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化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学生。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农村人口又占到全国总人口的51.3%。许多农村的家长为了生活,抛家弃子到外地打工,把年幼的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或其他的亲戚,  相似文献   

2.
杨震  杨雷于 《下一代》2014,(2):15-15
正近几天气温不断下降,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校园里却暖意融融。该校20多名外来务工子女收到了教师们捐赠的各式冬装。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的学生中有一半是外来务工子女,他们中的部分学生生活相对困难。为此,该校开展"伸出双手,传递爱心"为主题的爱心捐赠活动,向全校教师发出倡议,为他们"捐衣物、献爱心"。活动中,教师们纷纷从家里带来干净整清的冬装,为孩子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只是学校关爱外来  相似文献   

3.
张安秀 《甘肃教育》2014,(11):26-26
正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爱心,是教师教育成功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学生的一切优秀品质的形成,都源于爱心意识的生发。教师的爱,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他们除了一如既往地需要家人、亲友的爱之外,还特别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没有爱作为教育的前提,师生之间就缺乏交流通道。但怎么去爱学生,却并不是每一个教师  相似文献   

4.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做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就是要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在教育教学生活中,触摸是一种爱,是发自内心的、情不自禁的、一种特殊的爱。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而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缺少"爱"的心灵,犹如一阵阵北方的沙尘暴,所到之处皆是冷漠。一颗冷漠的心灵,对未来还抱有美好的梦想吗?而爱心,正是沙漠中的绿洲,能带给他们清泉,带给他们更多的鼓励。  相似文献   

5.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也是当好老师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倾注给每一个学生。"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可见,爱不是一种策略,而是一颗热情相待的心。在教学中,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一个心灵去沟通,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对他们抱有"我相信你能行"的信心。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得到他们的信赖,点亮他们的心灯,才能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6.
正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爱学生。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真挚的爱和充满希望的爱,就不会是一个好老师。教师要以真诚的爱去感化学生,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尤其是后进生,听到的大多是批评、责备、嘲笑。因此,他们常常主观的认为教师轻视自己,厌弃自己,故而产生自卑心理,这就更需要教师用真诚的爱去感化他们,多给他们一点阳光雨露,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索有福 《青海教育》2014,(11):14-14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将爱心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一、爱是教育的前提 教育的责任体现在对学生的真情和爱心的感化。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平等地爱所有学生,要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班里的学生情况都不一样,对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在生活上多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多和他们交流,使他们安心在校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美在身边     
周群 《班主任》2006,(6):48-48
做一名教师,爱心最重要.我们的爱来自对学生"心"的真诚;我们的爱来自对学生"心"的尊重;我们的爱来自对学生"心"的期盼.当我们为孩子们奉献爱心的同时,孩子们也无时不在向我们回报着他们纯真的爱.  相似文献   

9.
正一、从学生利益出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前提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特别是对后进生和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不要用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善于引导,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有些老师在每次语文测试或作文之后进行讲评,对成绩低下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名道姓加以批评,甚至冷嘲热讽,说他们拖了全班的后腿。这种做法导致学生的极大反感,他们认为这是老师故意让他们在同学面前丢脸。所以,有些后进生就  相似文献   

10.
学困生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解决学困生问题是教师的责任,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要用爱心、耐心、真心去面对他们。当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相似文献   

11.
一双眼睛盯不住几十个学生,但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从当班主任第一天起,我就带着一颗爱他们的心,走进了教室.我告诉全班同学,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我们要试着去爱彼此,看着他们似信非信的眼神,我告诉自己:要有耐心,要坚持!决定爱了,可是要怎么爱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2.
正一.关爱学生,重视爱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心。你爱学生,学生才能爱你,你的教育他才愿意接受。没有爱就没有真诚,没有爱学生就很难接近班主任。教师的爱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这是一种天性和修养的结晶,它是道德与人格的有机统一。首先,我们要给那"特困户"以细腻的爱。因为"特困户"往往是由于环境或教育不当造成的,他们心理上受到过或多或少的伤害,因此,他们情感上有些障碍。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爱心不能只作为一种理念挂在我们的嘴边,重要的是要我们用独有的智慧把它物化到每个学生的心里。”从教多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爱心是教育传承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如果要评选2008年度热词,我想含泪推荐"捐"。不说那长串的捐款数字,不提那如山的捐赠物资,我想引领你看的,是最平凡不过的"捐"——邻居的女儿在石家庄读大学,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她哭着  相似文献   

15.
一、学全关怀与体贴学生 爱心是人的天性,是人的需要。原苏联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者最高贵的品质之一是人性。对学生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和睿智的严厉,以及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得到爱心满足的学生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构建美好的心灵。爱孕育着希望,我们应用爱心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感受到爱,产生共鸣,形成强大的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可见,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造成很深的影响.然而,学生的差异又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应该"用心"育人. 首先,应以慈母般的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作为班主任应当像慈母一样用自己的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以及思想、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因为老师这种特殊的爱可以洗涤学生心灵上的尘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弥补他们缺失的爱.我们班上有个叫熊吴的学生,性格内向,很少与同学交流,学习成绩差,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老迟到,还时常在上课时独自摆弄他的一些玩具"兵器".  相似文献   

17.
曾有人这样说:“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经验让我深深地明白: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的特点倾注爱心,用心去关爱他们,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也有人说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使学生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用爱心去感染学生,用良心去教育学生,他们才能把老师作为自己的朋友,无拘无柬,向你吐露真言。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学生。在教学中,为师者要为后进生撑起一片蓝天,必须"爱"字当头,让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用爱心去塑造学生的心灵。一、付出爱心,培育感情教师要对优等生献出一份真诚的爱,更要对后进生付出真爱。可以说,爱心是通向学生心灵的路径,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个自古就被人们认识到的论题,谁都希望得到爱。然而,后进生得到了多少真正的"爱心"?他们听到的大多是批评指责,因而他们往往比较敏感、心虚,甚至怀有敌意。他们总认为老师、同学瞧不起自己,所以干脆破罐子破摔,表现得粗鲁无理。  相似文献   

20.
<正>前几天,我陪着9岁的孙子参加了"捐一本好书、献一份爱心"大型爱心公益活动,让孙子亲身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也获得了一次奉献爱心的机会。那天的捐书现场热闹非常,来捐赠的人很多。孙子倒不犯怵,挤进人群中把自己心爱的一摞图书递到管理员手中,并对管理员说道:"阿姨,这是我送给西藏小朋友的书。"一旁的我见此情景颇感欣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