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理科综合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理科综合课程是在原有的分科学习基础上,对分科知识的综合与提升,是一种功能型的综合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在知识结构、思维结构、价值观念结构等多方面的综合。课程设计应做到:反映自然界的统一图景,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提供最具有持续价值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方法性知识,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学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一,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各分科课程的学科知识相对封闭,不能反映客观世界本身的统一性和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性,难以使学生形成有关认识客体的完整图景和初步的科学世界观。其二,课程分科过细,脱离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儿童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分科课程的背景下开展综合性学习,以综合性学习主题来带动本学科知识、能力及思想方法等的整合,能够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的认识,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但是,究竟如何理解和开展综合性学习,有着不同的观点。在这篇文章里,仅谈一己之见,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在一定意义上,分科课程人为地割裂了完整的世界图景,而且可能使学生形成对世界的不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其严密的知识体系,还容易导致脱离生活。弥补这种缺陷的途径之一是开设综合课程。但综合课程并非万能良药。综合课程不可能开设于所有学习年…  相似文献   

4.
<正>有宝华指出:"综合课程是指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原有分科课程内容,以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和全息观念,并养成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综合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模式。"按照学科综合程度,综合课程可分为拼合、融合和广域三种类型。历史与社会和思  相似文献   

5.
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价值及实施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课程和德育有着必然联系,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道德认识的引导、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调控上。大学隐性课程的实施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课程的跨学科价值体现在社会价值、知识价值和个人价值等方面.课程内容体现出整体性、跨学科或超学科性特点;课程结构采取融合的形式,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均居科学教育课程的跨学科建构特征.而师资队伍、思想观念与理论基础、课程建构与分科教育的关系、课程的评估和逻辑体系等问题是科学教育课程建构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鲍静 《交通职业教育》2005,(2):46-47,58
多年来,不少学校对德育课程的改革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从总体效果来看仍有待增强。现在的德育课程本质上仍属智育范畴,而且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割裂,知识评价与行为表现脱离。在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理想、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习惯方面收效甚微。要消除这些不和谐现象,一项重要的调整就是改变以往的德育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学科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门德育课程,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也就成了德育过程,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位一体,矛盾统一的综合过程。因此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获取道德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让道德知识内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重视隐性课程提高德育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伟 《湖南教育》2005,(16):34-35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和手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这一目标同样是可以通过德育课程去实现的。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在于育德性,具备这一特征的课程有两类,即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显性德育课程指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德育课、公民课等,是为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按照预先编制的课表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认识以及道德、情感、意识、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隐性德育课…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发起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民族文化与教育的历史传统各异,课程改革也各有千秋,但是纵观其发展历程,我们仍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一、课程的分科化与综合化近些年来,世界各发达国家在学校课程综合化思潮的影响下,都着重调整了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比例,一些过于强调分科施教的国家也出台了分科与综合并行的举措。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是课程组织的不同方式,分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而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知识,并形成…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和德育有着必然联系,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道德认识的引导、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调控上.大学隐性课程的实施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2.
胡晓菲 《文教资料》2020,(5):197-198,206
学校道德教育,在社会转型期面临考验和挑战。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基本都是学习。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促进学生道德发展。课程德育,就是通过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课程德育,是一种走向整合的学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顺应科技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综合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课程类型,其实质是整合知识学习及应用的重要因素,再现知识整体的本质。综合课程弥补了分科课程学科内容间交叉的不足,相互关联各学科知识,从而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综合课程改革首先要理清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并基于课程改革的目标,分析综合课程的类型及课程价值,对综合课程改革的重点问题进行探讨,使之形成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反思义务教育品德课程改革,德育需要更明晰地探讨"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回归生活"的德育不能笼统地反对知识,应将对知识学习的认识与对知性德育的批判相区分,德育中的知识学习包括道德知识、关于道德的知识、有助于道德的知识三种类型,并以主体性的道德知识的获得为根本。德育以生活为基础最终要落脚到个体生活经验,个体生活经验是个体道德成长的基础,德育过程需要关注并引导个体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和扩展。由此,道德知识的获得需要个体生活经验的带入,个体生活经验的扩展需要道德价值的引导。德育正是基于"知识"与"生活"的这种关联才可能触碰到个体的内在生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15.
德育和德育课程的评价始终是一个难点。一方面,学生的品性和社会性具有情境性和内隐性的特点,学生的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和情感之间并没有很大的相关性,使得传统的德育和德育课程的评价或者成为知识的测试,或者成为评价者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表现,给予学生品行的“鉴定”。另一方面,德  相似文献   

16.
《新综合科学》教学的体会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璐 《化学教学》2002,(5):37-39
《新综合科学》牛津上海版 (试验本 )是上海市部分中学综合理科课程正在试验使用的一本教材 ,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和英国牛律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各门自然科学不断地综合 ,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综合科学课程顺应这种趋势 ,使有关学科相互融合 ,淡化各学科知识的界限 ,体现自然科学内在的整体性 ,使学生把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 ,有利于学生完整、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有幸接受了这门综合课程的教学任务 ,我认为 ,对于教师来说这既是探索和积累新教学经验的机会 ,更…  相似文献   

17.
回归生活课程理念的提出体现了德育课程改革的进步:不仅使课程价值取向转为培养有道德的人,也使课程教学从知识的授受转向对生活的关注。但在现实中,关注学生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却与德育课程间存在着诸多的“不谐之音”。这里,笔者试就生活世界与生活场域作一思考,并对道德教育与德育课程谈谈个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李戬  古春梅 《教育探索》2011,(10):135-136
我国现行学校德育受传统知性德育观的影响,把道德知识的获得当成了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将道德减化为道德知识或对道德的认识,所以德育效果不佳.学生的道德学习是学生对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的接受与建构,它以学生道德情感的生成为核心.据此,学校的德育在内容上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以使学生能将道德知识加以内化;在方式上应引入活动体验模...  相似文献   

19.
论课程的分化与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科课程及综合课程的含义、分科课程的合理性及缺陷、课程综合化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等方面,阐述课程的发展仍需通过分科与综合这一基本关系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两种课程应当共同存在。到底是采用分科课程还是综合课程,要看它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生活德育的提出既是对知性德育的反思,也是一种新的德育方式的尝试。正确理解生活德育的价值内涵对于建设和开展德育课程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当代具身认知理论,审视生活德育课程,其全新的价值与意义在于,转换视角理解生活德育的价值内涵,发现生活德育在促进抽象道德概念的理解,增强道德情感的体验,促进道德智慧的生成等方面,最终通过在特定情境中的实践、交流、反思,使学生学会过道德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