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我们讲了很长的时间,可是人们却很少认真追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究意是什么,忽视了对马克思历史概念的探讨和历史本身的研究,把“历史”当作一个不证自明的简单“常识”。因此,认真发掘和探讨马克思关于历史概念的基本思想,建构马克思的历史概念,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历史”概念的阐释进行文本梳理,对其“历史”概念作全面理解,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也即其历史科学提供基础。我们认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所言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历史从根本上而言就是人类实践的展开:历史是人及其实践活动前提与基础,历史表现为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历史与人自身的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在场主体与前提条件,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现实的个人”概念进行了系统阐述。在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当今世界,资本支配和统治着一切,“现实的个人”成为资本所宰制的工具和手段,并逐渐被抽象化与边缘化。追溯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概念的形成过程与科学内涵,让“现实的个人”这一重要维度在当今时代下重新显现出来。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概念蕴含着自然特性、实践特性、社会特性、历史特性与精神特性的丰富内涵,为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其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4.
自由是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自由概念,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维度:其一,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即自由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其二,自由是人的能力、素质的提高,这是马克思自由概念的现实性维度;其三,马克思主要是从“社会关系”的维度看待自由,每个人的自由与一切人自由的关系是马克思关注的重点。就此而言,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具有批判性,批判了资产阶级法律意义上的自由,遮蔽了背后的“社会关系”,从而在~个制高点上探索自由,夯实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两种逻辑(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和人本主义的逻辑)的预设和碰撞,将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逐步凸显出来,并最终完成思想上的第二次蜕变,这个蜕变过程,是通过对“异化劳动”这样一个表面看来仅仅是人本主义概念的分析,逐步彰显“实践”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扬弃”“异化劳动”来探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在过程。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基本原理得以在人本主义的包裹中逐步孕育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黑格尔逻辑学的批判,其实质是围绕何为“社会现实”和“历史科学”而展开。马克思的批判有三个层次:一是揭示出黑格尔哲学形而上学的本质,确立实在主体——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前提,从而拯救了“主体性”思想;二是指出黑格尔哲学的“实存”的本质是自我意识,而“实存”的真理在于“实践”,从而重建了社会现实概念;三是指明黑格尔把逻辑进展指认为历史进程的错误,而历史过程则在于物质生产生活所展开的历史逻辑,从而形成了通达现代社会现实的无产阶级解放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7.
史理 《培训与研究》2008,25(6):39-41
“利益”一词无时无刻不对人产生巨大影响,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不仅孕育着一切矛盾的萌芽。同时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本文认真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利益”问题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并逐步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范畴的历史过程,对马克思利益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作了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用马克思的社会系统观,进行社会主义经济系统的研究,指导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马克思关于社会系统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部分.马克思尽管没有明确提出过“系统”的概念,但是,在他的著作中,人们还是能品尝出丰富的系统论思想的.系统论的创始人之一、奥地利的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就曾说过,他的系统论是来源于马克思的系统思想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方面的论述,他把整个人类社会看成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的有机整体,认为人类社会具有层次性、结构性,强调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些理论都体现出马克思的社会系统观,它贯穿整个历史唯物主义之中,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展开、发展的基点.因此,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就必须研究马克思的社会系统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利益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一词无时无刻不对人产生巨大影响,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不仅孕育着一切矛盾的萌芽。同时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本文认真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利益”问题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并逐步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范畴的历史过程,对马克思利益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作了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是通过正确定位生产关系与社会形态的整体模式和历史发展的关系建构起历史唯物主义的。他力图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隐喻来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所反映出来的复杂的洞察力。蕴含三层内涵的“生产关系”是理解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相关性的核心概念。但是在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者那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在此被误读。因为没有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本质,没有处理好历史本质层面和具体事实层面的关系,阿尔都塞混淆了多元决定论和最终决定论;艾伦·伍德则走向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统一在包罗万象的“社会存在”中。  相似文献   

11.
第二国际以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面临教条化的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概念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新阐释,但容易缺乏“清晰理性”因而陷入空洞历史观的问题。莱尔因试图通过重释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去解决这两种问题,其中问题的核心在于,实践基础上的普遍的、作为一般理论的历史理性何以可能。通过对实践概念的明晰,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般理论的可靠性论证,对历史理性在实践中生成的原理分析,以及对“异化实践”和“解放实践”这两种实践形式的区分,莱尔因批判了先验实践观上的历史理性逻辑,确证了实践基础上的历史理性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2.
在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进一步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首次正面批判了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同时对过去的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蒲鲁东的形而上学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是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抽象运用,是一种“庸俗辩证法”。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实现了历史辩证法对蒲鲁东“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基于此,对《哲学的贫困》中历史辩证法对“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包含着一种深刻而现实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发端于其"对象性"范畴,以"对象性活动"为基础,在现实的实践中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存在关系,并将这种探讨推进到社会历史的存在论层面,揭示了造成人与自然相对立的资本根源。马克思生态观又完全立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处包含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的真正统一,并展现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对于马克思生态观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仅为其提供了视角和论域,而在于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是马克思生态观的理论基础之所在。马克思生态观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阐明对于当今生态理论的发展与生态实践的进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为己任的法兰克福学派,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实践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三个主要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进行了历史性的“重建”:一继承了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地剖析;二强调人的主体性,立足于“交往行为”诠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三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试图用“技术决定论”替代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历史概念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概念,关系性是这一概念的根本规定。作为马克思历史认识论的主要对象, 它产生于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似自然性”概念中的自然一词应有多种不同的意向所指,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时期使用自然这个名词是取其转喻,即是在否定性的批判意义上引用它。人类社会发展的“似自然性”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语境,理解历史的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似自然性”是暂时的社会历史现象。唯有在历史发生学的一般基础上.才可能历史地超越人类社会发展的似自然性阶段。“似自然性”概念在马克思哲学文本中并没有一个明确存在,只能在批判资本主义场域中把“似自然性”思想看作隐性理论层面。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并不具有本体性的含义 ,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文译本的解读 ,发现马克思所设定的“历史”概念是建立在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论之上的 ,所谓“历史的原初的四重关系”也不具有本原的意义 ,而只是对于“历史”起源的探讨。历史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的现实的人们生活过程的总和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是由一系列社会规律和范畴组成的体系,而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这一科学体系的基础,它关系到规律和范畴的排列顺序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能再现社会的系统结构以及和它相统一的历史发展过程的那个开端,由此足见逻辑起点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呢?我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是以生产劳动为逻辑起点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阐述过他们所建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出发,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9.
合力论对教育研究的指导意义孙传宏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最一般的规律。列宁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①。也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对教育的性质等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阐述。它的创立为我们研究教...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对旧哲学的突破发生在历史领域。与通常的理解不同,在马克思之前已经存在关于社会的唯物主义和人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把它们作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关于社会的唯物主义和人的唯物主义属于客体的唯物主义和直观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则把唯物主义奠基于实践概念之上,由此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和人的历史性,由此,社会的和人的唯物主义被发展为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但实践唯物主义不仅改造了社会的和人的唯物主义,而且使自然的或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的面貌焕然一新,所以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社会历史领域。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一般世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