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站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学校管理者的教育意识是办好学校的先导和关键。那么学校管理者应强化哪些意识呢?我认为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观念的更新意识教育观念关系到培养人才的方向问题。由于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呼唤教育的改革。怎样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才,是我们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深思的历史性课题。这就要求我们铲除陈腐的教育观念,同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接受新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  相似文献   

2.
<正> 德育,即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养成至关重要。有的学校还在搞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德育工作;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不力、方法简单,对“后进生”放任自流,甚至歧视,很容易使个别“后进生”走上犯罪道路。有人曾形象地比喻说,学生经过学校教育后,体育不合格是“残品”,智育不合格是“次品”,而德育不合格是“废品”。这不仅有力地说明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同时也说明了德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我国在校生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5。因此,学校应加快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创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模式;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和时代要求,整体规划德育体系,切实加强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把高认识,更新观念。更新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班主任的观念不更新,思想不解放,认识不提高,就容易使其工作停滞或徘徊在“应试教育”的误区上。所以,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确“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应试教育”着眼于知识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考分定成败。素质教育则着…  相似文献   

4.
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教育列车在“应试教育”的旧轨道上运转了多年,要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去,需要“扳道岔”。现在我们正在做这个工作。“应试教育”是一种淘汰教育,不断把“次品”送入社会,可以说是一种失败的教育。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而“应试教育”事实上是面向升学率,面向高一级学校。在学校里,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到各种竞争机制、政策导向都是为了升学,把成千上万的学生引  相似文献   

5.
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对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笔者认为首先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在理论上提高认识,树立新的整体素质观;在实践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全面发展的整体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也并非水火不容。“应试教育”也并没有排除思想政治品德的提高和体能心理素质的发展,至于智能素质中的文化知识正是它所刻意强化的,也是它至今仍然能够模糊人们的一个方面。那么应试教育的误区在哪里?l、教育领导误导。把学校升学率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片面追求升学率。这就…  相似文献   

6.
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那么素质都包括哪些方面呢?我觉得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这些素质是互相渗透,相互关联,综合起来构成人的总体素质。目前“应试教育”在“高考指挥棒”的制约下,从学校到学生、家长都过分强调智育的发展,形成了素质培养极不平衡的严重局面。 国家教委提出,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和艺术教育,并把艺术教育作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把艺术教育摆在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这是个英明的举措,我…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依据笔者在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要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转轨,首先必须在意识上要重新审视“三个关系”。一、升学和成才的关系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是中小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不研究升学问题,在这方面没有切实可靠的措施是不应该的。然而,认真研究升学和“以升学为本”有本质的区别。所谓“以升学为本”,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二是教育内容偏重智育,轻视德、体、美、劳诸方面,忽视实践和动手能力,影响青少年的健…  相似文献   

8.
王群 《教书育人》2002,(11):11-12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育人”的工作尤其显得重要。每位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出一个个学习优秀的学生,更要培养出一个个德才兼备的学生。一、加强优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1.当前优生教育令人担忧的现状近年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风气不同程度地存在,它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一些学校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优生这方面的教育引导更显薄弱。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成了学校的“宠儿”、“特保”,对他们表扬多,批评少,迁就多,要求少,使用多,教育少,似乎学习成绩的拔尖就可以…  相似文献   

9.
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刻苦学习,并以“为四化刻苦学习”作口号,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育质量。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一所学校来讲,必须通过“教”和“学”两方面来体现。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这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刻苦学习仅是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方面,如果教师教得不好,甚至教不得法,就不可能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袁开红 《考试周刊》2010,(18):55-55
多年来,学校的教育是嗣绕应试教育而对学生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但是这样的教育是不符合现在的教育教学规律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新的《教育纲要》明确提出了对学生的教育要从学生的素质出发,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任务。  相似文献   

11.
恢复高考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尤其是高中段的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条路上已经走得很远了。现在,我们终于意识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与社会的需要和时代进步的要求是不合拍的,再在这条路上走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一论述阐明了创建特色学校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走出“干校一面”的困惑,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办出学校的特色,是素质教育理性的呼唤。一、特色学校的内涵及特征所谓特色学校,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学校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等方面有独到之处。这些独到之处就是这所学校…  相似文献   

13.
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势在必行应试教育是一种追求少数人或单方面素质优秀为目的的教育。它是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 ,以应付升学考试为惟一任务的一种办学倾向。近十几年来 ,“应试教育”思想一直是阻碍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一种社会思潮。把培养少数“尖子”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 ,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使学校教育偏离了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 ,偏离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是一种淘汰式的选拔教育 ,它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来选拔少数“尖子” ;它不顾及儿童的身心健康而…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长期使用的是一种以选拔、竞争为特征的权力主义考试模式,与“应试教育”相配套的“教育体系”把分数作为“唯一公开尺度”来衡量学校和学生,其弊端表现为:其一,以分数定优劣,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各方面能力,不利于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落实,把分数作为唯一尺度实际上属于不公平反映学生能力的考核手段;其二,采用排名列榜等方式,不利于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打击了多数人学习生活的信心,这是与教育目标相违背的;其三,选拔式考核,往往只注重培养少数学生,而忽视和排斥了多数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萃     
说的是素质教育 抓的是应试教育 邬志辉在《教育参考》 2001年第 1期撰文指出,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采取的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一方面要“应试”,另一方面还要“应素质教育”,即应付素质教育。所以在实践中出现上午应试教育、下午素质教育,课内应试教育、课外素质教育,一般学校素质教育、重点学校应试教育,白天学校素质教育、晚上家里应试教育等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搞来搞去,人人都在高喊素质教育,可人人都自觉和不自觉地践行着应试教育。在我看来,把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明确了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基础教育。同时也进一步确立了基础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原则。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作用。首先,应该进一步明确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多年来,学校体育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步履艰难,效果不佳,一…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基础教育中的学生发展利益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仍然呈现出“应试教育”的特征,即便是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强势背景下似乎也难以逆转,这当中有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从学校教育自身的角度看,除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作用外,现代学校制度设计和教学具体安排中的伦理缺陷,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被动、弱势的学生地位观,使学生缺乏发展的活力。什么是教育?我国关于古汉字释义比较权威的工具书《说文解字》中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这一经典的解释表明,中国的教师和学生,一个在“上”,一个…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基础教育仍然呈现出“应试教育”的特征,即便是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强势背景下似乎也难以逆转,这当中有礼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从学校教育自身的角度看,除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作用外,现代学校制度设计和教学具体安排中的伦理缺陷,也是一个重要的原测。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把它们作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这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音乐课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中具有重大作用。一、思想素质教育先秦儒家重视“乐教”的“教化”功能,认为“乐教”可以“移风易俗”,...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 ,素质教育实践正在各级各类学校展开 ,但应试教育的痕迹还未完全消除 ,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仍是为了应付学校举行的各种考试。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有多少能力为社会作出贡献 ?答案是明显的 ,“应试教育”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向素质教育转轨 ,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规律。素质教育 ,其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使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其主要内容是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 ,它不是一般的通才教育 ,也不是一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而是为了学生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强调将知识“内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