闪烁着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4.
凸显“综合”特色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下简称“两品”)新课程,已经跃然进入小学课程体系,正在全国城乡学校逐步实施。按照新课改的精神,教学不是教师单向培养学生的活动,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我们应从主体性、互动性、互惠性等方面来把握“师生交往”的本质特征。主体性。既然是交往,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而不存在谁依赖谁的问题。师生之间也不是师尊生卑,而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理解的人与人的关系。互动性。既然是交往,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建立起学习的共同体,进行对话和信息交流,彼此之间实现双向和多向的互动。互惠性。从学生一方看,交往无疑有助于主体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章志光《心理学》)。就课堂教学而言,师生之间能否实现正常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教师的态度分不开的。大凡教师抱着倾听、尊重、友善学生的态度,就能建构接纳、支持对方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坐在教室里,如同置身于一种自然、自由的空间,使心灵感到敞开和舒展,与教师交往无遮无障;反之,教师对交流者持有负面、否定的态度,学生就不愿意与之交往。教师如何优化自己的态度呢? (一)倾听师生交往是以彼此倾听为条件的。在交往过程中,不仅学生要倾听老师的话语,而且老师要倾听学生的感受、体验。无论与学生个体交往,还是与学生群体交往,教师都要全神贯注,耐心听取学生  相似文献   

5.
灵动教育是指触动灵魂或心灵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灵动教育一以贯之地秉持以下理念:尊重儿童天性,把孩子当孩子;教育中没有失败者,人人都要在教育的引领中获得成功。实施灵动教育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树立平等意识,做到真诚倾听;激发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奇思妙想;优化教育交往,构建师生生存关系。  相似文献   

6.
瑞吉欧教育中的倾听是理解的基础和学习的前提,是听者和被听者通过"一百种语言"交流的过程。倾听具有本体论价值、道德价值、交往价值和评估价值,因此瑞吉欧教育为幼儿提供了包括教师、家长和同伴在内的"多层次的倾听背景"。在师幼互动、亲子关系及同伴交往方面,瑞吉欧教育中的倾听对我国幼儿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常常不能或难以倾听学生的声音 ,造成失聪现象 ,它的表现及其根源多种多样。倾听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体现在本体论、道德、交往和疗治等方面。为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 ,实现倾听的价值 ,教师应懂得倾听什么和如何倾听。  相似文献   

8.
学会与学生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必定是一个崇尚合作的时代。这是因为,一方面,个性使得合作成为必要与可能;另一方面,个性也只有在人与人的合作中才能得到健全与发展。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必须善于与学生合作,一个善于与学生合作的教师,往往就是一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成功的教师。学会与学生合作,必须做到3个“善于”,即:善于倾听、善于宽容、善于等待。一善于倾听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就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听和说是同等…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需要倾听;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同样也需要倾听。教师的倾听,更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所迫切需要的。教师的倾听使学生的判断、学生的心声有了表达的渠道与机会,使学生的自我表现获得了尊重与鼓励。在这种氛围中他们会释放出极大的潜能,从而使教育教学走向成功。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倾听是一种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0.
了解学生,关键是教师要倾听学生。教师能否有效倾听,不仅对师生间的沟通,甚至对于学生潜能的开发、良好课堂气氛的创造,都有着重要意义。要了解你的学生,关键在于学会倾听——不是他听你说,而是你听他说!我们要知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本文主要是反思倾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及教师和学生如何倾听。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批的知识创新人才,而知识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智慧型”教师。缺乏智慧的教育导致教育活动与学生的鲜活生命脱节,导致知识与智慧脱节,导致科学与人生脱节,缺乏智慧的教育剥夺了学生的自由和快乐,教给了学生知识却没有教会学生生活,缺乏智慧的教育扼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赋予学生真正的人生幸福。因此,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智慧型”教师,探讨有关“智慧型”教师的问题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师爱是教师道德情感之本,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无私的情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  相似文献   

13.
倾听幸福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深情的凝视、一个甜蜜的微笑、一次友爱的握手,甚至轻轻地拍一下肩膀,学生就会被老师真诚的爱所感染,被真挚的温情所感动,心田会激起情感的浪花。  相似文献   

14.
教育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语文教学彰显人文性,需要语文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力量,把教育教学当作一门交往艺术,创设人性化的交往空间,语文教学交往以真诚为心理基础,以倾听为实现方式,以心灵由为根本指归,实现平等教育主体间的共同完善,即“人之为人”。  相似文献   

15.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我在故我思”,“人的本质基于绽出之生存”,人应在相互理解和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在由“去蔽”走向“无蔽”的途中不断地实现自我“敞亮”、敞开和“绽出”地生存。折射在教育领域,它主张教育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自由和选择;主张基于真诚的诗意之交往建构起“我-你”的关系,在自由与平等、理解与倾听、信任与尊重、开放与分享的心灵沟通和精神相遇中,达成师生对话的澄明和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一个智慧的教师既爱自己的专业又爱自己的学生,用心灵与智慧对话,用智慧开启思维,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将由活泼走向深刻。一、善于倾听,捕捉智慧倾听学生的想法不失为一种教育智慧,教师在倾听中要学会捕捉,课堂中学生呈现出来的一些思维亮  相似文献   

17.
李清爱 《辅导员》2010,(2):45-45
“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对学生心理层次的关注,是承担每门课程教学的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教育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使学生学会尊重,与同学真诚交往,形成和谐班风。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李政涛语)倾听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教学手段。倾听是一种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倾听也是教师的一种修养,是对学生说话的尊重。  相似文献   

19.
听.是人们用以沟通、交往的基本方式之一。倾听.是人们在沟通、交往时表示对讲者尊敬或重视的一种行为方式.也是听者对讲者的一种评价态度。学会倾听.意指要会运用“听”这种沟通、交往方式来了解对方,让对方在你的“倾听”中感受到被尊敬或被重视.并在你的“倾听”鼓舞下能够尽情“倾诉”。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沟通交往过程中,会不会“听”,能不能够“听”;会不会“倾听”,能不能够“倾听”,直接决定着你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也直接决定着学生对你的反应.更直接决定着教育引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倾听幸福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深情的凝视、一个甜蜜的微笑、一次友爱的握手,甚至轻轻地拍一下肩膀,学生就会被老师真诚的爱所感染,被真挚的温情所感动,心田会激起情感的浪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