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拉威尔是继德彪西之后的又一位印象主义音乐大师,这位法国作曲家以自己独有的风格占有了音乐这个领域的一席之地。拉威尔的作品被音乐界的同行都认为是模仿德彪西的风格,虽然他本人并不认同,但是到现在这也是有争议的。事实上拉威尔的音乐与德彪西是不同的,他已经在德彪西的基础上突破了印象的范畴。在他的音乐风格上我认为有必要做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东方主义浪潮”的影响下,欧洲学者逐渐能以相对平等的眼光看待来自东方的文化。与此同时,在音乐领域中的德彪西与拉威尔等人脱颖而出,将东方音乐的元素融入到他们的音乐创作中,从中吸收养分,不断拓宽自身的音乐创作道路。笔者欲以德彪西《两首阿拉伯风格》中的第二首为例,追溯其创作思路之源,分析其钢琴音乐中所蕴含的东方神韵,探求东方音乐文化在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风格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细川俊夫作为当代音乐创作舞台上较为活跃的作曲家,拥有鲜明创作风格与个性化音乐语言。这和他作品中不容忽视的亚洲音乐元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他的创作之路上,除了严格的西方音乐创作技术训练之外,细致深入的学习了日本的本土音乐也是他形成自己创作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他本人的学习历程以及形成目前创作风格的过程在作曲教学层面上给予学习者重要的启发:本土音乐对当代音乐创作的重要影响已经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对本土音乐的移植上,深入的了解本土音乐外在形式下的内涵,将其中的精粹吸收并与相对应的技术手段相结合、转化成为当代音乐崭新的符号,是在作曲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推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印象派音乐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在创作上都受到了来自印象派绘画和文学的影响。他们的作品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许多人认为德彪西和拉威尔的创作风格相近。德彪西与拉威尔在创作风格上既有相似点又有他们独特的个性。而以德彪西和拉威尔为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在音乐发展史上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拉威尔的作品在许多方面与德彪西有着表面的相似性,又由于拉威尔创作年代稍晚于德彪西,这让许多人认为拉威尔的音乐风格与德彪西的印象主义一脉相承,甚至认为他的音乐创作是对德彪西的模仿。从拉威尔早期钢琴创作入手,分析同时期创作中拉威尔受德彪西影响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同中求异,探析拉威尔创作的个性所在。  相似文献   

6.
莫里斯·拉威尔是法国近代杰出的作曲家、钢琴风格的革新家与和声、配器的卓越大师。他的创作既秉承了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理念,又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本文以拉威尔的钢琴组曲《镜》为研究对象,分三个部分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展开分析、阐述,并结合自己在学习和演奏过程中的体验探讨了对该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7.
萧友梅作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同时也是现代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他的音乐创作主要包括了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曲《霓裳羽衣舞》以及大提琴曲《问》等。萧友梅在歌曲音乐创作过程中始终注重古今中外音乐知识的全面学习,他在深入研究西方音乐艺术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格外重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他认为音乐的骨干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性,他创新运用了德国大小调曲式结构为传统诗词进行谱曲,将中西方音乐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打造出属于自身特色的音乐创作风格。本文将进一步对萧友梅艺术歌曲音乐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海顿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Op.37)为音乐技法为线索,通过从音乐技法以及创作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总结与归纳出海顿鲜明的作曲技法特征,力求管窥出他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结合音乐学、美学等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海顿的音乐创作风格,抛砖引玉,能够激发更多的学者对海顿钢琴音乐创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列举实例,对多声部蒙古族歌曲中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加以分析.探究在多声部音乐创作中,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在体现民族风格、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方面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旨在为少数民族风格的多声部音乐创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杜鸣心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在数十年的音乐创作实践中,他以扎实深厚的传统作曲技法为基础,合理借鉴现代音乐创作的思维方式,逐步形成了以格调高雅、感人亲切、朴素飘逸的音乐语言为特性,以调性音乐体系与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相结合为切入点,以视角独特、清新、具时代感的旋律写作而见长的、融入个性化世界观的音乐创作风格,创作出了许多杰出作品,其中尤以钢琴音乐创作更为突出,并因之享有特殊的地位,在我国乃至世界音乐界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他的创作经历的回溯,阐释其艺术观念的形成与特定时代的关联,并论述其钢琴作品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拉威尔创作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夜之幽灵》是他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它有如梦似幻的意境、耳目一新的效果,是国际重大比赛参赛曲目中的宠儿,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都说,这部作品是拉威尔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创新的成果。本文通过分析乐谱文本,从音乐语言、乐队化色彩和演奏技术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试论证《夜之幽灵》在探索之路上留下的"足迹"。  相似文献   

12.
莫利斯·拉威尔作为拉开西方现代音乐序幕的大师级音乐家,他的钢琴作品传播广泛且都是通俗易懂,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下来,更有趣的是,他不同时期的作品都有所不同,主要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本文对拉威尔不同时期的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和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河南首部原创音乐剧《中国蝴蝶》的音乐创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音乐创作进行分析探究,其特点:一是独特音乐创作手法;二是戏剧角度构思音乐;三是音乐突出戏剧矛盾。多方面来探究《中国蝴蝶》音乐"美"的本质原理,以期对以后中国民族音乐剧在音乐创作中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是世界音乐文化发展史上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创作的交响曲、钢琴奏鸣曲等作品,响彻世界,可谓家喻户晓。他的《第三英雄交响曲》就是其音乐创作中的一个代表。这部交响曲无论从旋律、和声上说,还是从曲式结构、长度、风格上论,比他以前的音乐家都有所发展,并成为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5.
穆索尔斯基作为"强力集团"最具天才的作曲家,他是音乐创作史上最大胆的革新家之一,在19世纪音乐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艺术歌曲是穆索尔斯基创作的重要领域,集中体现了他的音乐创作风格。穆索尔斯基注重和声的描绘性,生动地表现了歌曲中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6.
巴赫和亨德尔是巴洛克音乐时期最著名的两位音乐大师,是他们把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推向了光辉的顶峰,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两人在音乐创作与风格上却是那样的不同。本文从时代背景、生活阅历、性格特征的研究角度出发,探究了造成两人不同的音乐创作及迥异乐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民间歌舞、滑稽戏以及说唱是中国戏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生""旦""净""丑"为戏曲的角色分类:"唱""念""做""打"是戏曲的表现形式。经过历史的洗礼,中国戏曲从不成熟到成熟,它融合了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同样也影响着其他音乐形式的发展。它不仅仅影响着现代音乐创作的题材,还影响着当代音乐创作的风格趋势和结构。本文将对中国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影响和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在现代音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他是十九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音乐家。其开创的印象主义音乐影响了十九世纪乃至二十世纪的音乐风格走向。他的音乐风格打破了传统的西欧风格,其音乐创作具有朦胧、梦幻、柔美和优雅的特点,形成了独具风格特点的音乐流派,为二十世纪的音乐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弗兰德乐派的作曲家若斯坎·德·普雷,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作曲家,他在音乐创作上注重的是音乐的形式,音乐结构十分清晰,有明确的调性倾向,用音乐表达词意,表现情感,主调和声意识明显成热,音乐终止清晰,结构匀称等等,他的音乐风格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发展的总的方向,对其音乐创作风格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拉威尔作为近代法国印象派音乐家之一,他的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无论是创作特点还是演奏方式都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审美意义和音乐价值,本文先对其进行一个创作背景概述,接着对奏鸣曲的本体进行分析,最后对其演奏特征及风格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