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8”谐“发”的谐音迷信热,似乎刚刚过去。近来又有一种新的谐音热兴时起来了,这就是乱用成语的“谐音广告”。比如,某止咳药广告。取成语“刻不容缓”之谐音为“咳不容缓”。某大曲酒广告取成语“天长地久”之谐音为“天尝地酒”。某服装广告取成语“蔚然成风”之谐音为“蔚然晨风”。某茶叶广告取成语“引以为荣”之谐音为“饮以为荣”。某饮料广告取成语“有口皆碑”之谐音为“有口皆杯”;某口腔医院广告取成语“脍炙人口”之谐音为“快治人口”;一家报纸近期为某减肥茶有奖征集广告用语,报上择优刊登了63条,其中有两条就属于谐音广告,一是“××祝您福‘瘦’(寿)双全”,一是“××帮您独‘瘦’(树)一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最先运用成语作广告词的“第一次”已不可考。至今令人记忆犹新的,是日本丰田汽车所采用的广告语,它不是成语,而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也许这丰田车广告过于成功—由俗语而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疯地将“广告用语”与“成语”拴成了一对儿:你有“‘咳’不容缓”(药品),  相似文献   

3.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  相似文献   

4.
广告语言的突破:广告变异成语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明确指出了广告变异成语现象是广告语言的一次突破,它属于特有的时代;系统而简明地分析了广告变异成语的三种表现形式(广告音仿成语、广告义仿成语和广告转义成语)及其广告修辞效果;收集整理了能开启心智的部分广告变异成语.  相似文献   

5.
南京新街口的一块电子显示广告牌上写道:“××牌淋浴热水器让您随心所‘浴’。”将成语随心所欲的“欲”改为“浴”,作为幽默别致的广告,使人难忘,给它赋予了新的含义(5月25日现代人报四版)。人们不笑它有白字,只会赞其独具匠心。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现代汉语词典)。虽有定型的特点,也不可理解为一成不变。如“揠苗助长”,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其中的“揠”,意即拔,此成语也作“拔苗助长”。这是公认的。 文章中使用成语,可收言简意赅或形象生动之效。但决定用其一成语时,先要弄清其含义,是那几个字组  相似文献   

6.
现代与古典结缘孕育的成语广告把广告语言园地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姿。成语广告“既活泼又深沉,既新鲜又熟悉,既有时新气息,又有古典情趣,所以往往能迎合顾客的心理,博得广大消费的青睐,同时又透露出一种高层次的追求”。成语广告最常用的手法是直接选用某个褒扬性的成语来集中凸显该商品的特殊品质,旧瓶装新酒,充分利用该成语的原来语义进行“自我表彰”,由于这些成语大多为群  相似文献   

7.
成语的特定含义和结构形式,是用特定的词及词与词之间特定的组合方式表示出来的;书面上,则是用词的书写符号——汉字表示的。如;“声情并茂”这个成语,书面上就是“声”、“情”、“并”、“茂”这四个汉字来表示的。汉字是一种有形(形体)、有音(读音)、有义(意义)的文字,因此,如果改变了成语的用字,那就往住会改变成语的意义,有的还会错误地改变成语的意义,或使成语意义不通,同时,还会错变成语的结构形式;这就是成语运  相似文献   

8.
广告不该拿成语开玩笑12月16日北京日报刊登《笑掉大牙的“如姣似妻”》一文指出:利用我国成语的谐音来作电视广告,似乎是当前的一大发明。在一种咳嗽新药广告中,“刻不容缓”变成了“咳不容缓”;在一种化妆品广告中,“如胶似漆”变成了“如姣似妻”;在一种科学...  相似文献   

9.
(二)成语的误写。 成语的误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写了错字,一种是写了别字。 写错字的主要原因是对成语中的某个字的形体辨认不清,或多笔少画,或误写偏旁。例如:将“丧心病狂”中的“丧”写成“(?)”,将“一尘不染”中的“染”写成“(?)”,将“黄粱美梦”中的“粱”写成“(?)”,将“中流砥柱”中的“砥”写成“(石氏)”,将“水滴石穿”中的“滴”写成“(氵商)”。再如,将“气焰嚣张”中的“焰”写成“熖”,将“死有余辜”中的“辜”写成“(?)”,将“曲突徙薪”中的“徙”写成“(彳步)”,将“秣马厉兵”中的“秣”写成“(禾未)”将“肆无忌惮”中的“忌”写成“(巳心)”  相似文献   

