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影响不发达地区教师教学水平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教师们认为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可分为五个方面:1.教师自身素质;2、教师的心理环境;3、教学条件状况;4.学生环境;5.教师的地位问题。这对我们采取措施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教师效果研究主要可分为教师“预备一结果”研究和教师“过程一结果”研究。前主要关注教师特征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后主要关注课堂上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成绩的关系。教师效果研究对教师特征和行为与学生成绩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拉开了对教师和教学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帷幕,产生了一个联系教师行为与学生成绩的有序知识基础,使教师研究从直觉和经验中走出来,从而推动了教师教育的发展。它对教师作用的揭示,尤其是对优秀教师实践活动的研究,驳斥了任何成人都可以胜任教师的神话,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和社会地位。另外,教师效果研究的结果还具有可操作性强,易于实施等优点,因此它的研究结果很快就为教师教育和政策制定所采纳。但其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国外教师教学专长及发展理论述评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介绍欧美国国家在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研究方面的几种代表性理论对教师不同发展阶段教学忖长特点的认识,分析和评述这些理论对教师教育的实践意义,并对专家型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在继续教育试点中,我们对雅安地区初中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芦山县尝试举办了”中学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受到中学化学教师欢迎。  相似文献   

5.
走进新课程实验区,人们发现教材变了,课堂活了,学生灵了,而老师却感叹:不会教了!原因何在?细细推敲,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反映在教师教学这一层面上,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受到了冲击,教师习惯性的教学实践受到了挑战。因此,教师“要学会教学”必然成为新课程实验中广大中小学教师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一、学会教学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基于班级授课制仍然是当今教学的主要形式这一现实,在探讨教学理念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课堂?”《透视课堂》一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课堂是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渗透到了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得目前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而其中,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则是尤为突出和明显的,既有众多研究对教学反思的涵认,  相似文献   

7.
训诂是一门研究、表述古代汉语的意义的学问,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考释词义、描写词义演变情况、解释词以下或以上语言单位的意义,等等。也许有人认为那是专业人士的研究专利,因为教科书上早已对重要的字、词、句给予了注解,颇具权威性的教师教学用书可资辅证,何须语教师再去考释、探求?其实不然。中学教师掌握一定的训诂学知识,对语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反观自省,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批判性和建设性思考,是突破教师原有经验,实现自我超越和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反思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就是对从事教师工作的人进行职责、职位的综合教育,它有特定的内涵,这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较,它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是教育系统工程的基础。世界上发达国家都把教师教育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在我国加强教师教育的研究与改革,尽快构建适应21世纪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教师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多维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发挥教育评价对人才培养的发展功能,本以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为出发点,对高校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进行多维度分析。本重点阐述了发展性评价的研究动因、运作机理和本质特征,应用多学科观点增强发展性评价对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并以个案研究方法对高校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及其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师为师,师从师出"。教师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媒介,而且是践行美德的典范。"以师为师,师从师出"的教育思想不仅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方向提供了历史思考,亦为解决道德滑坡、信任危机等社会问题提供了当代精神的核心价值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和香港都启动了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对教师发展和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对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之间关系的分析,文章指出了二者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发展中小学—大学伙伴协作关系,建立教师教育发展网络,促进多元化的教师发展和教师教育,以及深化教师与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探究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袁丽  郭璇  吴娱 《教师教育研究》2021,33(1):121-128
《教师教育研究》期刊自1989年创刊至今见证了我国教师教育在现代化背景之下的发展与变革。本研究通过对理论与历史、政策与制度、教师培养与培训、教师专业发展、乡村教师培养、教师教育国际比较等重大主题的内容述评,梳理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据此展望未来发展路向,提出应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师群体、特殊教育教师群体、职业教育教师群体以及高等教育教师群体的重视,并加强对具有实证价值取向的政策与制度研究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教师改变包含着诸多维度,长期以来,学界对教师信念改变与教师行为改变的关系,两者的变化与学生学业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存有争论。本文认为对此问题的分析应有一个全新的思路,从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理解教师改变的路径所以常给我们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character of the conversations generated in an elementary teacher group as they worked on mathematical problems together and analyzed their students' work. Two distinct forms of talk — exploratory and expository — were found. The first type of talk occurred most prominently when discussions centered on the teachers' own mathematical work and the second type when conversations centered on that of their students. By examining closely the few occasions when the groups' expository talk turned exploratory, the author explores how both the nature of the tasks and the range and type of facilitator conversational strategies can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promoting and interrupting these conversational patterns to educational ends.  相似文献   

16.
At a time when the contemporary landscape of teaching is populated with successive and persisting government policy reforms that have increased teachers’ external accountabilities, work complexity, and emotional workload, understanding why and how many teachers are able to sustain their capacity to be resilient and continue to work for improvement is an important quality retention issu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build upon but take furthe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resilience in teachers by exploring in greater depth the nature of resilience in teachers as a relational concept and the ways in which it may be related to the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of their pupils. The empirical basis of the paper draws upon analyses of twice yearly semi-structured face-to-face interview data from 300 teachers in different phases of their careers in 100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England over a consecutive three-year period. Through these analyses, the paper contributes additional empirical evidence to the emerging but still limited literature on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eachers’ capacity to be resilient.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consideration of the implication of the findings for the quality retention of teachers.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07年国际教师教育论坛的交流与研讨进行概要介绍。分析了当前国际教师教育领域里的热点问题,探讨了国际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特点,重点阐发了国际教师教育创新的政策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合作开发、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实践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对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07年国际教师教育论坛的交流与研讨进行概要介绍,分析了当前国际教师教育领域里的热点问题,探讨了国际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特点,重点阐发了国际教师教育创新的政策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合作开发、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实践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对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目前受到两个方面的冲击:一方面是素质教育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师角色定位,构成很大冲击;另一方面人事制度改革、教师岗位评聘制度改革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影响到教师的情感态度。教师要适应角色定位的转换,必须进行情感态度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师资教育杂志》2012,38(4):391-408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teacher educator’s role in defining and facilitating teacher well-being. It does so by first exploring the literature on teacher well-being, resilience, resistance, morality and professional dispositions. It then examines the policies and rhetoric of two countries, the USA and England, as examples of a global tilt towards the excessive promotion of institutional well-being at the expense of individual teachers. It concludes with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at the university programme and teacher educator levels for bringing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well-being into better balance. These include: innovating sustained and reciprocal university–school partnerships; helping new teachers become ‘mindful’ rather than solely resistant; analysing cases of teaching to become more aware of macro vs. micro influences; and facilitating skills in taking oppositional stances, including within the teacher educator’s own classro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