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师 :山东省济南市的泉水全国闻名 ,所以济南又称“泉城”。据记载 ,济南有名泉72眼 ,趵突泉为第一泉 ,让我们跟作者一起去济南观赏吧!(放录像)师 :看了录像 ,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生 :我觉得趵突泉很美。生 :我仿佛走进了人间仙境。师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是怎样描绘趵突泉的呢?请自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生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分别写了趵突泉的声誉、溪水、大泉、小泉的特点。师 :说得对!我们先学习第一自然段。文章开头有什么特点?生 :直接了当 ,引出下文。师 :趵突泉有这么高的声誉 ,它有什么特点呢?(指名朗…  相似文献   

2.
参加江苏省区里的青年教师赛课,最后决赛上的是苏教版第七册《泉城》,借班上课,用的是三年级的学生。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和趵突泉被称为济南的四大名泉,你知道它们的得名原因吗?"孩子们自读了课文以后,很快纷纷举起小手:  相似文献   

3.
宝地 70多年前,著名的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写到:"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的算个宝地。"这是因为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所以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宜人。"家家泉水、户户垂柳" 济南是一处以泉水众多、风光明秀而著称于世的美丽城市。城内百泉争涌,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和"七十二名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说的就是济南的独特风光。  相似文献   

4.
大明湖上     
钱立青 《教育文汇》2011,(12):50-50
应朋友之约,我在初秋温和的阳光中来到了济南。 济南是座泉城,相传原有七十二名泉,如趵突、金线、珍珠、濯缨、无忧、漱玉和柳絮诸泉,泉名都极富诗意。这些清澈灵透的泉水涌出地表后,汇入溪流,历经曲折,最终纳入大明湖。大明湖因泉水的汇集而多了几份灵气。  相似文献   

5.
一、再现景观质疑问难1 观察描述 ,引入情境。你们见过趵突泉吗?(放录像)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观赏。你看 ,趵突泉公园有金线泉、柳絮泉、漱玉泉等10几个泉口 ,它们和周围古建筑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泉水喷涌而出 ,水柱高高 ,形似玉花 ,势如热浪。那么课文着重向我们介绍哪几个泉呢?2 整体感知 ,捕捉重点。让学生自读全文 ,理清游览顺序 ,捕捉重点。3 自由读文 ,质疑问难。根据质疑梳理教学重点 ,归纳如下 :①既然济南有三大名胜 ,作者为什么“单讲趵突泉?”②假如没有这泉 ,济南真的会失去一半的美吗?③大泉“神奇”在哪?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想走远一些     
梦境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一泓清水从泉眼中涌出,流过嶙峋的怪石,流过杂乱的荆棘,汇入一湾清潭。于是,我对水总是有良多的感慨,对这生命的源头有太多的遐思,想去看一看那泉、那湖、那瀑布、那大海……循着《老残游记》残存在脑海里的只言片语,我来到了济南。不去千佛山,也不去大明湖,而是径直去了趵突泉。在这享有“泉城”  相似文献   

7.
一、导言、揭题——走进文本师:听说我们四(1)班的同学最喜欢读课外书,那么喜欢读民间故事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民间故事,好不好?生:好。(师板书课题:九色鹿;学生齐读课题)二、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读通课文师: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能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的音读正确。(出示带有生字的一组词语,学生练读)师:你们真聪明,不要老师教就能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的音读正确。课文中还有一些长句子,看看你们是不是也能读好。(出示能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个长句子,学生练读)师:读得好!如果把这些词语和…  相似文献   

8.
一、理清内容,把握结构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什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师:我悄悄地问一声,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文章?写人还是写事?生:这篇文章是写人的。师:那没写事吗?生:写了,但那是想通过写事来表现人。  相似文献   