10.
翻阅报纸,常常发现有人将成语“蝇营狗苟”写成“营营苟苟”或“蝇蝇苟苟”。 比如说吧:“它使一些人营营苟苟,使一些人盲目放纵。”(《中华老年报》1995.11.30第3版) “所谓文人,是那些充满流浪意识的人,是那些不愿把有限生命托付给蝇蝇苟苟、无穷纷争的人。”(《保定市报经济扩大版》1995.7.6第4版) 如此常用的成语,为什么竟被误写得一塌糊涂呢?我想大概是因为谐音之故吧。循音写来,至于字形、字义以及成语  相似文献   

11.
成语广告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成语广告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直接用成语做广告,另一类是一语双关的成语广告,再一类就是仿词体成语广告。仿词体成语广告备受广告界和文化界的关注,很多人对它褒贬不一,是争议最多的广告。我们认为此类广告应该是成语广告的一种类型,它完全可以创造出精品,但其前提是防止滥用,制止粗制滥造。  相似文献   

12.
成语广告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成语广告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直接用成语做广告,另一类是一语双关的成语广告,再一类就是仿词体成语广告。仿词体成语广告备受广告界和文化界的关注,很多人对它褒贬不一,是争议最多的广告。我们认为此类广告应该是成语广告的一种类型,它完全可以创造出精品,但其前提是防止滥用,制止粗制滥造。  相似文献   

13.
一、运用成语修辞从广义上讲,在新闻中使用成语就是一种修辞。现试举几种类型:1、用比喻式成语修辞。如“呆若木鸡”、“归心似箭”、“情同手足”等成语中带有“若”、“似”、“同”之类的比喻词,读者一看或听众一听,就知道是个比喻。这样的成语在新闻里不但生动形象,而且简明精炼。2、用借代式成语修辞。因为借代式成语可使语言富于变化,精炼形象,又能突出某一事物的形象,引起读者或听众的联想,加深印象。如“大兴土木”的“土木”代建筑工程;“方寸已乱”把“方寸”代人的思维等,这类成语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本名,而是借用与之相关的人或  相似文献   

14.
误区之一:任意篡改成语 践踏语言文字 据报载,某小学的学生,在登高之后写的作文里竟连用两个带错别字的成语——“鹤立机群”和“一揽无遗”。家长指出错误,孩子还振振有词找了报纸上的广告语作“证据”。原来都出自一个油烟机的广告,制作者为了突出油烟机吸油烟的功效,故意将“鸡”改为“机”、“览”改成“揽”。  相似文献   

15.
成语,不仅有统一的完整的意义,而且有为表示其意义所必需的结构形式。成语结构突出的特点是定型性。这种定型性主要表现在:(1)构成成语的成分即所使用的词,是特定的,一般不宜任意更换,如不能任意将“愚公移山”中的“愚”更换为“张”,也不能将其中的“山”更换为“海”;不能将“精打细算”中的“打”更换为“计”或者将其中的“细”更换为“密”,等等。(2)构成成语的词在成语中的排  相似文献   

16.
一个成功的广告,能使产品家喻户晓,会让厂家利润增厚。因此,广告搞点新“花样”,玩点新“创意”,本无可厚非,但新奇不能离谱。当翻开报刊、打开电视.时不时遇到一些诸如“随心所浴”、“默默无蚊”、“一明(呜)惊人”、“骑(其)乐无穷”等此类广告语,却篡改成语弄些噱头,让文字过一把游戏瘾。  相似文献   

17.
(二)、查成语 “成语,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作’、‘后来居上’等。有些成  相似文献   

18.
近日处理稿件发现,“源远流长”在一些稿件中被错写成“渊源流长”。“源远流长”是个成语,成语是不能随意改动的,因为成语是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  相似文献   

19.
刚愎自用其中的“愎”常被读成F敶(复 ) ,或读成F摮(幅 ) ,这是错误的。“愎”和“复”音义都相差很远 ,不能读混和写混。“愎”读b尙(必 ) ,“刚愎”是固执的意思 ,“自用”指自以为是。成语的意思是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愎”与“复”形、音、义差别都很大 ,要注意区分使用。鬼鬼祟祟这个成语被读成“鬼鬼ch幃ngch幃ng(崇崇 )”的时候很多 ,有时也被写成“崇崇”。“崇”与“祟”这两个字形体相近 ,要注意区别。“崇”是“山”下边一个“宗”字 ,读ch幃ng(虫 ) ,是高或重视的意思 ,如崇山峻岭。“祟”是“出”下边一个“…  相似文献   

20.
齐格辉 《视听界》2012,(5):114-115
一、存在问题当今的广播电视语言使用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知识性错误。在字音误读、用字不规范、词语误用和不合语法四个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2.文风走向粗俗化。在某些电视广告中,广告商利用谐音乱改词语或成语。如蚊香广告中的"默默无蚊(闻)"、冰箱广告中的"制冷鲜(先)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