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核酸"一节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必修1)“遗传信息的携带———核酸”一节内容的基础上,对本节的探究式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本节的教学实践了作了反思。  相似文献   

2.
魏琼 《考试周刊》2016,(6):89-90
本文展示的是酒店英语教学的一个成功教学案例,通过阐述案例背景、案例主题和案例片段,展示了一节效果良好的公开课,并进行了教学反思,总结了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一节受欢迎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实施生物学室外教学的必要性、室外教学的教学设计。并以“叶的形态”一节为例,详述该节室外教学的实施步骤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龚雪婧 《教师》2014,(1):74-74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多种教学活动巩固完成同一教学任务。如,本节课的对话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①学生对话;②听对话,填空;③归纳填空。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学习.学生对本节课的目标语言有了很好的掌握。  相似文献   

5.
尹玉明 《甘肃教育》2007,(9S):50-50
一、教学过程的简要回顾 2006年9月,在省教科所组织的新课程听课、评课、座谈与参与式培训工作中,我们听了十多节公开课。其中武都区滨江中学的一节数学课“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下面就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做简要地回述。  相似文献   

6.
以《波的图像》一节的教学为例,在课前设计中,笔者分析了该节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一节高二英语阅读公开课的教学案例,对这节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点评,并提出了改进这节课教学、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最近,听了一节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上课的是一个年轻的老师,这是我听到的最美的一节课。说其美,并不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十分精彩,而是一个普通的教学环节,实实在在震撼了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等他读完"     
最近,听了一节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上课的是一个年轻的老师,这是我听到的最美的一节课.说其美,并不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十分精彩,而是一个普通的教学环节,实实在在震撼了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对“(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这节课,从教学内容解析、教学目标设置、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目标检测六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并依据设计进行了教学实践,做了实践后的反思.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设计随机模拟实验,并能够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进行具体实施,因此这节课设计的立意为在学生理解随机模拟基本思想的前提下,探索通过模拟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提升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7.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品》中的"滋味"说体现了其诗歌审美理论,在古代诗论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滋味"说吸收了前人"味"论的文艺思想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五言为体、抒情写景的详切充分、追求"自然英旨"、"风力"与"丹采"的具备等方面,它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古代的诗歌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