9.
第一课时一、整体入手,了解本组课文特点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五组课文,通过课前初读,你发现这些课文有什么特点?生:都是故事。师:对,这四篇故事中都出现了一些人物,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刻?生:阮恒的勇敢让我很佩服。生:《七颗钻石》中的小女孩很有爱心。师:这些文章主要写了一群孩子的故事,而且这些孩子的年龄都和你们相仿。今天我们就走近他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学完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断:师:初读课文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那么,你发现课文写了什么时候的景吗?(生再读课文交流)生1:课文写了松坊溪的雪景。生2:课文写了松坊溪雪后的景色。我是从“雪止了”看出的。师:你讲得更明确,而且有理有据,不错。生3:我发现课文还写了雪中的景色。我是从“下雪了”看出的。师:你能举一反三,有新发现。所以我们说雪景包括——生:(齐)雪中景色和雪后景色。师:还写了别的时候的景色吗?生4:课文还写了深秋时节的景色。师:(不作评价,追问)课文中哪些段落是写深秋景色的?生4:第6~8自然段。师:为什么你说是深秋的景色呢?生4:因…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实验深入推进阶段的策略之一是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从调整课堂结构入手制定课程改革的方案。我在新课程实施中尝试了以下的课堂结构。镜头之一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读了课文《叫三声夸克》,现在请大家把阅读过程中的疑问提出来。生1:我不明白课文开头一段中写礼品盒跟课文有什么关系?生2:为什么把最小的物质结构称为“夸克”?生3:科学家研究“夸克”有什么意义?生4:旅美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发现的J粒子有什么意义?……师:好,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现请大家分组讨论,看看能否回答刚才几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学生四人…  相似文献   

12.
《趵突泉》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写“泉”景,让人从中受到启发。教学时应根据课文特点抓好学生阅读和思维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多方面的能力。一读——抓三个“泉”字,训练观察能力初读提问:作者描写了趵突泉的哪三个地方?观察点是怎样转移的?让学生边读边划出  相似文献   

13.
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哪些段落是描写“听泉”的呢?生:第二、四自然段。师: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看看听者的地点和方法有哪些不一样。生:第二自然段是写白天的听泉。师:第四自然段是写入夜的听泉。师:快速浏览第一、三、五自  相似文献   

14.
师: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猜想,“我“可能是一样东西.   生:我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然后猜出“我“是什么.   师: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课文,读懂“我“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师: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猜想,“我“可能是一样东西.   生:我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然后猜出“我“是什么.   师: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课文,读懂“我“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一 寻找言语感觉 1.关注四次感叹. 师:作者刘成章先生在文中发出的四次感叹是——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这四句话. (生读书圈画) 师:谁把这四次感叹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乍一听,这四句话有点重复哕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生:不是. 师:四句话,四个“好”字,现在哪位同学把写“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相似文献   

17.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一齐读课题—— 生:钓鱼的启示. 师: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认真读一遍课文,注意做到两点:第一,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第二,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带着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我从课文中选了几个句子,谁来读一读? (师依次出示四个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朗读,并引导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沮丧")  相似文献   

18.
师:《养花》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 :主要写养花的乐趣。师 :你说得很对。你是怎么知道课文主要写养花的乐趣的 ?能从文中找出根据吗 ?生 :从第1自然段“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可以看出。生 :从文章最后一节也可以看出。师 :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告诉我们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最后又告诉我们 ,他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同学们 ,请你们再读课文 ,看看作者究竟从养花中感受到哪些乐趣呢 ?生 :把花养活是一种乐趣 ;通过养花得到知识是一种乐趣 ;养花锻炼了身体是一种乐趣 ;与别人分享劳动成…  相似文献   

19.
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板书:大)这是什么字?生:大。师:我要请几个同学把这个"大"字表演出来。看看你们是不是会表演。有一个要求,各自做各自的动作,让人一看就清楚这是"大"。  相似文献   

20.
孙海珍  李洪军 《山东教育》2012,(Z1):49-51,58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本组课文特点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师:说说自己都到过哪里?生1:我到过青岛。生2:我到过济南、泰安。……师:同学们去过这么多好地方,一定拍了很多照片吧?(学生高兴地议论)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幅照片,同学们请看!(出示第三组课文的部分插图)师:有什么发现?生:那是台湾的日月潭。生:那是北京……生:这些照片都是我们书上的。师:对,这些照片就是第三组课文里的插图。这几篇课文的作者不仅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